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平
(1.武漢大學文學院,湖北武漢430072;2.孝感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北孝感432000)
謂語位置上的“笑1”“笑2”組合功能差異試析
許艷平1,2
(1.武漢大學文學院,湖北武漢430072;2.孝感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湖北孝感432000)
“笑1”“笑2”在詞典中被視為一個詞的兩個義項,但兩者作謂語時組合功能差異較大,即“笑1”常與時間及描摹性成分組合,但不能與表示受事及原因的成分組合;“笑2”很少與時間及描摹性成分組合,但必須與表示受事及原因的成分組合。這種組合功能上的差異與“笑1”“笑2”在詞匯語義方面的差異有關。兩者的詞匯語義差異主要體現為三點:“非及物”與“及物”之別,“動態(tài)”與“靜態(tài)”之別以及“中性”與“消極”之別。
笑1;笑2;組合功能;詞匯語義
“笑”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有兩個表動作的義項[1]1503:
(1)露出愉快的表情,發(fā)出歡喜的聲音;
(2)譏笑。
這兩個義項均能獨立運用,是兩個義位。義位(1)稱為“笑1”,義位(2)稱為“笑2”,兩者表示兩種不同的動作。為了考察這兩個義位的組合功能,我們對蘭開斯特大學普通話平衡語料庫(LCMC)進行了檢索,共獲得例句269條,其中“笑1”作謂語的例句264條,“笑2”作謂語的例句5條。此外,我們還檢索了部分現當代小說語料①本文檢索的現當代小說為:巴金的《家》,白先勇的《玉卿嫂》,陳忠實的《白鹿原》(上),池莉的《煩惱人生》,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莎菲女士的日記》,老舍的《駱駝祥子》,劉震云的《一地雞毛》,魯迅的《阿Q正傳》、《祝福》、《藥》、《孔乙己》,茅盾的《林家鋪子》,莫言的《透明的紅蘿卜》,錢鐘書的《圍城》,沈從文的《邊城》,鐵凝的《哦,香雪》,王安憶的《小鮑莊》,葉圣陶的《稻草人》、《潘先生在難中》,余華的《活著》,張愛玲的《金鎖記》、《傾城之戀》,張承志的《黑駿馬》,張潔的《愛是不能忘記的》,張賢亮的《靈與肉》,趙樹理的《李有才板話》、《登記》、《鍛煉鍛煉》、《三里灣》、《李家莊的變遷》、《孟祥英翻身》、《小二黑結婚》。,選取了69條“笑2”例句作為補充。分析發(fā)現,謂語位置上的“笑1”“笑2”在組合功能方面有兩點是相同的:一是前面可以出現多種副詞,如“不、才、都、就、也、又、還、在”等;二是前面可以出現多種助動詞,如“會、要、該、能”等。相比之下,兩者在組合方面的相異點卻很多,下面分兩點來討論。
1.“笑1”常與時間及描摹性的成分組合,“笑2”很少與時間及描摹性的成分組合。
1)與描摹性成分組合。
第一,“笑1”前后常出現描摹性成分,對人發(fā)笑時的表情、聲音、伴隨動作等進行描寫刻畫。這些描摹性成分主要有三類:
一是描摹表情的成分。主要為形容詞性成分及動詞性成分。
其中形容詞AA重疊式9例,如“輕輕、淡淡、苦苦、冷冷、甜甜”等。非重疊式35例,如“恭謹、友好、誠懇、暢快、豪邁、爽朗、聰明、放蕩、羞赧、和氣、抱歉、苦澀、友善、會心、開心、寬心、高興、得意、難堪、詭秘、淡然、坦然、自豪、抱歉、莫名其妙、勉強”等。例如:
例1:那少女冷冷一笑,道:“先生,什么不可能呢?”
