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昱瑾
[關鍵詞]企業;質量管理;發展目標
質量管理目標和企業的經濟效益密切相關。從本質上說,質量管理的最終目標就是必須看到經濟效益。談到質量管理就必須重視質量問題。質量問題就是商品產生之初到消亡的全過程對社會和消費者所造成的損失,而計量損失的大小,這是個經濟的問題。對應企業管理而言,無質量就無經濟,無質的量就等于商品失去了使用價值,數量即使再多也不會產生經濟效益,質量問題始終是和經濟問題交織在一起的。在企業的管理領域,管理方法的創新歸根結底是由經濟利益驅動的。因此實現質量管理目標無論如何不能忽視經濟效益這一質量的根本特性,用經濟效益去驅動質量管理目標的進一步發展,相比較于其他的技術方法而言回答的更加直觀,也更具影響力和號召力。
我國企業質量現狀不佳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忽視了對質量經濟效益的分析,不能用企業統一編碼的語言例如利潤與決策層對話,在雙方溝通渠道不暢的情況下,質量管理的效果必然會大打折扣。因此,質量工作要重現昔日的輝煌,就必須能夠對企業商業目標的實現效果做出說明,將質量管理工作看成是經濟性和技術性并舉,經濟分析工作和技術創新工作并行的業務,把創造質量的過程看成是創造使用價值和實現使用價值的過程。把質量改進項目的必要性與改進后產生的經濟效果用財務語言與管理層進行準確、及時的溝通。
質量經濟效益分析關注的是質量與經濟效益的內在聯系和數量關系,加強企業質量管理的經濟效益分析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通過研究質量經濟效益確定出企業的最佳質量水平。通過對質量經濟效益的分析,使提高產品質量與提高企業經濟效益達到最完美結合,可以確定出質量形成各個環節最經濟的或最適合的質量水平,并用以指導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從而可以保證提高產品質量與提高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這種最佳結合既可保證產品質量符合質量標準,又可使企業和社會獲得盡可能大的經濟效益。
2.將質量經濟效益分析作為評價質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質量管理是否有效,必須以企業經濟效益是否提高作為最終評價標準。企業在開展質量管理活動時,如果企業和全社會經濟效益都提高了,那么質量活動就是有效的,反之,如果企業在開展質量管理活動時不能給企業和社會創造經濟效益,那么這樣的質量管理就是無效的。由于質量經濟效益將專門研究質量和經濟效益的相互關系,因而開展質量管理是否能帶來經濟效益,是否有效,便很容易理解。
3.通過研究質量經濟效益促進產品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僅僅依賴于研究和推行質量控制和質量管理,片面注重技術方法和技術手段,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將技術和經濟兩大方面加以綜合研究,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和提高產品質量。
4.通過研究質量經濟效益來迅速提高社會經濟效益。研究質量經濟效益正是要從理論上和數量上研究質量和經濟效益的關系,通過這種研究,可以使相關人員掌握質量與經濟,質量與經濟效益的內在聯系,明確了提高和改善質量是迅速提高全社會經濟效益的一條有效途徑和必由之路。
5.提高質量所帶來的經濟效益概括起來基本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即產品質量分別給生產者、消費者和社會帶來的效益。產品質量給生產者帶來的收益就是企業質量經濟效益;產品質量給消費者和社會帶來的收益就是社會質量經濟效益。質量經濟效益分析就是對質量和質量管理進行經濟性分析和經濟效益評價,以其在改善質量的同時為企業和社會創造最好的經濟效益. 質量經濟效益分析的方法大體上有如下幾種:
質量經濟效益分析的原理就是提高顧客滿意度的同時,降低質量成本,其指導思想是有效地利用資源,以最小的資源消耗滿足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合格的產品決不僅限于產品按技術特征來設計,制造并達到要求,而應該在客戶需要時,以合理的價格和最短的時間,能夠提供給顧客真正需要的產品和服務。總之,只有將質量管理目標和企業的經濟效益進行有機的結合,質量管理在企業中才能更有效發揮其潛能,才能走得更遠,才能最終達到實現經濟效益的目標。□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