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建華
(武鋼股份公司計財部)
淺談如何做好企業稅收籌劃
○ 胡建華
(武鋼股份公司計財部)
所謂企業稅收籌劃,就是指在國家法律政策容許范圍內,為達到企業稅收負擔最小、利益最大的目的而對各種稅收方案進行決策的行為。計劃經濟體制下,稅收被看成是企業對國家的貢獻,稅收對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影響往往被忽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目標不僅是完成國家指定的計劃或分配的任務,更重要的是要追求企業價值的最大化。這時,企業便不能回避稅收環境、稅負水平對企業經濟效益和長遠發展的影響。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且有所發展,不僅要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收入,還要采用新技術、新工藝對產品進行更新改造,減少原材料消耗,降低生產成本。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使企業的經濟活動變得愈來愈復雜,所涉及的稅收問題也愈來愈多。如何統籌考慮這些稅收問題,做到使企業稅收負擔最小、利益最大,客觀上要求企業加強稅收籌劃工作。并且,企業稅收籌劃必須合法,實現企業利益與國家利益一致。國家在利用稅收調控宏觀經濟的同時,也在利用稅收杠桿(如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引導鼓勵企業調整產品結構以適應國民經濟產業發展的需要,因此企業要如何利用這些有利條件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稅收籌劃就成為企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工作。本文下面就如何做好企業稅收籌劃工作提出幾點想法。
加強稅收研究不僅要研究稅收法律法規,還要研究具體涉稅單位的稅收內容等各個方面,包括對影響稅收的環境、稅收內容、稅收征管、稅收文件的研究,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既正確執行稅收法律法規又合理利用稅收政策,提高企業的效益。首先,從宏觀角度來看,我國目前的稅收增長幅度超過了國民經濟生產發展速度,從這點來看,企業的稅負是逐年增加的。盡管稅收體現的是國家利益的需求,具有剛性,但在此前提下,企業也應學會如何在國家各項有關政策范圍內,合理利用稅收政策降低稅負,使企業真正做到“該交的稅一分不少地交,不該交的稅利用政策合理避稅”,認識這一點對于我們的稅收籌劃具有現實意義。
國家目前提出“稅收籌劃”的本意是指通過稅務代理機構的籌劃,更加規范納稅人的行為,使之合理繳納稅收,最終讓所有單位和個人都能養成良好的納稅習慣。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研究籌劃如何規范繳納應交之稅,而對企業可享受的國家各項可回避的稅,則應有一個統一的工作部署。另外,要研究稅收法律法規和稅收執法運用在企業中的規范性文件這兩者的關系。稅收法律法規是政府制定的稅收方面的法令,是國家所有部門、各行各業、所有人都必須遵守的。而稅收執法運用在企業中的規范性文件是指各級稅務機關為落實國家稅收政策,嚴格執行稅法,在法定權限內制定的除稅收法律法規以外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決定、命令、通知及公告等,規范性文件從屬于稅收法律法規,只有符合法律法規的規范性文件在法律上才具有參考價值。認真研究這兩者的關系,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地認識企業的稅收執行情況,而不是僅憑稅務機關執法人員所說的根據上級稅務部門的文件來執行,在這點上我們要看其上級稅務部門的文件是否符合稅收法律法規,符合可聽從,不符合可以向稅務機關出具依據,據理力爭,不盲從,避免企業因為執法過程的差錯而帶來損失。
組建一支高素質的企業稅收策劃隊伍,建立相互聯系的高效協稅網絡,對我們做好稅收研究工作及稅收籌劃尤為重要。
第一,在協稅網絡人員結構方面,不僅要有財務人員,還要有律師等專業人員,財務人員直接面對稅務部門,除有責任義務配合稅務部門做好稅收工作外,仍需專業人士如法律人士對有關問題進行幫助,以利于企業與稅務部門之間問題的解決,使企業處于有利地位。
第二,加強學習,造就一批高素質人才隊伍。現在的社會是一個知識的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的社會,也是一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深化發展的社會。面對各種新知識、新變化,一方面,新的形勢要求我們不斷充實、學習、適應工作;另一方面,通過學習可以更好地指導我們工作,學以致用。因此,要加大現職財務人員的培訓力度,通過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努力培養、造就一批既通曉稅收法律又懂實務的人才,充實協稅網絡人才隊伍,讓網絡充分發揮作用。
第三,協稅網絡人員必須認真界定企業的經濟事項,研究經濟事項的稅收依據,做好稅收策劃的準備。經濟事項界定明晰,使自己既做到對稅賦心中有數,又贏得稅務部門對企業執行稅收政策的理解及信任,加強稅企間的合作關系,從而在企業營造一個較為寬松的稅收環境。如對可界定為生產或服務的業務或者是兼營業務,必須與稅賦聯系起來分稅種進行認真測算,反復比較,找出最佳組合,積極與稅務部門溝通協商,爭取獲得使企業稅賦最小的最優結果。