例2:那姑娘撩一撩披在臉上的頭發(fā),瞇了眼看他,甜甜地笑。
例3:科恩聳聳肩,友好而誠懇地笑著點了點頭。
以上這些成分多放在“笑1”前作狀語,也有放在“笑1”后作補語的情況,其中形容詞性短語有7例。例如:
例4:他自覺難堪地一笑,笑得很苦。
例5:不過,由于她戴著刻意制成郭杞尊容的人皮面具,故而笑得既丑又滑稽。
動詞性成分15例,如“有風度、開懷、忍不住、主動和解、不易覺察、像白癡、不好意思、像××、如××”等。例如:
例6:卜云峰極有風度地笑了笑,側向路邊,沒開口。
例7:他那刻滿歲月痕跡的臉笑得就像朵盛開的金菊。
二是描摹聲音的成分。多為擬聲詞,共20例,如“嘻嘻、噗哧、格格、哈哈、呵呵、吃吃、嘿嘿”等,多放在“笑1”前作狀語。例如:
例8:霍彩霞的手仍摟著他,嘻嘻地笑著說:“累死啦還會同我說話?”
例9:洪麗麗乜斜眼角嘿嘿笑了。
例10:說罷,她撲哧地一笑,露出一口細密而又潔白的小牙。
三是描摹伴隨動作的成分。主要為動詞性短語,共29例。
其中放在“笑1”前的動作類成分16例,如“掩口、擺著手、望著他倆、仰面、瞧著他、搖著頭、看著他”等。例如:
例11:錢小平擺著手笑著說:“工時過萬,已不只我一個了。”
例12:小嵐掩口而笑,說:“就是”。
例13:張善琨放下茶碗,仰面笑了起來。
放在“笑1”后的動作類成分19例,分別為“招手、擺手、點頭、拉、拍、扛、跳、跑、打跌”等。例如:
例14:蘇寧笑著擺擺手:“別爭了,都一樣。”
例15:鴻漸瞧他的正經樣兒,笑得打跌道:“你這位政治家真是獨裁的作風!”
第二,“笑2”很少與描摹性成分組合。我們在統(tǒng)計中發(fā)現了3例這樣的情況,其中描摹表情的只有1例。
例16:王副政委冷漠地笑笑他說:“我……,還是回炊事班去好。”
另外2例只是說明嘲笑程度,并非描摹表情。
例17:我懊悔聽了你的話,在衡陽寫信給高松年謝他,準給他笑死了。
例18:寫信時含混地說得了學位,丈人看信從德國寄出,武斷是個德國大學,給內行人知道,豈不笑歪了嘴?
2)與時間成分組合。
第一,“笑1”常與時間成分組合。這些成分主要分兩類:
一是動態(tài)助詞。主要為“著、了”,共65例,其中“著”29例,“了”36例。例如:
例19:小妮兒粗野地看著兩個客人笑了。
例20:霍彩霞轉過身來,踩著水,開心地笑著。
二是數量短語。分別為“一聲、一下、一陣”等,共5例。例如:
例21:李曠鼻孔里笑了一聲道:“一個老鴇子有多大能為?”
例22:項青急忙迎上去扶住她,她看了姐姐一眼,勉強笑了一下,說:“姐,我沒事兒。”
第二,“笑2”很少與時間成分組合。這種情況只發(fā)現了1例:
例23:五舅母去年就當面笑過我一次。
2.“笑1”不能與表示受事及原因的成分組合,“笑2”必須與表示受事及原因的成分組合。
1)“笑2”后的體詞主要是代詞和專名,多表示嘲笑的對象,其中代詞“我、你、他”等共28例,名詞共2例。例如:
例24:城里的人見了都笑他。
例25:“我跟你說正經話,你倒笑我,真沒有良心!”
