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征 (武漢大學東湖分校 湖北武漢 430212)
供應鏈管理理論引入電子政務的路徑選擇
○劉 征 (武漢大學東湖分校 湖北武漢 430212)
電子政務是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基礎,以共享、交流、協作為核心,以政務的信息流、工作流集成為基本結構,供應鏈管理理論本身解決的就是組織業務流程集成化的問題。引入電子政務供應鏈這一概念的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就在于集成政務業務流程,從而將優質高效的服務提供給人民。供應鏈理論作為企業管理理論引入電子政務必須依賴于相應的路徑。本文主要從理論基礎、政策導向以及技術實現等三個維度探討將供應鏈管理理論引入電子政務的路徑選擇。
供應鏈管理 路徑選擇 電子政務
供應鏈理論應用于電子政務的建設有著較為完善的理論基礎,其理論來源主要源于以下兩個方面。
1、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務理論
新公共服務理論是建立在對新公共管理理論的批判基礎之上的。具體來說,新公共服務理論有七項核心主張。
(1)政府的職能是服務,而不是掌舵,即政府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就在于幫助公民表達和實現他們的共同利益,而非試圖在新的方向上控制或駕馭他們。其角色從社會的管理者轉變為公共服務的提供者。
(2)公共利益是目標而非副產品,追求公共利益,政府必須不僅僅致力于建立集體的共同的公共利益觀念,還要創造共享利益和共同責任。政府的作用將更多地體現在把人們聚集到和諧公平的社會環境中,就社會發展方向的重大問題進行磋商探討,政府還有責任確保經由這些程序而產生的解決方案完全符合公正和公平的規范,確保公共利益居于主導地位。
(3)在思想上要具有戰略性,在行動上要具有民主性即戰略的思考、民主的行動,即符合公共需要的政策和計劃,通過集體努力和協作的過程,能夠最有效地、最負責任地得到貫徹執行。通過對公民教育方案的參與以及對公民領袖更廣泛的培養,政府可以激發人們重新恢復原本應有的公民自豪感和公民責任感,而且這種自豪感和責任感會進一步發展成為在許多層次都會出現的一種更強烈的參與意愿。
(4)為公民服務,而不是為顧客服務。即公共利益源于對共同價值準則的對話協商,而不是個體自我利益的簡單相加。因此,政府不僅僅要回應“顧客”的需求,而且更要關注建設政府與公民之間、公民與公民之間的信任與合作關系。
(5)責任并不是單一的,即政府不應當僅僅關注市場,他們也應該關注法律,關注社會價值觀、政治行為準則、職業標準和公民利益。
(6)重視人,而不只是重視生產率。即公共組織及其所參與的網絡,如果能在尊重所有人的基礎上通過合作和共同領導的過程來運作,它們最終就更有可能獲得成功。
(7)公民權和公民服務比企業家精神更重,超越企業家身份,重視公民身份:與視公共資金為己所有的企業家式行事方式相比,如果公務員和公民都致力于為社會做出有意義的貢獻,那么公共利益就會得到更好的實現。
2、供應鏈管理理論
供應鏈管理是近年來在國內外逐漸受到重視的一種新的管理理念。供應鏈管理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面:企業內供應鏈管理,與企業間的供應鏈管理。成功實施供應鏈管理的前提必須拋棄傳統的管理思想,以系統的觀念考慮問題。具體說來就是要把企業內部以及各個節點企業之間的業務看作一個整體地動態地功能過程,逐步形成集成化供應鏈管理的思維方法。
供應鏈管理主要涉及到四個主要領域:供應(Supply)、生產計劃(Schedule 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供應鏈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產計劃為指導,以各種技術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為依托,圍繞供應、生產作業、物流(主要指制造過程)、滿足需求來實施的。供應鏈管理主要包括計劃、合作、控制從供應商到用戶的物料(零部件和成品等)和信息。供應鏈管理的目標在于提高用戶服務水平和降低總的交易成本,并且尋求兩個目標之間的平衡(這兩個目標往往有沖突)。
