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杰
[關鍵詞]新時期;民生新聞;科學發展
民生新聞,是關注人民生計,關心市民生活的新聞,從廣義上說它屬于社會新聞,但在內容上主要關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狀態與生存空間。最突出的亮點就是以人本關懷為立場,以平民視野關注民生民情,為百姓排憂解難,將話語權和決策權更多地讓給了平民百姓,得到廣大讀者的認可,也成為媒體提升競爭力的新亮點。
近年來,民生新聞發展較快,在貼近性、可讀性等方面做了諸多有益探索,但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一是新聞內容過度瑣碎。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了路燈不亮、人行道被占、垃圾箱被毀等瑣碎的小事上,滿足于各類原生素材的堆積,而沒有進行深入挖掘和理性評判,可能會使受眾陷入“民生新聞只是敘事”的誤區,不利于民生新聞的發展。二是民生新聞過度娛樂化。部分媒體為迎合受眾,格調低俗,內容離奇,或者干脆放棄服務和教化的功能,變成以逗樂尋趣為主,追求獵奇或者窺探他人隱私,一味追求收視率、收聽率、閱讀率,背離了新聞宣傳的根本原則。三是民生新聞過度程式化。不少民生新聞內容固化,往往出現版面活潑不足,版式呆板、沒有新意的情況,看似在報道老百姓的生活事,實際上并沒有做出讓百姓真正關注的選題。
要做好新時期的民生新聞,就需要在觀念上更新,在形式上創新,深入挖掘群眾真正關心、關注的與其生活密切相關的新聞,為他們的生產生活服務,從而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推動和諧社會建設。
一、要用“大民生”的視角寫民生新聞
民生新聞重在講述“老百姓的故事”,這在新聞理念方面是一個可喜的進步。但現在的問題是:許多民生新聞滿足于對新聞事實的簡單堆砌,老百姓的瑣事越講越多,以至泛濫成災,其結果是使民生新聞陷入了重重瑣事無法自拔。久而久之,便會造成受眾審美疲勞。從表面上看,柴米油鹽、家長里短、鄰里糾紛等小事反映了“民生”,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只是一種“小民生”。 試想,如果柴米油鹽是“民生”的話,那么,關乎老百姓衣食住行的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大事是不是“民生”呢?時下,許多民生新聞為凸顯其民生立場,往往有意減少甚至刻意排斥時政新聞,似乎把領導人、會議、政策之類的東西做成新聞就不是為老百姓說話了,就不受老百姓歡迎了。我們說就業是民生之本,就學是民生之基,就醫是民生之急,而這些都建立在發展的前提下,所以說發展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最大的民生。
新聞宣傳工作,傳達的不僅僅是“小民生”,更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民生”。如果我們把“小民生”界定為注重傳遞老百姓的聲音,那么,我們可以把“大民生”界定為是將國家的聲音和老百姓的聲音整合為公共的聲音。從某種程度上說,民生問題報道與時政報道、主題宣傳相比,同樣需要很強的政治敏感性。對大多數百姓來說,菜籃子、看病貴不貴、能否享受公平教育機會、能否解決住房問題等,是他們著重關注的問題,也是政府一直在做的事,更是黨政機關的政治問題,這就是“大民生”,是對“小民生”理念的一種質的提升。如果我們實現由“小民生”向“大民生”理念的轉變,就會使民生新聞更加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規范,從而使民生新聞擺脫零碎化、庸俗化的現象,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二、要不斷提升民生新聞的品位與導向
目前,民生新聞的娛樂化傾向突出,一些民生新聞為滿足受眾的娛樂化要求,不惜版面重頭刊登稀奇古怪的事物。這種毫無節制的娛樂化必然導致民生新聞的庸俗化,也會影響民生新聞的生命力。
民生新聞的受眾目標大多是平民百姓,而大眾階層的信息判斷能力和審美能力是參差不齊的,因此一旦民生新聞的品位和格調滑坡,必然會給受眾的審美情趣造成不良影響。民生新聞應在照顧受眾接受能力的前提下,強化媒體的導向意識,積極引導社會大眾的思想,倡導一種健康和諧的社會理念和社會風尚。民生新聞不能為了轟動效應而刻意去迎合受眾,不能媚俗。報道社會熱點問題要講究方式方法。批評社會不良現象要推進工作,有利穩定。宣傳群眾身邊的典型事件,要弘揚社會正氣。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民生新聞在揭露和批評錯誤現象的同時,還要注意將正確的價值取向傳遞給讀者,倡導一種文明的、高尚的精神風尚。在報道內容上以正面報道為主,真正關心百姓疾苦,大力弘揚人文情懷,幫助受眾樹立對社會和未來的堅定信念。
三、要重視民生新聞中科學發展理念的體現
目前,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等科學理念為民生新聞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政策支持,社會急劇變革、各種矛盾凸現為民生新聞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間,激烈的傳媒競爭為民生新聞的發展起到了發酵、催化作用,所有這些現實的因素和社會背景都助推了民生新聞的勃興。在新的歷史時期,民生新聞要得到更好的發展,還要重視科學發展理念的體現。
民生新聞要關注人的全面發展。在日常民生新聞報道中,我們堅持“群眾利益無小事”的理念,抓住影響民眾生存的熱點問題,如物價上漲、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進行報道,宣傳相關政策,加強正面引導,讓發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于民。但是,應當看到,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群眾對民主政治、公平正義、自我價值等方面的追求日益攀升,民生新聞的內涵也隨之豐富。因此,民生新聞不能僅僅停留在百姓的生存需求層面上,而且要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在滿足民眾的新需求、新期待上下工夫。
民生新聞要放眼社會群體的民生。群體民生由若干個體民生組成,個體民生體現著群體民生。我們要善于透過個體民生放眼群體民生,把個體民生放到群體民生之中來考量,揭示“點”對“面”的普遍指導意義,要重視民生新聞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引領、導向功能。
民生新聞要善于透視理性的民生。就民生新聞報道的屬性而言,傳媒不僅僅是發現新聞、采編新聞、傳播新聞這樣一個客觀的、機械的鏈條式過程,而是一個申明觀點與立場的過程。傳媒以自己的選擇標準和制作方式,發揮著自己的“社會功能”,并在可能的限度和程度上對社會現實產生著“媒介化”的影響,引發大眾乃至決策者的思考和感悟。當前,我國由于社會轉型引發的民生問題錯綜復雜。對此我們必須透過各種表象作深入的透視和理性的思考,從源頭上推動矛盾的有效化解,促進民生問題的解決。如果我們不假思索、就事論事,不僅達不到應有的宣傳效果,而且會引發和加劇社會矛盾。鑒于此,民生新聞要善于透視理性的民生。□(編輯/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