“笑2”后的體詞也可以表示施動者。例如:
例26:一席話笑了滿堂人。
施動成分可帶介詞置于“笑2”前作狀語,形成“給××”、“被××”、“由××”等結構。例如:
例27:“去了就給人家瞧不起,給人家笑——”。
例28:白嘉軒說:“誰愛笑由誰笑去”。
2)“笑2”后的主謂結構主要表示嘲笑的原因,共出現27例。例如:
例29:爹爹雖然笑她這是“婦人之仁”。
例30:順姐常夸她大女兒刻苦練功,又笑她小女兒虛榮呢。
組合搭配上的差異只是一種表象,制約這種表象的是詞匯語義。正如德國學者邦茨歐(W.Bondzio)所言:“在句法結構的組合過程中,詞匯的意義提供了決定性的前提,詞匯本身具有聯(lián)結的可能,其聯(lián)結的能力來源于詞匯的語義特點。”[2]181-182趙世舉先生也明確指出:“詞匯語義自身是詞的功能的決定因素”,“意義是語言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3]我們比較了“笑1”“笑2”的語義特征,發(fā)現兩者的差異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非及物”與“及物”之別。“笑1”是非及物動詞,所表示的是自身動作,未涉及客體。其配價數為1,語義角色上只存在施事。“笑1”與相應的名詞性成分組合,可形成“施事+動作”這樣一種語義結構,“施事”一般位于“笑1”之前。但上文也顯示,我們在統(tǒng)計中發(fā)現了兩例“笑1”后承接名詞性成分的情況。這些名詞性成分是施事還是受事呢?運用變換分析即可進行鑒別:
一席話笑了滿堂人→一席話使?jié)M堂人笑了
笑死我了→我(要)笑死了
兩例都可以“還原”為“施事+動作”這種形式,可見,“笑1”后承接的名詞性成分是“笑”這一動作的發(fā)出者,是施事角色。
“笑2”是及物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要涉及對象。其配價數為2,語義角色方面有施事和受事。“笑2”與相應的名詞性成分組合,可形成“施事+動作+受事”這樣一種語義結構。語料檢索發(fā)現,受事及原因一般出現在“笑2”之后,由體詞及主謂短語充當。體詞如“我、他”等,主謂短語如“她小女兒虛榮”、“他不該干這個職業(yè)”等。當受事出現在句首時,“笑2”之前往往要帶有介詞短語“由××”、“被××”、“給××”、“讓××”、“叫××”等。
2.“動態(tài)”與“靜態(tài)”之別。“笑1”“笑2”都是動詞,按郭銳的分類,“笑1”應屬于動態(tài)動詞,“笑2”應屬于靜態(tài)動詞。[4]
動態(tài)動詞是典型的動詞,具有內部時間性,它所表示的動作具有可以隨時間而展開的內在過程,這個過程包含起點、續(xù)段、終點。這種動詞在句中可呈現出過程性,也可呈現出非過程性。[4]這一點往往要通過組合成分來體現。結合上文來看,“笑1”的過程性體現在①“一笑”、“笑了笑”和“笑笑”也可以表示過程性,本文視為“笑1”的變體一并予以討論。:
前面添加動詞短語表示伴隨動作,添加擬聲詞模擬聲音,添加性質形容詞的重疊式、狀態(tài)形容詞描寫表情,添加介詞短語注明方位;后面添加“起來、出來、著、了、完”表示開始、持續(xù)、結束,添加數量短語表示動作時間長短,添加動詞短語表示相關動作。這些成分有選擇性地與“笑1”組合在一起,共同表示“外部時間流逝過程中的一個具體事件”[4],可看作過程性成分。
“笑1”的非過程性體現在:前面添加非動作性動詞短語,或者以光桿動詞形式出現,表示抽象的動作、狀態(tài)或關系。例如:
例31:你們還有臉笑!
“有臉”的意義比較抽象,是非過程性成分。
例32:我笑,我永遠原諒裘莉。
“笑”是光桿動詞,只能表示抽象的陳述,沒有體現出過程性。
“笑2”所屬的靜態(tài)動詞表示抽象的動作或狀態(tài),是動詞家族中的非典型成員,內部時間性不是很明顯。在句子中往往呈現出非過程性,很少與表時間、表動作和表數量等成分組合。
3.“中性”與“消極”之別。《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對“笑1”從“表情”和“聲音”兩個方面進行了界定,所用詞語為“愉快、歡喜”等,這些詞語帶有積極意義。實際上,“笑1”僅表示人的一種客觀動作,相應的描摹性成分有三類:一類是積極的,如“有風度、開懷、恭謹、友好、誠懇、暢快、豪邁、爽朗、聰明、和氣、友善、會心、開心、寬心、高興、坦然、自豪、甜甜”等;一類是消極的,如“嘲弄、像白癡、放蕩、苦澀、難堪、詭秘、苦苦、冷冷”等;一類是中性的,如“淡然、淡淡、羞赧、抱歉、滿足”等;
可見,“笑1”與描摹性成分組合的自由度比較大,其意義是中性的,沒有明顯的傾向性。
與“笑1”的情況有些不同,《現代漢語詞典》認為“笑2”是“譏笑、嘲笑”的意思,這說明“笑2”不僅表示抽象的動作,還帶有消極意義,實際的語料也證實了這一點。我們來看一下“笑2”后表原因的成分:
例33:同事中有人笑他不該干這個職業(yè),或者說他不像干這個職業(yè)的料子。
例34:人們笑他:“胡子拉碴還鬧媳婦。”
在這兩個例句中,“笑2”后的表原因成分都帶有消極意義。再看“笑2”后添加的程度補語:
例35:給內行人知道,豈不笑歪了嘴?