第四,協稅網絡人員必須加強企業間各種稅種的整體研究,確定是單項繳納還是合并繳納。統籌稅賦事項,強調企業的整體利益。協稅網絡必須為此提供很好的條件,通過內部信息交流,協作研究,整合各稅種稅賦的最佳結構,降低企業的整體稅賦。
第五,加強同行業間的交流,把自己放在社會上進行衡量,才能夠知道自己的稅賦是大還是小、是輕還是重,也可以了解不同地區稅務執法的異同及稅賦的差別。這既為研究稅收環境提供了幫助,同時也為爭取自己的合法利益提供了依據。
首先,要慎重對待企業重組問題,單從稅賦方面講,企業重組在有些情況下對企業是有利的,可以減少稅賦,但是在有的情況下對企業卻是不利的,會帶來企業稅賦的增加。如多個子公司組建企業集團,各子公司變為集團公司的分公司,合并納稅,盈虧可以相互抵消,至少所得稅可以少交,這樣就可以降低企業的稅賦。當然企業重組不僅僅要考慮稅賦問題,還要綜合考慮企業的發展、國家行業結構調整等問題,因此,要綜合評價企業重組給企業帶來的利弊,趨利避弊,努力使企業向利益最大化目標靠攏,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生存發展。
其次,從源頭抓起,企業必須在產品開發階段的可行性認證、投資項目未來可獲取利益計算以及產品的定價策略上考慮稅賦的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必須是:其現金流入大于現金流出,其增量包括合理的利潤及稅賦。而在源頭階段針對未來可獲取利益的計算及市場營銷定價策略中如何考慮稅賦的影響,對于獲取現金流量中的增量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能夠準確地用量化指標來衡量這種影響,這當然首先必須準確地預測其生產中的耗費及最終的收益,才能準確地計算其稅賦,“算了再干”,使未來的經濟活動按照預定的目標運作。今年3月份,我們對某公司食品飲料公司2010年汽水產品贏利能力進行的調查分析就很能說明問題。針對某食品飲料公司所說的汽水贏利的情況,我們對食品飲料公司汽水產品的收入、成本、損益情況進行了近一個月的調查分析,如果所有的收入(包括內銷外銷一起)都計算稅收、匹配完全成本,其汽水產品是虧損的。因此,稅賦作為影響企業損益的一個方面,應在定價時優先予以考慮,在考慮市場可以接受的價格條件下反推成本,向內在降低成本上深入挖潛,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做到贏利或少虧損。顯然,某食品飲料公司在制定2010年汽水產品價格中沒有充分考慮稅賦的影響,從而放松了對成本的要求,單獨追求低價策略。如果在定價策略上考慮市場可接受的條件下提高售價M分/瓶,食品飲料公司汽水利潤將增加N萬元,可以彌補一部分虧損。以上事例充分說明了企業在加強稅收策劃時,必須從源頭抓起,周密考慮,統籌兼顧。
稅收籌劃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涉及籌資、投資、生產經營等過程。它應該服從財務管理目標,即利潤(稅后利潤)最大化。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有許多稅收籌劃方案雖然理論上可以達到少繳稅金、降低稅收成本的目的,但是在實際運作中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其中方案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則是籌劃失敗的重要原因。也就是說,在籌劃稅收方案時,過分地強調稅收成本的降低,而忽略了因該方案的實施會帶來其他費用的增加或收益的減少,將會使納稅人的絕對收益減少。如目前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由于國家改革需要而制定的不同稅率,導致內外資企業、特區企業與一般企業稅負不公。外資企業或特區企業能得到更多的優惠和實惠;而在體制改革和維持社會穩定中付出巨大代價的大型國有企業卻舉步維艱。因此,可呼吁國家給予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在所得稅率上以國民待遇。再如目前集團企業營業稅重復計征問題。大型國有企業多為集團制,法人治理結構復雜、關聯交易多,如交通運輸、電信通訊、施工企業等集團單位,企業改制前,集團內部二級單位,相互提供勞務服務不用征收營業稅,一旦剝離成為獨立法人后就改變了原來二級單位的身份,成為營業稅的納稅主體,而這些企業多為虧損,完全進入市場比較艱難,加之3%~5%的營業稅,另外還有相關附稅,更使企業舉步維艱。而且,這些企業的營業收入主要是原企業集團內部相互提供勞務和服務所得。因此,可呼吁國家給予集團企業內的交通運輸、電信通訊、建筑等行業的營業收入征營業稅為增值稅,使之可以相互抵扣,使整個集團公司不因改制而使稅負增加。另外,還可建議國家盡快實行生產型增值稅向消費型增值稅的轉變,以降低企業投資成本等等。
稅收籌劃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合法性,即稅收籌劃方案不能違反現行的稅收制度,不能違背立法意圖。但節稅、避稅與逃稅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相互轉化,有時界限不明,或者一種方案在一個國家是合法的,而在另一個國家可能是違法的。這就要求稅收籌劃人員在設計稅收籌劃方案時,充分了解本國的稅收制度以及其他國家的稅收制度,了解納稅人的權利和義務,使稅收籌劃在合法的前提下進行,否則,企業就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一點對于已經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中國來說,尤其重要。
胡婉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