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明哲
(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 湖北 武漢430074)
論構建班級文化中挖掘學生潛力
○ 王明哲
(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 湖北 武漢430074)
人的潛能因個體差異而呈不均衡分布狀態,且不同人的潛能顯現的時間也不同,最大限度地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通過構建積極進取、團結活潑的特色班級文化,讓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班級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與活動文化建設,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培養其創新精神,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潛能。
班級文化 創新 潛力挖掘
班級文化主要是指班級成員共同認同的價值觀念、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道德標準、行為方式等。班級文化的構建是一門潛在的課程,構建積極向上、團結活潑、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級文化,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起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在構建班級文化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發展,不僅能創造性地豐富班級文化的內涵,還能充分鍛煉學生各方面的才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挖掘學生潛力,這也正是現代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導向。
1、充分發揮思想政治工作輔導員在學生思想教育中的導向作用
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思想政治工作輔導員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共同理想和堅定馬克思主義信念。積極引導學生培養班級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心理素質,提高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從而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
2、以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為載體,增強班級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
通過組織開展各種健康向上、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的活動,一方面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鍛煉和發揮學生各方面的才華和能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并以此為切入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另一方面,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亦有利于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了解與合作。使得他們在相互協作的過程中建立起彼此尊重、理解的信任關系,在增進友誼的同時也增強了班級凝聚力和集體榮譽感。
3、通過開展相關的主題班會和團會,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進人的成長和全面發展,只有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與修養,激發他們的夢想與激情,才是教育的成就。對學生品德的培養,可資利用的方式有很多,而利用主題班會和團會就是其中一個非常行之有效的方式。讓學生結合各種社會熱點問題以及自己身邊的現象展開討論學習,從而幫助他們培養民主法制的觀念、社會責任感、文明禮貌,以及學會如何關心他人、關心集體、關心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的興旺、關心人類的前途命運,進而關心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的環境污染、生態平衡、能源危機等問題。把學生真正培養成為有廣闊的視野、博大的胸襟、平衡的心態、高遠的志向、高度的責任感的新一代合格接班人。
4、從培養創新精神入手,挖掘學生潛力
江澤民同志1995年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是新時代的主旋律,而創新人才的培養又取決于創新教育。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創新型人才,這是班級管理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首先要重視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注重學生興趣愛好的培養,從而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力。雖然每個學生潛力的大小、表現形式、顯露的早晚等各不相同,同時每個學生的優缺點、性格和表現也各有不同,但是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成長中的每一點進步,及時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發現自己、肯定自己、發展自己;幫助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生存,并幫助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發展的最佳途徑。
