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24日電(記者 王茜馮國)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科文獻出版社、西北大學、內蒙古大學24日在呼和浩特舉行《中國西部經濟發展報告2010》新聞發布會暨中國西部經濟發展論壇。會上發布的《西部藍皮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報告(2010)》認為,在國家有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西部大開發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十年來成效顯著。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加快。2000-2008年,西部地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3.4%,比全國平均增速高1.9個百分點,在四大區域中最高。在投資拉動和國家政策的支持下,近年來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快速推進,尤其是交通、通訊設施得到了很大改善。
——地區經濟呈現高速增長。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增長速度逐年加快,自1999年的7.3%迅速提高到2007年的14.5%。2008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西部地區增速有所回落,但仍高達12.4%,2009年,西部地區生產總值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比上年增長13.5%,分別比東部、中部和東北地區高2.8、1.8和0.9個百分點。
——地區工業化快速推進。從1999年到2008年,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由32.9%迅速提高到41.1%,這說明,自實施西部大開發以來,西部地區工業化快速推進,與其他地區之間的差距在不斷縮小。
——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改善。從1999年到2008年,西部地區人均生產總值由4283元迅速提高到15951元,到2008年,西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97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518元,分別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82.2%和73.9%。
——東西發展差距趨于縮小。自2003年以來,盡管東西部地區間人均生產總值絕對差距仍在繼續擴大,但其相對差距已呈現逐步縮小的態勢。2007年之后,東西部地區間城鄉居民收入的相對差距也開始趨于縮小。
——對外開放水平顯著提高。2000-2008年,西部地區出口額年均增長26.4%。同時,西部地區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占全國比重近年來也迅速提高,由2004年的2.88%提高到2006年的3.45%,2007年又提高到4.92%。這說明,總體上看,近年來西部地區的對外開放水平在明顯提升。
2009年我國西部地區經濟增長不降反升,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6857.4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速度已連續8年超過10%。這是中國社會科學院社科文獻出版社、西北大學、內蒙古大學24日在呼和浩特聯合發布的《西部藍皮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報告(2010)》介紹的。
藍皮書介紹,2009年,西部地區成功應對了金融危機的沖擊,在保增長、調結構、擴內需、惠民生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將使西部地區在2010年依然保持經濟快速增長,與其他地區經濟增長率的差距將縮小。
藍皮書認為,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但受益于擴大內需的政策、投資增長等因素以及各地政府及時有效的危機應對策略,2009年我國西部地區經濟增長不降反升,占全國GDP的比重與2008年相比提高了0.7個百分點,達到了18.5%。
與此同時,2009年西部地區克服金融危機不利影響的同時,著力改善民生,教育、衛生、社會保障事業,就業與城鄉居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十年大開發的基礎上保持快速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有5個省份增速超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