趙佳雯 王繼欣 何 巖 苗雨君
(齊齊哈爾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6)
[龍江商務]
基于城鎮化發展模式理論的齊齊哈爾城鎮化建設研究
趙佳雯 王繼欣 何 巖 苗雨君
(齊齊哈爾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6)
農村城鎮化建設既有效解決了“三農”問題,又是實現農村現代化的根本保證,是農村向城市社區演變的重要戰略途徑。基于城鎮化發展模式理論著重分析了齊齊哈爾城鎮化現狀和存在產業集群程度低導致齊齊哈爾地區城鎮規模偏小、資金短缺導致齊齊哈爾地區城鎮化發展緩慢、對發展農村小城鎮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把這項工作擺上應有位置等問題,提出齊齊哈爾城鎮化發展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構建生態旅游型、商貿型小城鎮的具體對策。
城鎮化發展模式;城鎮化建設;產業集群
城鎮化是由工業化引起的,伴隨著現代化發展過程而產生的一種在空間地域上人口由農村向城市的遷移過程,是農村經濟向城市經濟的轉變過程。城鎮化水平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科技水平的主要標志,也是衡量國家和地區社會組織成熟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實施城鎮化戰略,推進城鎮化進程,是我國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實現現代化歷史任務的目標和手段的統一,加快城鎮化進程是解決中國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重要手段。
這種模式是以經濟特區和開發區建設為契機,以經濟區域化為目標,積極擴展內外開放的雙向型經濟。珠江三角洲地區是這種模式的典型代表。該模式的主要特點是:第一,發展外向經濟。第二,大幅度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第三,內外市場聯動。第四,它在體制創新和比較優勢的基礎上,通過產業的積聚和擴散,創造了一種自我反饋推進的城鎮化模式。
這種模式是在利用大中城市的輻射作用的基礎上,利用自身的優勢積極爭取發展空間的一種有別于大中城市的有特色的發展模式。北京和上海郊區的農村城鎮化就是這種發展模式的典型代表。其特點主要表現在:第一,衛星城、中心鎮、一般建制鎮,甚至每個縣、鄉都進行了規劃,是郊區城市化的強大推動力。第二,適應了大城市未來發展趨勢,對郊區的功能定位有了進一步拓展。
這種模式是以鄉鎮企業發展為動力、農業相輔的形式來轉移本地區剩余勞動力從而促進城市化的發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地方政府的主導作用。第二,龍頭產業的帶動,集體經濟在其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第三,以工業興鎮,促進小城鎮發展。第四,以工支農,推進農業剩余勞動力向小城鎮的持續轉移。總之,農村龍頭企業帶動型以集體經濟為主,注重橫向聯系、以城鄉協作為依托,集體積累較多,有利于小城鎮建設的資金投入,因此對農村城鎮化有較強的推動。
根據齊齊哈爾市農業普查資料,齊齊哈爾所轄的鄉鎮與發達省份縣區相比規模更小,在村域人口上有的村只有幾百人。小城鎮規模小必然造成發展空間和輻射區域狹小,城鎮產業基礎薄弱、功能不完整,基礎設施落后,要素集聚的吸引力不強、對工業化的輻射和帶動力不夠。農業產業化速度慢,城鄉經濟互動性差,小城鎮經濟實力弱;許多城鎮先天發育不足,功能存在明顯的缺陷,第二、三產業發展不足,尤其是第三產業所占比重普遍過低。使得城鎮經濟難以繁榮起來,城鎮功能的發揮也受到極大影響,對鎮域經濟也無法起到輻射作用。
資金問題是小城鎮建設的大問題,也是小城鎮管理者關注最多的問題之一。雖然從全國來看,小城鎮的投融資體制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但總的說來齊齊哈爾政府部門的投資仍然是主要來源,在很多城鎮地區甚至是單一的來源。城鎮發展所需的資金只能靠當地政府自行籌措,“以地生財”是當前各地小城鎮籌集建設資金的主要手段。“集資建鎮”也是小城鎮籌集建設資金的主要做法之一。這種做法不但不能加快城鎮化發展,而且必然加重當地農業人口的經濟負擔。同時,因為所籌資金有限,不能滿足城鎮化發展的資金需要,在資金緊張的約束下必然導致城鎮化發展緩慢。
對小城鎮發展的政策、農村城鎮化規律和城鎮規劃工作等缺乏研究和重視,致使在布局、規模、職能和發展方向等方面缺乏宏觀調控和協調。具體表現為:1.行政區劃與城鎮發展不相適應。目前齊齊哈爾城鎮化建設主要以行政職能劃分地域,造成城鎮空間布局不合理,重復投資,重復建設。行政區劃問題給齊齊哈爾市政府調控與協調造成困難,制約了城鎮發展及功能提高。2.建制鎮設置標準偏低。因標準偏低,使得建制鎮數增長過快。由于新設建制鎮并非由上一級中心城鎮的功能擴散發展起來,所屬農村人口和產業的集聚與轉移仍然比較有限,使得齊齊哈爾有相當一部分建制鎮的設置只是行政建制意義上的升級,非農產業的基礎仍然薄弱,造成小城鎮規模偏小、功能較弱,造成了城鎮化表面快速發展的局面。