其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成功的機會,從而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才能、挖掘學生潛力。定期召開主題班會,組織知識競賽、辯論賽、體育比賽等,讓學生自己組織、自己管理、自己發揮。
最后要有意識地在班級管理中引進激勵機制,充分激發學生的競爭活力。重視每位學生的進步,善于發現學生的特長,抓住每一個教育良機,適時表揚、鼓勵,體貼后進生,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強心,建立學生綜合評估檔案,使學生感受到平等、民主的氣氛。
班級文化內容廣泛,本文從學生成長成才的發展角度,把班級文化分為班級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活動文化四個方面,并重點介紹各種文化在挖掘學生潛能中的作用。
1、營造班級文化氛圍,構建班級物質文化
學生在校生活的時間主要是在班里,班級生活的環境直接影響著學生在校的生活質量。高品位的班級物質文化,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影響力和感染力。因此,我們要努力構建班級物質文化,讓教室的每面墻壁、每個角落都富有教育意義,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講就是“無論是種植花草樹木,還是懸掛圖片標語,或是辦墻報,我們都將從審美的角度深入規劃,以便挖掘出潛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打造班級物質文化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美化班級環境。教室是學生的“家”,發動學生參與教室的布置,能在無形中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不同專業的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專業特色,在教室甚至教學樓指定地點進行帶有專業特色的布置。如建筑學、城市規劃和藝術設計等專業可在相關地點,設置優秀作品展,既讓班級學生的才華有展示的平臺,又能醞釀良好的藝術氛圍,讓班級同學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二是打造特色的班級物質文化。班級物質文化的構建,要滲透出極富班級特色的文化氣息。如班級的口號、班規、班訓、班級精神等,要展示在班級共同的活動空間,比如班級QQ群、輔導員的班級事務QQ空間、輔導員班級事務博客、晚自習教室、晚點名教室黑板的顯眼位置。
三是辦好班級空間。無論是班級群空間,還是班級事物博客,都要對版面進行精心設計,讓學生自主設計版頭、版面、插圖,內容要圍繞班級特色文化建設,體現學生的個性和班級的特色。
四是建立班級光榮榜,打造班級文化。學生千差萬別,他們有著各自的特點、各自的愛好、各自的優勢和劣勢,輔導員必須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充分調動其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培養健全的人格。建立“班級光榮榜”,打造班級賞識文化,讓學生在被賞識、被認可的積極氛圍中成長進步。光榮榜是動態的,內容是多元的,受表彰的對象可以是小隊,也可以是個人,如學習進步的、勞動積極的、助人為樂的、拾金不昧的、孝敬父母的等。通過班級環境文化的建設,讓每個學生置身于深厚的具有個性化的班級文化氛圍中,給人一種精神上的振奮,從中不斷吸取豐富的營養,積淀文化的底蘊。
2、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構建班級制度文化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科學、民主、健全的班級管理制度,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識的培養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可以說,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必有一套運行良好的班級規章制度,在建設班級制度文化的過程中,一是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讓他們認識到制定各種規范的目的不是管住他們,而是保證班級所有成員的利益——秩序、公平、好習慣、高效率。二是體現民主。在制定班規前,先組織學習學校制定的有關規章制度,并引導學生分析本班實際,找出該班的特點、長處、不足,讓學生盡情討論,充分發揚民主,通過討論制定出符合班級實際、體現班級個性特色的規章制度,從而為全班學生提供符合班級群體利益、自覺約束自己而又督促他人的言行指南。
3、打造班級精神,構建班級精神文化
班級精神文化具有移情、承載和凝聚的功能,是所有師生共同創造的一種精神財富,體現著師生共同認同與維護的理念、情感、價值取向,是規范學生行為、熏陶學生人格、陶冶學生情操的重要手段。
建設班級文化、突顯班級特色,首先應當塑造概括力強、震撼力強、號召力強的核心精神,使全體學生有明確的奮斗目標。作為輔導員要結合本班實際,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掘學生的潛能,組織全體學生對班級文化建設,進行宣傳討論,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在輔導員的引導下取得共識,確定出班集體的共同目標。同時也可將班級分為不同的小組,讓每個小組圍繞班級目標制定小組目標,每個人也可據此制定出個人奮斗目標。
