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伶 戴利兵 (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湖北武漢 430068)
關于湖北省風險投資供求狀況的思考
○彭 伶 戴利兵 (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湖北武漢 430068)
風險投資作為金融與科技相結合的最佳載體,對一國和一個地區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方式轉變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風險投資活動是圍繞著風險投資家和開創型企業展開的,一個正在成長的經濟會給風險投資家和開創型企業提供更多的機會,從而增加對風險資本的供給和需求。本文主要從風險投資的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分析湖北省在利用風險投資上的形勢和條件變化及發展現狀,并探討湖北省風險投資供求發展中的制約因素及對策。
風險投資 風險投資機構 開創型企業 高新技術產業化
目前湖北正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和市場化的加速發展時期,經濟發展需要大量資金支持,需要進一步發揮金融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有效利用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簡稱VC)這種新興投融資模式,對于促進湖北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逐步擺脫資本市場邊緣化的陰影、迎來新的發展機遇都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風險投資的供給取決于下列三個主要因素:第一,投資者的回報預期;第二,有利于投資者的政策環境;第三,數量眾多、經驗豐富的風險投資機構。
1、投資回報預期不斷增長
從區域發展角度看,根據2009年我國官方統計和公布的數據,以武漢為代表的中國內陸城市經濟增長率達到15%左右,北京和上海的增速則略高于9%。中國內陸城市的人均收入增速超過了上海、北京、廣州和深圳。2008年底,國家出臺4萬億元投資方案,此次以擴大內需為目的的大規模投資對于中國中西部、農村、貧困落后地區的發展,對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將具有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在國家戰略、產業轉移、資本逐利等綜合因素形成的歷史性機遇背景下,湖北作為中部地區的重要省份,獲得了吸引投資者進行風險投資的有利條件。從投資行業變化看,在2007之前,風險投資的投資重心是與通信、互聯網和IT行業相關的TMT領域,湖北地區的TMT企業實力普遍較弱,很難達到VC們的投資門檻。近兩年,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消費結構升級,傳統產業里產生了很多高利潤、高成長的項目,風險投資日益關注傳統行業。湖北作為老重工業基地、科教大省,在傳統制造產業、教育等領域頗有優勢。風險投資方向的新趨勢應該是重振湖北經濟的一個重要契機。
2、有利于投資者的法律環境不斷改善
湖北省在2010年4月推出了《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金融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支持多種形式創業投資機構在湖北設立和發展,做大省級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拓寬引導基金來源,拓展使用方式,引導和帶動創業投資企業加快發展。同時進一步落實創業投資企業稅收優惠政策,支持創業投資機構加快發展。其中,武漢市為加快推進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大力發展創業風險投資。從2011年起連續3年,市財政每年安排至少4000萬元資金擴大科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規模;并設立創業投資企業風險補償資金,用于補償創業投資機構因投資科技型中小企業項目失敗而清算或減值退出的部分損失。
3、風險投資機構類型和資金來源不斷豐富
1993年,武漢高新技術創業投資擔保公司的成立標志著創業投資業雛形初現。自1999年后,湖北省相繼出現了武漢東湖創新科技投資公司、武漢華工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武漢光谷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等專業創業投資公司。初期湖北風投機構以本土的為主,類型主要是政府主導、高校衍生、科技園聯合,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專項資金和企業公有資金。2008年后,由于前面所述形勢和條件的變化,湖北尤其是武漢成為境內外風險投資機構最為關注的地區之一,包括全球最大的風險投資紅杉資本和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風險投資公司之一IDG。2008年12月,湖北省暨武漢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啟動。2010年6月,湖北省首家合伙制私募創投基金——武漢普洛頓創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目前,湖北省在引導社會資金、外資流向風險投資企業方面正進行著有益的探索和成功的嘗試。
風險投資的需求來自于需要融資的企業家,他們手中的投資項目是否具有吸引力受到下列因素影響:第一,技術和人才的基礎設施建設;第二,能夠減少創業風險和成本的管理與法律結構;第三,退出機制;第四,企業家精神。
1、有關技術和人才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
湖北本身具有一些特色優勢產業,如光電子、生物醫藥、新材料、汽車及零配件等,同時隨著湖北的城市化進程加快,在消費、教育、通信等方面衍生出新的企業和市場。這些都是目前風險投資日益關注的領域,而技術和人才上充足的基礎建設將增加這些領域的吸引力。首先,在加快技術設施建設方面,2008年東湖高新區管委會提供科技成果信息發布與科技成果產權交易平臺,支持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重點扶持一批科技中介機構開展技術轉移服務。2010年湖北武漢以市政補貼的形式鼓勵在漢高校、科研院所開展關鍵技術、共性技術攻關并就地轉化。其次,在人才培育和發展方面,以武漢為代表,支持企業引進培養創新型人才,鼓勵企業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并建立與市場機制相適應的收人分配制度。
