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傳艷
(東莞南博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東莞 523083)
芻議民辦高職向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轉型
汪傳艷
(東莞南博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東莞 523083)
民辦高職院校升本后,一般定位為應用型本科教育,但在過渡過程中面臨著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等一系列的變革和師資、資金、生源等問題的挑戰;如何順利實現轉型是升本民辦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民辦高職院校;應用型本科教育;轉型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很多高職高專院校升格為本科院校,大多數升級后的學校將發展方向定位于應用型本科教育。所謂應用型本科教育是指介于研究型教育和高職高專教育之間的一種高等教育的類別或類型,是一種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要任務和目標的辦學層次,區別于以培養研究型人才為主的研究型大學和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高專院校。與專科教育相比,應用型本科教育無論是在理論知識的學習上,還是實踐能力的培養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高專教育升本后,面臨著辦學理念、人才培養模式、課程設置、教學模式等一系列的變革,此外,民辦高校還面臨著師資、資金和生源問題,這些問題能否得以有效解決直接關系著升本民辦院校未來的發展。
我國目前的人才培養類型主要有兩種:一類是“研究型”人才類型,一類是“應用型”人才。應用型本科教育多是由高職高專教育發展而來的,他們在人才培養目標上具有一脈相承的關系,二者都是培養應用型人才。但在培養層次上,本科教育要高于專科教育,對培養對象的專業素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動手操作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但基礎知識不扎實,發展后勁不足;應用型本科教育不僅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而且要求培養學生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和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目前,我國高技能人才嚴重不足,而專科教育培養的人才卻不能滿足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職教育有待進一步發展。
按照馬丁·特羅提出的高等教育“三段論”: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低于 15%為精英教育階段;15%-50%之間為大眾化階段;50%以上為普及化階段。2002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達到15%,這意味著我國高等教育從此進入了大眾化階段。根據國際上高等教育發展的規律,高等教育大眾化后便開始向著職業化和大眾性的方向發展,這意味著高等教育已不是過去的精英教育,而是為社會培養廣大的普通勞動者,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正是培養生產一線的普通勞動者,可見,應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普及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高職院校升本后定位于“應用型本科教育”,繼續以職業化發展為導向不僅是高職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的現實需要。
以“應用型人才”作為培養目標的高職院校為增強競爭優勢,多結合地區發展特色,定位于為地方經濟發展服務,培養地方經濟發展所需的人才。因此應用型本科教育也將其服務面向定位于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其主要職能是圍繞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培養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由此可見,高職教育與應用型本科教育在服務面向是一致的,二者都是為地方或區域經濟建設服務。服務面向的一致性說明了將應用型本科教育作為高職教育發展方向的合理性。
應用型本科教育所培養的應用型人才是介于專才(高職教育培養)和通才(理論基礎寬厚,研究型本科高校培養)之間的復合型人才。使學生最終具備較厚基礎、較寬口徑、注重實踐、強調應用是應用型本科教育較之于高職高專教育最為突出的特點,升本后,高職教育將面臨著如何培養高層次的人才。此外,高職教育主要采取的是三年制的培養模式,升本后學制延長為四年,如何合理地安排學生的理論學習時間和實訓實習時間,也是升本院校必須考慮的問題。
人才培養目標的改變必然引起課程設置的調整。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是通過課程來體現的,這需要在課程結構、課程內容、課程教學方法與考核方式等方面要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如何安排公共課、專業課、實踐課、選修課等課程,如何使課程設置與地方經濟發展相協調,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才能培養出高層次應用人才,是擺在這些升本院校面臨的一個難題。
師資問題一直是制約民辦院校發展的瓶頸。由于工資待遇、工作環境、人事關系、戶口遷移、職稱評定等諸多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民辦院校師資隊伍很不穩定,很難招到和留住優秀教師。此外,民辦高校主要聘用的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和已退休的教師,缺少中青年教師,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嚴重不足,師資結構不夠合理。升本后,對師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較高的科研能力、較高的學歷層次,而且還要具有與專業相結合的實踐經驗和應用能力。師資水平關系著民辦高校長久發展,是民辦高校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直接決定著培養對象的質量,如何吸引名師、留住名師決定了學校的發展成敗。
長期以來,我國民辦高校的辦學經費來源過于單一,建校初期主要來自辦學者的投資,而后,學費幾乎是唯一的后續資金來源渠道,教育經費水平總體上基本處于“以學養學”、捉襟見肘的狀態。資金不足一直是制約我國民辦院校發展的重要因素。升本后,必須要達到國家有關硬件、軟件指標的規定,如教學儀器設備、實訓基地的建設、校舍建筑面積、圖書館圖書、師生比等,要達到這些指標必須要增加資金投入。另外,后期對本科生的培養也需要持續不斷地進行投入,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將難以保證升本后的民辦高校健康地發展。