加快齊齊哈爾小城鎮建設是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村現代化的根本保證,是帶動齊齊哈爾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戰略問題,是農村向城市社區演變的有效途徑,對于推進齊齊哈爾農村城市化現代化進程、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城鎮化道路,但要注意,社會主義城鎮化建設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照搬照抄,導致百城一面、千鎮同貌。馬克思主義本質上要消滅的是城鄉對立而不是城鄉差別。恩格斯曾經指出,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目標的兩個標志是工農之間階級差別的消失和城鄉之間人口分布不均衡現象的消失。一方面,城鄉對立只能在城鎮化發展進程中被逐步消滅,而另一部分城鄉差別可能是難以被消滅的。因此,城鎮化發展戰略不應將消除城鄉差別為目標,城鄉差別永遠是存在的,如景觀差別、信仰差別、生活習俗差別等。而這些差別恰恰反映了某些城市的歷史、文化、環境和民俗特色,使得我國的城鎮更加具有絢麗多姿的個性和特色。
通過對齊齊哈爾城鎮化的發展歷史、現狀與問題的分析研究,結合齊齊哈爾城鎮化建設的實際,建設一批地域優勢明顯、資源優勢鮮明、輻射帶動功能較強的旅游型、商貿型、交通樞紐型等小城鎮的基本模式是齊齊哈爾城鎮化建設的必由之路。
1.構建生態旅游城市的具體案例
目前,齊齊哈爾市突出了以生態觀光游、濕地賞鶴游、冰雪娛樂游為主體的特色旅游產業,在市政府的科學規劃下,大致形成了“四線六區”旅游格局,即生態游覽線、冰雪風景線、度假休閑線、中俄旅游線,扎龍觀鶴旅游區、碾子山風景旅游區、尼爾基湖風景區、昂昂溪古文化遺址旅游區、拜泉生態農業旅游區、甘南音河水庫風景區。齊齊哈爾現有國家AA級以上景區12處,其中扎龍為4A級景區,明月島、龍沙公園為3A級景區。這些都為齊齊哈爾構建生態旅游城市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齊齊哈爾市既有豐富的自然生態旅游資源,又有深厚的人文生態旅游資源。特色濕地旅游享有“鶴的故鄉”之稱的扎龍自然保護區,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也是中國最大的以鶴類等水禽為主題的珍稀鳥類和濕地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每年金秋的觀鶴節,吸引世界各地的游人。保護區面積21萬平方公里,位于齊齊哈爾市東南35公里處,平均海拔142.5米,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扎龍自然保護區1987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被列入“世界重要濕地名錄”。區內地勢低洼,河流漫溢,葦草叢生,湖泡星羅棋布,擁有鳥類269種,是中國較大的水禽、鳥類保護區。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有35種,最為著名的是鶴類。全世界有15種鶴,中國有9種,該區就有丹頂鶴、灰鶴、白鶴、白頭鶴、白枕鶴和蓑羽鶴6種,其中尤以國家一級珍禽“丹頂鶴”最為珍貴。
2.構建商貿型城鎮的案例
明星村位于齊市近郊,嫩江沿岸,是以水稻生產為主導產業的朝鮮民族村,全村共有村民326戶,1321口人。2006年全村各業總收入達25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了1.0萬元。對全村稻田進行了全面整治改造,改造中低產田5400畝,新增耕地800畝,把原來損毀嚴重的給水泵站和排水泵站又重新進行了整修,對田間干支斗渠、干支斗溝按項目要求重新測量,按新標準全部進行了重新修建,把原來整個灌區連為一體,實現了排灌自如。水稻實現了高產穩產,2006年水稻畝產666公斤。
近年來全村已組織600多人外出務工,其中到韓國工作的有500多人,其他100多人在上海、北京等地工作。每年這些外出工作人員向家里寄來人民幣和外匯(折合人民幣)總額達2000多萬元。勞務收入已經成為明星村主要經濟來源。從2004年開始籌劃“韓族風情園區”招商引資建設,到2006年底已有五家企業入戶明星村破土動工,建起了韓國餐飲一條街,商業一條街正在興建中,建起了三棟8050平方米的農民住宅樓,首批已有98戶農民告別平房入住寬敞明亮的住宅樓,村內老年協會、文化活動中心等公益事業已初具規模。
灌區改造后明星村又建起了稻米產業協會,創建了“嫩水”稻米品牌,優化了水稻良種,提升了稻米品質。明星村的稻米生產完全按照市農技推廣總站水稻專家指導進行,全部采用無公害操作規程進行生產,生產出來的大米全部都是無公害綠色產品,為今后農產品市場準入奠定了基礎。
[1]魏清泉.城市化城鄉融合——城市化的特殊模式[J].城市發展研究,1997(4).
[2]王穎.城市發展研究的回顧與前瞻[J].社會學研究,2001(1).
[3]謝云,雷海章.新時期農村城鎮化的制度因素與對策[J].農村經濟,2005(2).
[4]柳賓.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城市化問題[J].東岳論叢,2004(3).
F299.22
B
1002-2880(2010)12-0013-02
齊齊哈爾大學“挑戰杯”學生科研立項《和諧發展觀視域下的黑龍江農村城鎮化發展模式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陳鴻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