例36:給他笑死了。
這些程度補語都帶有消極意義。此外,類似的例子還有“笑破了肚皮、笑掉了大牙”,其中的補語也是消極義補語。
另外,“笑2”前可以添加“給××”、“被××”、“由××”等介詞短語,這也是“笑2”含有消極義的一個顯著標志。王力認為,動詞“被”在中古漢語中往往表示“蒙受”、“遭受”的意思,早期的“被”字句常用來敘述不幸或者不愉快的事情。[5]428-429后來隨著使用范圍的擴大,“被”字句的表意隨之豐富,可以表示如意、受益或中性意義。但據李臨定《“被”字句研究》[6]、祖人植《“被”字句表義特性分析》[7]統(tǒng)計,在現代漢語中,“被”字句仍傾向于表示不如意、受損等意義。“笑2”的這一語義特征也決定了它與“笑1”在組合功能上存在差異。
從統(tǒng)計結果來看,“笑1”“笑2”在組合搭配上是小同大異,前者的組合搭配復雜多樣,后者的組合搭配相對簡單一些。這種表層的組合搭配差異可以用詞匯語義進行詮釋。
張志毅、張慶云將詞匯語義的義素分為六個層級:(1)上位語法義素:動作、事物、性質;(2)語義·語法義素:心理、具體、形狀;(3)上位語義義素:動物、植物、人、移動等;(4)主要個性義素:“走、跑”的“速度”;(5)次要個性義素:“走、跑”的“方式”;(6)附屬義素:形象義、語體義。[8]21-22
結合詞匯語義的層級來分析,發(fā)現“笑1”“笑2”的異同體現在:兩者在“上位語法義素”層是相同的,都表示動作;在“語義語法義素”層即次范疇方面開始出現差異,一方面體現為具體抽象之別,即“笑1”表具體動作,“笑2”表抽象動作,另一方面體現為非及物和及物之別,即“笑1”表非及物動作,“笑2”表及物動作;在第三、四、五、六層存在較大差異,其中第六層級“附屬義素”方面差異尤其明顯,“笑1”體現為中性特征,“笑2”體現為消極特征。
在《現代漢語詞典》等工具書中,“笑1”“笑2”代表了兩個不同義項,屬于同一個“詞位”的不同變體。[9]25但實際運用表明,兩者在語義特征、組合搭配方面差異較大,顯示出一定的分離性,這種現象很值得重視。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 馮志偉.現代語言學流派[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9.
[3] 趙世舉.試論詞匯語義對語法的決定作用[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8(2).
[4] 郭銳.過程和非過程——漢語謂詞性成分的兩種外在時間類型[J].中國語文,1997(3).
[5] 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80.
[6] 李臨定.“被”字句研究[J].中國語文,1980(6).
[7] 祖人植.“被”字句表義特性分析[J].漢語學習,1997(3).
[8] 張志毅,張慶云.詞匯語義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9] 劉叔新.漢語描寫詞匯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Abstract:“Xiao1”and“Xiao2”were regarded as two semantic items of“Xiao”in dictionary.But there were many combinational func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when they acted as predicate separately.“Xiao1”often composed with time and description composition,but“Xiao2”seldom.“Xiao2”should compose with patient and caution composition,but“Xiao1”should not.These obvious differences would be affected by lexical semantics.And these mainly differences in lexical semantics were as following three aspects:“non-transitive”and“transitive”,“dynamic”and“static”,“neutrality”and“negative”.
Key Words:“xiao1”;“xiao2”;composition function;lexical semantics
An Analysis on Composition Function Differences between“Xiao1”and“Xiao2”when Acted as Predicate
Xu Yanping1,2
(1.School of Chinese L anguage and Literature,Wuhan University,Wuhan,Hubei430072,China;2.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Xiaogan University,Xiaogan,Hubei432000,China)
H146
A
1671-2544(2010)01-0069-04
2009-10-25
許艷平(1975— ),女,湖北仙桃人,武漢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孝感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龍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