2、減少創業風險和成本的政策措施相繼推出
2008年5月湖北武漢發布《關于優化創業環境大力推進全民創業的若干意見》,鼓勵個人,如:科研機構、高校和事業單位科技人員、歸國留學人員、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人員自主創業,提供配套支持和待遇。同時以東湖高新區為代表的科技園積極推進科技人員創業。2008年6月湖北省出臺的《關于深化改革創新機制加速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意見》提出要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鼓勵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發展壯大高新技術產業。
3、風險投資退出渠道拓寬
首先,IPO市場實現重大突破,2009年湖北省在中小板方面有光迅科技、南國置業、國創高新和永安藥業4家企業通過中國證監會首發審核并上市;在創業板方面,中元華電、回天膠業、臺基半導體和鼎龍化學4家企業已經上市;“中國光谷”——武漢東湖高新開發區內有楚冠實業、國測諾德2家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境外上市。其次,東湖高新區在獲批成為全國第二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后,將爭取證監會盡快批復東湖高新區“新三板”(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報價轉讓)市場交易。目前,光谷新三板儲備企業已達142家,正積極進行申報工作。
4、企業家精神的培育和激發開始起步
企業家精神是一種重要素質,包括關注和利用機會的能力、資源配置能力、管理和領導能力等思維和行為的多方面標準。湖北雖然不乏勇敢者,但風險投資不僅是勇敢者的游戲,相對于東部沿海地區而言,湖北地區創業的文化背景、思想解放程度和風險投資意識都不夠。目前湖北從省級到地方、從科技園到高校、從個人到機構的覆蓋廣泛的全民創業推動措施,有利于企業家精神的積淀。
1、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需要進一步推動
雖然目前湖北擁有一定規模的高新技術開發區、科技園和產業園,但是很多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優秀人才、研發投入、專利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產品等方面比較缺乏。湖北的科教資源非常雄厚,創建更多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拓展涵蓋期權、技術入股、股東分紅權等多種形式股權激勵機制,調動其創新熱情,將新技術從實驗室向市場轉化。此外,應當以正在實施的“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路線圖計劃”為平臺,在高新技術企業發展、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道路上繼續進行積極探索,培育更多具有高成長性和高收益性的科技型企業,才能創造風險投資的有效需求,吸引風險投資的有效投入。
2、本土風險投資機構和資金來源需要進一步豐富
雖然湖北風險投資機構發展時間比較早,但規模較小,注冊資本和投資資本有限;以國有資金占主導,機制不靈活;數量萎縮,不少風投機構已經轉行。一方面,湖北可以利用科教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基于科教研究所的風險投資機構,或者與其他企業間建立靈活的合伙人機制。另一方面,要進行融資創新,發展覆蓋全省的創業投資體系。例如發揮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作用,積極培育創業投資新主體;通過有限合伙和“有表決權的優先股”的契約安排,在市場機制利益驅動下,籌集社會分散資金,擴大資金來源渠道。
3、退出機制需要不斷完善
首先,湖北省的直接融資比重比較低,反映出公開上市這一風險投資退出機制不活躍。據《2009年湖北省金融運行報告》顯示,2009年湖北省的貸款融資比重高達90.8%,股票融資比重僅為3.0%,且出現下降趨勢。因此,政府職能部門應加大全省上市融資后備資源發掘力度,切實做好后備企業培育工作。在專項資金支持、中介費用補貼、獎勵機制等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快全省企業上市融資步伐。其次,積極探索和建立更廣范圍的風險投資通過償付協議安排、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報價轉讓、企業回購股票、企業并購等多渠道退出機制。退出渠道暢通了,也將有利于吸引更多民間資本進入風險投資。
4、針對風險投資機構主體的稅收激勵需要進一步創新
目前湖北在促進全民創業、促進企業創新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針對科技企業和個人所得稅的優惠政策,而對風險投資機構主體的激勵主要是一些支持和補貼項目。為改善風險投資活動,可以探索一些創新的激勵機制,例如對投資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等不同階段的風投機構主體實行差別稅收優惠;還可以進行轉滾式的稅收減免,鼓勵成功退出風險企業后再投資于本地其他風險投資項目。
5、支撐風險投資的文化氛圍需要長期培育
一方面,相對于沿海經濟發達、與外資和外企往來密切的地區,處于內陸的湖北,信用文化不足,需要進一步完善企業和個人的守信激勵機制和失信懲戒機制。另一方面,湖北創業者的風險投資意識淡薄,不少中小企業對資本市場缺乏正確的認識或疏于關注資本市場,尋求資金時首先想到貸款、政府基金。從2007年到2010年在武漢舉辦的三屆風險投資論壇,在向國內外風險投資機構推薦有價值的創業企業,普及正確的風險投資意識和風險投資理念上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長期廣泛地開展此類活動和會議,能更好地幫助優質型企業尋求融資渠道,促進湖北獲取風險資金。
相信通過致力于有關制約因素的解決,風險投資作為金融與科技相結合的最佳載體,一定能成為湖北省自主創新、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重要推動力,為湖北經濟發展和增長方式轉變注入新的活力。
(注:本文屬湖北工業大學工程技術學院《國際金融》重點課程建設成果之一。)
[1]蔡莉、李雪玲、衛國紅:我國風險投資公司宏觀支撐環境與運作機制[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馬小勇、杜萍:發展風險投資,促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J].價值工程,2010(8).
[3]Martin Haemmig:風險投資國際化[M].復旦大學出版,2005.
book=98,ebook=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