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龍貴,王克蓉
(姜堰市人民醫院,江蘇 姜堰 225500)
肝癌是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病死率高,可發生于任何年齡。該病起病隱匿,一旦出現癥狀就診時已屬于晚期,手術切除率低,生存時間比較短。對于不能手術切除的中晚期肝癌采取介入治療可延緩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質量,并可使腫瘤縮小而獲得手術機會[1]。介入治療因化療藥物、造影劑、栓塞治療的作用,導致機體對毒素的吸收、胃腸道的直接損害和肝臟的不良反應,常出現發熱、惡心、嘔吐、肝區疼痛、穿刺局部出血、皮下血腫、肢體痙攣等,所以針對患者的身心狀況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對介入治療尤為重要。我科通過對52例肝癌介入治療患者進行系統的護理和健康教育取得較好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我科行介入治療的52例,其中男38例,女14例,年齡26-74歲,原發性肝癌32例、轉移性肝癌20例。介入術后不良反應有:發熱40例,惡心、嘔吐32例,肝區疼痛38例,穿刺處出血1例,四肢痙攣1例。
1.2 分析 通過對52例患者介入治療后不良反應的觀察分析,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干預。
1.3 結果 介入治療后不良反應均能及時發現,并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
2.1 心理護理 肝癌是惡性腫瘤,患者及家屬思想顧慮多、壓力大,容易產生消極的心理,對介入治療缺乏認識更增加他們的憂慮和恐懼感。護理人員應對患者本人及家屬具有深厚的同情心和愛心,安慰家屬和家屬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向患者及家屬告知手術的必要性,耐心介紹手術的過程、優點及可能發生的并發癥,介紹病區內成功治療的病例,增強患者對手術的信心,使其消除顧慮,密切配合治療。
2.2 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 做好各種術前檢查如血常規、出凝血時間、肝腎功能等,術前行碘過敏試驗,備皮。指導患者術前洗澡,更衣,注意保暖,防止受涼感冒。術前1 d晚餐進清淡易消化食物。術前6 h禁食,術前30 min遵醫囑予鎮靜劑。常規測量血壓,血壓高者可遵醫囑予降壓藥[2]。
3.1 發熱 常在治療后1-2 d,甚至手術當天出現,持續2-3 d,少數患者一周后逐漸下降。原因是腫瘤的供血動脈被栓塞、大量化療藥使腫瘤壞死、抗體對毒素的吸收、短期內肝臟組織水腫、炎性反應及栓塞劑的反應。護理:(1)向患者說明發熱的原因,緩解患者心理緊張的情緒,消除患者的顧慮。(2)體溫低于38℃時無需特殊處理,囑患者臥床休息多飲水,每天測體溫3次.當體溫超過38.5℃,每4 h測量1次,可行物理降溫,必要時行藥物降溫。在降溫的過程中,要注意心率、血壓的變化,防止大量出汗發生虛脫,囑患者平臥,多飲溫水。(3)保持床單位的干燥清潔,及時更換衣服和床單,加強皮膚護理,保持皮膚清潔。(4)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飲食。經上述處理,體溫基本上在3 d后逐漸下降,一周后恢復正常。
3.2 惡心、嘔吐 化療性造影栓塞劑后返流至胃左/右動脈或胃十二指腸動脈分支引起迷走神經反射性興奮所致[1],多發生在術后2-4 h,24 h癥狀逐漸減輕,2-3 d可以緩解,少數患者持續一周。護理:(1)術前常規禁食6 h,術前一天晚進清淡飲食。(2)在進行動脈注入化療藥物及栓塞劑前15 min預防性應用托烷司瓊、胃復安等止吐藥。(3)安慰患者,囑患者深呼吸,嘔吐時頭偏向一側,及時擦去嘔吐物,同時注意觀察嘔吐物的性質、顏色、量。(4)嘔吐嚴重者暫延長禁食時間,給予靜脈補充營養,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嘔吐輕的鼓勵患者多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經過治療和護理后,大部分患者惡心嘔吐癥狀3 d后得到緩解,少數患者一周后緩解。
3.3 肝區脹痛 主要與栓塞、化療藥物及腫瘤壞死有關。疼痛在術后數分鐘內即可發生,術后24-48 h達高峰,3-5 d可以緩解。護理:(1)告知患者及家屬疼痛的原因,多與患者交談,采用心理疏導、松弛、暗示等方法分散注意力,減輕其緊張及焦慮的情緒。(2)對于劇烈疼痛不能忍受者,遵醫囑予杜冷丁或嗎啡注射。用藥后疼痛多得到緩解。(3)注意觀察疼痛的性質、部位、程度,要與其他疼痛區分,防止腫瘤破裂或穿孔引起的疼痛使用鎮痛劑后掩蓋病情導致病情加重。
3.4 穿刺局部出血及血腫 因反復插管、拔管后穿刺點壓迫不當,術中肝素使用量過大,患者自身凝血機制障礙,壓迫時間多短所致。護理:(1)術前了解凝血功能,對于PT/APTT異常者,術前肌注維生素K1,術后加壓包扎及沙袋壓迫時間延長。(2)患者返回病房后,觀察穿刺部位包扎和沙袋加壓情況,觸摸足背動脈,沙袋壓迫6 h,穿刺側肢體制動保持伸直。(3)臥床休息24 h,注意血壓脈搏變化,觀察足背動脈搏動有無減弱或者消失,皮膚顏色是否蒼白,皮溫是否下降,穿刺側下肢有無疼痛和感覺障礙。(4)囑患者術后不可用力排便用力咳嗽。一旦出現穿刺處出血,立即雙手相疊,用掌根按壓,在股動脈穿刺處腹股溝韌帶下放1-2 cm處壓迫15-20 min,直至不再出血,給予重新包扎,繼續觀察有無出血。
3.5 四肢痙攣 奧沙利鉑對神經系統的毒性作用。護理:術中及術后注意保暖,不接觸金屬等冷涼物品,冬季要避風,避免吸入冷空氣,禁用冷水洗臉洗手,室溫控制在22℃-24℃[3]。
肝癌介入治療是非手術治療的首選方法,效果明確、預后良好,但不良反應的痛苦往往使患者喪失治療的信心和勇氣。因此,對介入治療不良反應的觀察防治和護理尤為重要,要求護理人員加強術前心理護理、術中與醫生的配合、術后不良反應的監測。可幫助患者更好地應對疾病,順利度過介入治療難關,本組病例經過治療護理后無一例發生護理并發癥。
[1]毛燕君,許秀芳,楊繼金.介入治療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7:221-227.
[2]王秀玲,崔桂霞,王 宇.肝癌介入治療中實施全程護理的價值[J].中華全科醫學,2009,7(4):435-438.
[3]呂萬麗,胡君娥,張 艷,等.大腸癌患者應用奧沙利鉑化療致不良反應的護理[J].護理研究,2007,21(8):2131-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