《國家電子政務總體框架》的出臺,是我國電子政務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事件,不僅清晰地描繪了我國電子政務總體結構形態,而且指明了我國電子政務未來一個階段的價值取向和發展方向。在總體框架的指引下,電子政務的服務、業務、應用系統、信息資源、基礎設施、法律法規標準化和管理體制等各方面的整體性和協調性將顯著提高,電子政務將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進。
以上相關政策的出臺是供應鏈管理思想引入電子政務的戰略導向。電子政務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到政府職能轉變和體制改革的諸多方面,電子政務工程要按照統一的總體戰略與規劃,有步驟、分階段地科學組織和實施。以上政策的出臺從本質上來說就是要求以后的電子政務必須走上業務集成的道路。集成思想集成的含義是指建立統一的指揮中心,立足共性需求,面向綜合管理業務,通過統一的信息交換平臺,集中管理數據中心、交換中網管中心、安全認證中心和備份中心,并在此基礎上建立統一管理的指揮體系,對各部門外部信息流的橫向交換,進行統一協調。這種協調主要體現為,統一設置網上部門間信息交換的標準(含技術和信息標準);統一確立信息文換的動力機制,通過行政的、經濟的、法律的各種手段,強化橫向的信息集中和共享,打破部門間相互隔離和封閉的局面。供應鏈管理的相關理論在電子政務中的應用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一站式服務從一般意義上講,是指為了提高效率,在某個指定地點同時完成以往需要多個地點多次完成的服務。為了方便招商引資,我國很多地方政府都實現了企業注冊等一系列的一站式服務。隨著電子政務的發展,一站式服務也開始電子化,如美國的第一政府、新加坡的電子公民等。一站式服務是電子政務中的一個重要應用,也是展示電子政務作用、加強用戶與政府機構交互的重要途徑。
一站式服務應以公眾的需求為出發點,把各政府部門的相關職能整合在一起,通過統一的入口為公眾提供服務。然而,在我國的政府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各政府職能部門常常根據自身的情況與需要,采用不同的技術和體系結構來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統,這些跨平臺異構系統形成了一個個的信息孤島和業務孤島,這就給各個部門的業務協作和信息共享增加了很多的困難,也給一站式服務造成了極大的障礙。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一站式服務將政府的公共服務集成在一起。實現這種功能主要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是首站式服務,或者是一門式服務。用戶在當前的統一入口中,可以找到各項服務的說明和指導,當用戶請求服務的時候,系統引導客戶連接到相應的政府網站上。因為客戶需要到具體的政府部門網站上進行第二站的操作,因此這種服務方式稱為第一站式服務或者一門式服務。這種方式要求客戶可以連接到所有政府部門的網站上,業務部門的政務系統暴露在Internet環境下,安全性無法進行保證。這種方式開發簡單,實施方便。
第二種方式是服務中心方式。政府的各個業務部門把自己能夠提供的公共服務,全部在物理大廳的一站式服務器上重新進行部署和開發。當用戶提交服務請求時,服務器自動調用本地的服務進行處理。在這種方式下,一個政府部門的業務會分散到本地的業務系統和服務中心上,操作時需要在二者之間進行數據交換和功能切換;同時由于部分業務操作和公眾服務都由一臺服務器提供,這會導致整個系統的安全性降低。服務中心方式的一站式開發工作量大,其優點是用戶操作方便,響應速度快。
第三種方式是真正的一站式服務。在一個入口節點,分布式地集成了各個政府部門業務系統中的公共服務,實現跨政府部門的協作服務。用戶提交服務請求后,一站式服務系統根據該服務的定義,分別啟動各個業務部門的應用系統過程進行處理。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對于用戶是真正的一站服務,對于各個業務部門,主要仍然在自己的業務系統中進行操作,保證了操作的方便性以及系統的安全性。
[1]朱正威、馮波:供應鏈管理思想在電子政務發展中的應用[J].中國行政管理,2005(10).
[2]王兆雄:我國政府信息化現狀及其對策研究[J].信息化與網絡建設,2007(2).
[3]汪玉凱:當前我國電子政務的五大特征與十大趨勢[J].中國信息界,2007(2).
[4]付鋼:談政府供應鏈管理[J].中國制造業信息化,2004(3).
book=62,ebook=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