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金融學專家、廈門大學
EMBA教授——鄭振龍
鄭振龍。男,1966年3月24日出生,福建平潭人,漢族,中共黨員。廈門大學金融學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經濟學(金融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廈門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廈門大學證券研究中心主任。鄭振龍教授曾在美國UCLA擔任富布賴特訪問研究學者、在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擔任高級研究學者。曾先后任亞洲太平洋地區金融學會(APFA)中國理事、中國金融學年會第二屆理事會主席、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中國金融學會金融工程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福建金融學會副會長、《金融學(季刊)》主編、中國管理學會金融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主持項目及課題。鄭振龍教授先后作為主持人和主要參與者承擔了16項國家和省部科研課題的研究,還主持了9項橫向課題;出版了30多部著作和教材,發表了160多篇學術論文,并獲得20多項省部級優秀社科成果獎。2002年獲得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八屆青年教師獎,并入選教育部優秀青年資助計劃,2003年入選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06年其主持的《金融工程》入選國家精品課程,2008年被評為福建省教學名師,2009年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主要職務。鄭振龍教授擔任廈門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浙江大學等名校EMBA和EDP主講教授,以及中南大學等多所名校的兼職教授,擔任廈門市政府金融顧問、多家公司和銀行高級顧問。主要研究領域為資本市場與金融工程。
重要研究成果及貢獻。鄭振龍教授近年來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金融工程領域,主要研究內容為資產定價、利率期限結構和風險管理。鄭振龍教授長期辛勤耕耘在教學科研第一線,是極其難得的教學科研兩個領域都取得豐碩成果并深受學生愛戴及同行盛贊的杰出專家。他是中國金融工程學科的開拓者和領導者,為中國金融學科的發展和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鄭振龍教授所領導的團隊在中國可轉債定價、銀行資產負債隱含期權的分解和定價、非完美市場下的資產定價、金融資產價格的信息含量、中國的利率期限結構及利率類衍生產品的設計和定價、風險管理和股權分置問題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的學術成果和貢獻。
在資產定價領域,鄭振龍教授最主要的貢獻在于中國可轉債的定價,在此方面連續發表了6篇系列論文。中國的可轉債含有四項期權,上市公司和投資者各持有其中兩項期權的多頭,四項期權之間存在相互博弈行為,在股權分置背景下,中國上市公司大股東的行為目標與國外有很大區別,因此其在行使期權多頭權利時的行為也不同,這種不同造成中國可轉債的定價方法與結果都與國外不同。為了對中國可轉債進行正確定價,其從上市公司的最優決策行為分析開始,研究了上市公司和投資者之間的期權博弈行為,分析了上市公司發行可轉債對公司價值和大小股東價值的影響,研究了可轉債的條款設計,最后分別運用三叉數和蒙特卡羅模擬對中國可轉債進行定價,并研究了中國可轉債市場的效率。
鄭振龍教授在資產定價領域的另一主要貢獻是對銀行資產負債隱含期權的分解和定價。該研究利用金融工程學的基本原理提出了銀行資產負債業務中隱含著期權的全新觀點,因此銀行的真實利差并不等于存貸款利率差額,還要考慮銀行所承擔的期權成本以及違約風險。文章對銀行資產負債業務中隱含期權進行了分解,分析其隱含期權的特征以及各個因素對期權執行可能性的影響。接著通過兩種方法——無套利分析和數值計算法對隱含期權進行了定價,并進行了期權價格對各個因素的敏感性分析,得出了許多具有重要創新意義的結論。
在資產定價領域的第三個方面的主要貢獻在于非完美市場下的資產定價。鄭振龍教授領導的課題組對在信息不完全、賣空約束、有交易成本、流動性受限制等情況下的資產定價進行了研究。納入信息不完全后,提出了廣義的均值方差概念體系,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廣義的CAPM,并提出一套與該理論體系相配套的計量方法,可以解釋資產定價之謎,對金融理論的發展具有重大貢獻。流動性受限情況下的資產定價是股權分置改革對價方案確定的關鍵理論問題,這在國內幾乎是一片空白。鄭振龍教授領導的課題組研究了賣空約束對流動性折扣的影響,并用效用無差異折扣法(UID)研究了流動性折扣,從而解決了國有股法人股在股改前后的定價問題,為衡量對價方案的合理性提供了技術支持。在考慮交易成本情況下,權證無法完美復制,他所領導的課題組應用效用無差異定價法研究了在此背景下權證的定價。這些問題的解決對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金融資產價格的信息含量是鄭振龍教授近兩年的重點研究領域。他著重從遠期外匯、權證、模擬股指期貨等市場價格中提取其所包含的各種信息,如投資者對未來價格分布的預期、投資者的觀點偏差、外匯風險價格、利率風險價格、流動性風險價格、波動率曲面等重要信息。
在中國的利率期限結構及利率類衍生產品的設計和定價方面,鄭振龍教授領導的課題組在對國內外利率期限結構理論進行全面評述的基礎上,分別研究了中國利率期限結構的靜態結構和動態過程,并據此對各種利率類產品(如人民幣和外幣理財產品、含權債券等)進行設計和定價,并研究了民間標會利率期限結構的估計方法。
在風險度量方面,鄭振龍教授提出了基于極值理論的VaR風險度量方法,使之更科學,更具內在一致性。
此外,鄭振龍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還應用金融工程原理,獨創性地用期權分析方法研究了股權分置問題,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