目前,民辦高校的生源主要有三大問題:一是質量低;二是招生成本高;三是流失率高。有些院校納入國家計劃之內的招生問題尚且難以完成。升本后,面臨著與公立普通本科院校和獨立學院的生源之爭。因此,生源的數量和質量問題仍是民辦高校發展中必須關注的關鍵問題。
這是實現高職高專教育向應用性本科教育成功轉型的關鍵。民辦高職院校升本后,既面臨著與公立專科層次學校的競爭,又面臨著與眾多本科院校的競爭,能否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勢關鍵在于是否具有辦學特色,培養的人才是否符合社會的需要。一般來講,普通高校主要是面向全社會培養學術型人才,其培養的人才就業市場是全國范圍內的;民辦應用性本科院校招生的生源的錄取分數一般比普通高校要低,在整個國內就業市場上競爭力不足。因此,應用性本科院校的發展不能沿用普通高校的培養目標,升本后的高職院校應繼續立足地方,依托原有的辦學特色,結合地方經濟發展特點發展學校特色,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所需人才。
培養目標的實現,課程建設是依托。應用性本科教育具有“應用性”、“地方性”的特征,這兩種特征需要通過課程設置來體現:一要強調突出專業的針對性和應用性。將相關的課程進行有機整合,優化課程內容,減少課程之間的重復。此外,開設與職業、行業相關的實用型、應用型課程,以增強學生對職業的適應性。二要以能力為本位選擇課程內容,設置課程體系。在專業課程上,開設面向行業和面向地方的特色課程。如東莞理工學院面向全校開設“廣東(東莞)經濟研究”等課程,重慶文理學院開設了巴渝文化研究、重慶方言研究、永川飲用水質調查與分析;西安文理學院開設了陜西人文景觀與旅游文化研究、陜西文史、中國古都與文化研究等;在實踐課程上,以能力培養為主線進行構建,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在選修課上,實施模塊化教學。如工商管理專業設置企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研究等幾個模塊,學生可以根據興趣選擇其中的一個模塊進行學習,模塊化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系統地掌握某個方向的系統知識。
師資隊伍建設是一所學校生存和發展的關鍵。鑒于民辦高校存在的師資問題,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一是確定“高素質、高水平、高待遇”的用人機制,采取有力措施,不僅要吸引住人才,還要留得住人才,建立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富有開拓奉獻精神的師資隊伍;二是加強對在職教師的培養。民辦高校升本后,對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保障任職教師的學歷達標,可通過補貼學費等措施鼓勵在職教師不斷進行研修,特別是部分本科學歷的教師;三是加強“雙師型”隊伍的建設。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水平直接決定了對學生的培養是從“理論型”還是“學術型”的培養模式。因此,建立一支既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具有實踐經驗的“雙師型”隊伍迫在眉睫。學校要制定有利于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的人事制度,引導教師到產學研基地掛職,鼓勵他們參加相關應用技能的培訓。另外,還需要探索學校與企業共建雙師隊伍的制度,吸引企業優秀人才加入師資隊伍。
作為一種高等教育服務,民辦高等教育與公立高等教育一樣,屬于準公共物品。根據“誰收益、誰負擔”的收益原則,政府既是民辦高等教育的受益者之一,又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主體,理所當然地應分擔一定比例的民辦高等教育成本。縱觀世界,世界許多國家早已建立了合理的私立高等教育成本分擔機制,實現了私立大學經費來源的多元化。如美國聯邦政府近年來每年對私立高校的資助占收入的17%左右;日本的政府補助金占私立大學年經常費用總額的比例維持在 11%以上 。我國政府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的今天,理應分擔部分成本。資金不足是制約當前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瓶頸。絕大部分民辦高校是靠學費支撐的,這導致學生學費過高,不僅影響學校的招生,而且使得學校的抗風險能力差。因此,民辦高校要積極爭取政府的資金投入。
[1]陳解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國際經驗借鑒[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19):30-34.
[2]徐行.應用型本科教育是高職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需要[J].中國成人教育,2008,(5):90-92.
[3]朱科蓉.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課程體系改革思路[J].中國電力教育,2010(1):110-112.
[4]張劍波.論民辦高等教育成本的政府分擔[J].大學教育科學,2006(6):43-47.
Abstract The private high vocational schools mainly orientate applied-typ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fter upgrading from junior,but they are facing a lot of problems such as the reforms of GPFC,course offering and the challenges of qualified teachers,capital and source of students,etc.How to achieve a s mooth transition is the urgent problem that the upgrading private schoolsmust solve.
Key words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applied-typ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transition
The Brief Analysis on the Privat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How to Transit Successfully to Applied-typ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WANG Chuan-yan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of Nanbo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Dongguan Guangdong523083)
G648.7
A
1671-4733(2010)03-0075-03
10.3969/j.issn.1671-4733.2010.03.23
2010-08-23
汪傳艷(1984-),女,湖北襄樊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教育經濟學,電話:15920253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