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軍

在幾乎所有的學校里,貴重的物品都是被鎖起來或派專人看管的,而成都市龍泉中學校長王洪斌執意把價值五萬多元的鋼琴擺在學校的大廳里。做出這樣的一個決定,大多數人是反對的,因為他們擔心,這么貴重的東西要是讓人弄壞了怎么辦?而王校長擔心的是,這么好的東西沒有人用怎么辦?盡管眾人議論紛紛,但王校長卻信任自己的學生,力排眾議,堅持將鋼琴放在大廳里,形成了一個獨特的開放式鋼琴角。只要有興趣,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不管會彈鋼琴與否,不管白天晚上、課間周末,都可以自行坐到鋼琴前一試身手。
幾年過去了,鋼琴腳下的紅地毯已經被來往的人群踩得有些磨損了,可這架鋼琴卻依然光亮如新。這所學校的音樂愛好者都享受到鋼琴帶來的喜悅,即使那些不懂音樂的,也會小心地按幾下聽一聽它發出的悅耳的音符。不僅靠近鋼琴的幾個教室里的師生時不時能聽到美妙的樂曲從大廳里飄來,而且整個學校都彌漫在靜謐的氛圍中。王校長說:“可以設想:也許不久的將來,這臺鋼琴真的會被損壞,但我們總不能因為個別學生的破壞行為而放棄對數千學生的教育機會吧!”
這個校長的思維是一個真正教育家的思維,他相信學校老師和學生的素質,也相信鋼琴放在大廳是與整個學校的文化氣氛相適應的。這架鋼琴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價值日損,但它發揮的文化效益無窮無盡,它不僅能夠讓鋼琴愛好者一試身手,讓校園沉浸在音樂之中,也能使師生從學校的這個舉動中感受到信任,從而萌發對學校的熱愛。
這個校長的做法值得我們反思和借鑒。想想我們的學校,把貴重物品鎖起來不讓學生隨便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防止少數人的破壞。這樣做不僅剝奪了多數人的使用權利,更是對學生的不信任。我們老師,尤其是很多中職學校的老師,總有這樣一種困惑,感覺到有部分學生特別不好教。總感覺到自己為之付出了許多,卻很難走進這部分學生的心中,為教育成效低下而苦惱。其實,學生的叛逆心理,往往來自于家長、老師的不信任。正因為不信任,老師們、家長們動不動就對學生進行批評和指責,剝奪了他們本就很脆弱的尊嚴。當尊嚴已經失去,正確的行為又有什么價值?現在的中學生,知識來源多元化,書本、網絡、媒體、手機短信都給他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造就了他們活躍的思維,促使他們對社會、對人生進行思考,有了自己的看法,且有一定的反叛與排他心理。面對這樣的學生,在其它教育方式失效時,我們不妨去相信他,相信他們有能力、能正確處理好自己碰上的問題。
信任是一種尊重,信任能讓人勇于承擔責任,教師的信任會讓學生產生一種持續的力量。如果我們在教育管理中處處都體現對學生的尊重,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就一定能創建民主、和諧的育人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