其次是擬定班訓。班訓是為激勵全班學生勤奮學習、刻苦自勵,形成積極健康的班風,以簡短的詞句擬就的標語,它的特點是主題鮮明突出、簡潔明快、富有教導和勸誡意義。好的班訓就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如“讀書樂,樂讀書”,匠心獨具,富有創意,給人以回味美感。
最后是提出班級口號。口號是一個班級工作的基點,是班級目標的濃縮,是一種激發班級同學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好的口號就是班集體的一面旗幟,他指引著班集體團結友愛、振奮精神,由此煥發出無窮的力量和生機。
4、開展豐富的班團隊活動,構建班級活動文化
塑造班級精神,打造班級特色,需要通過活動來培養。班級只有經常性地開展富有班級特色的活動,班級制度才能夠得到執行,團隊精神建設、班風學風建設才能夠深化,班級的凝聚力、團隊的戰斗力和個性的活力才能夠形成。
輔導員在指導班級開展班團活動時,要根據學校、院(系)的學生思政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及階段性工作部署,結合班級實際,提出班級學期(月度)班團活動的指導性意見;悉心提煉班團活動主題和意義;豐富創新班團活動的形式與內容。班團活動應該集思想性、新穎性、品位性、實效性為一體;吸引大學生廣泛參與;努力實現寓教于樂,寓教于主題鮮明、形式豐富、有特色與新意的系列主題活動之中。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認為,一個人至少有語言潛能、數理邏輯潛能、空間潛能、身體運動潛能、音樂潛能、人際關系潛能和自我認識潛能七個方面的潛能。人的潛能因個體差異而呈不均衡分布狀態,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優勢潛能,也有弱勢潛能和一般潛能。而且不同人的潛能顯現的時間也不同,有的顯現較早,有的則顯現較晚。在班級文化實踐中,特別是各種班團活動中,就要根據班團活動的特點,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實踐中來,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潛能。
大學生班級文化活動內容豐富多彩,在開展班級文化活動中,要根據學生成長的特點,有針對性、階段性、科學性地開展各種活動,才能在實踐中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根據學生成長的特點,大學生班級文化活動需要具有整體性、階段性、系列性和多樣性的特點。
整體性即指班級文化活動的計劃制定及方案設計,既要按照學校、院(系)的總體規劃(計劃)的意見要求,又要符合班級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求,整體布局要科學、合理。
階段性是指班級文化活動主題內容的確定應符合各個時間段的客觀要求,即要根據學校人才培養的基本目標,按照各個班級所處的不同年級、不同階段的具體情況和特點作出相宜的安排。
系列性是指班級文化活動主題、內容的確定須突出系統性和主題性。要根據素質教育的原則,充分挖掘活動內涵、提煉主題意義,創新設計系統的、特色鮮明的班級文化活動主題系列,注重活動的品位和實效,努力打造班級主題活動的品牌體系。
多樣性是指班級文化活動在形式、內容、方法、時空、舉辦組織等各個方面體現多樣化、實踐性和創新性。比如在形式上,既有思政教育型的系列主題班會、團日活動,又有知識技能型的各種知識、技能系列競賽活動,還可舉辦文體活動型的各類文娛、體育系列比賽活動等。在內容上,可將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遵紀守法、道德修養等思想性教育主題予以系統安排,也可將文明禮儀、愛心奉獻、形象塑造、人際交往等素養性美育內容作為必要補充等。
同時,班級文化活動的設計還應符合新穎性、實用性、趣味性、激勵性等方面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貼近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班級文化活動通常以班級內部舉辦為主,也可跨班、跨系聯合舉辦,或者邀請部分班外的師生共同參與,以進一步加強班際聯誼、交流互補、開闊視野、擴大影響。通過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活動,引導和營造主動、勤奮、創新的良好班風,培養良好的育人環境。
學生是班團活動的主體,通過經常性的班級文化活動,使他們得到多方面的實踐體驗和鍛煉,從而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各種素質和技能。班團小組是班級文化活動的基礎組織和中堅力量,注重發揮班團小組承上啟下的團隊核心作用和競爭激勵作用;班團負責人既是活動的主要組織者,也是參與者,因而要努力發揮自身的榜樣示范作用。
輔導員應高度重視班級的文化活動工作,在活動計劃制定、方案確定、過程參與、成效點評等方面予以精心指導,并且通過悉心探索班團活動的內在規律,總結提煉班團活動的實踐經驗,培育創建有特色、有影響、有活力、廣受大學生喜愛與歡迎的校園班級文化。在各種文化活動的組織、策劃、舉辦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注重學生的參與性與發展性,利用一切機會,發現、發掘、發展學生各方面的才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為國家培養優秀的人才。
[1]汪錦璟:論新時期如何做好班級管理工作——以南昌大學為例[J].法制與社會,2009(7).
[2]盧泓:孔子“和”思想與高校班級管理[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27(5).
[3]王一丹:高校班級管理的工作策略[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9,22(3).
(責任編輯:胡冬梅)
book=111,ebook=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