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亮, 藺慕會, 陳曉虹, 何志義, 白 璇, 呂 姣
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一個復雜性狀的多基因遺傳病,遺傳變異決定了其遺傳易感性,但其確切的遺傳機制尚不清楚[1]。近年來,IS在遺傳學方面新的進展主要集中在一個新的炎癥相關基因,即 ALOX5AP基因的研究上。ALOX5AP基因作為 IS的易感基因,是 2004年 DECODE[2]研究組首先鑒定出來的,此后 ALOX5AP基因遺傳變異與 IS的相關性在其他人群中也得到了驗證。國內的研究顯示 ALOX5AP基因第 1內含子 SG13S114A/T多態性位點,A等位基因與 IS的發病密切相關,但另一部分研究結果則不一致。推測這種相互矛盾結果的得出與樣本含量不足有關。為此,本研究采用 Meta分析的方法,對目前國內進行的相關研究進匯總分析,以期更有效地評價兩者之間的關系,提供循證醫學資料。
1.1 研究對象 通過收集公開發表的有關中國人群 ALOX5AP基因 SG13S114A/T多態性與 IS相關性的病例-對照研究資料,以其中的 IS患者為研究病例,以健康人群為對照組,觀察指標為兩組基因型頻數為優勢比值(OR),及等位基因頻數的 OR值。
1.2 資料來源 以缺血性卒中或腦梗死、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或 ALOX5AP基因為主題詞,聯合檢索 2004年至今的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萬方數據庫,及谷歌學術搜索引擎獲得全部中文文獻。并檢索同期 Medline在外文期刊發表的中國人資料,同時對萬方資料庫博士和碩士學位論文進行檢索,將未公開發表的學位論資料納入本研究范圍。為避免上述電子數據庫未收錄和未發表的文獻資料,還對國內一些大型學術會議的論文匯編進行檢索。通過以上方法獲得有關中國人群 ALOX5AP基因 SG13S114A/T多態性與IS相關性的病例-對照研究文獻。
1.3 納入標準及研究質量控制 由神經內科醫師和流行病學工作者采用盲法獨立進行文獻提取工作,并共同對文獻進行質量評估取得一致性意見:(1)研究對象均為漢族人或以漢族人為主體,不包括少數民族為主體的研究;(2)均為獨立的研究,同一組資料重復報道者,取其資料完整的文獻;(3)各文獻研究方法、診斷標準及對照組人群的納入標準相同;(4)符合 Hardy-Weinberg(H-W)遺傳平衡定律。
1.4 數據處理與統計 (1)對納入研究的基因型分布進行 H-W平衡檢驗;(2)應用漏斗圖初步分析納入的文獻是否存在明顯的發表偏倚,然后根據Egger法進行偏倚檢驗[3];(3)應用 RVEMAN4.2(國際循證醫學協會組提供)統計軟件計算各個研究的SG13S114位點(AA+AT)/TT的 OR值,等位基因頻數 A/T的 OR值,及其 95%CI;(4)以 Q檢驗對各研究結果進行同質性檢驗,若無異質性,則采用 Peto固定效應模型進行數據合并,計算總 OR值,若存在顯著異質性,則采用 D-L隨機效應模型法進行數據合并,檢驗水準取 0.05。
2.1 文獻檢索結果 共檢出 10篇文獻,有 4篇文獻是同組資料的重復性研究,取其中一篇資料完整的文獻,其他 3篇被剔除;另有 2篇文獻報道的多態性位點為 SG13S100,也被剔除。最后納入本研究的為 5篇文獻,包括 2篇學位論文,其余 3篇發表于中國科技核心期刊。5項研究中,IS組為 2620例,對照組為 2411例;所有入選病例均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 9版(ICD9)的診斷標準,且都符合 H-W遺傳平衡定律;有 4個研究結果顯示 SG13S114A/T多態性與 IS具有相關性,1個研究結果顯示沒有相關性。入選文獻的資料及基因型分布情況見表1,等位基因頻數分布見表2。

表1 入選文獻一般情況及 SG13S114A/T基因型分布
2.2 入選文獻的發表偏倚 對漏斗圖目測結果顯示,未見明顯偏倚(見圖1,圖2)。按 Egger法,(AA+AT)/TT的 OR值除以其標準誤與標準誤倒數所建立的直線回歸方程的 Y軸截距別為 0.042,95%CI為-2.248~2.333,包含 0,P=0.957;A/T的OR值除以其標準誤與標準誤倒數所建立的直線回歸方程的 Y軸截距別為-0.273,95%CI為-3.225~2.697,包含 0,P=0.788,因此可以認為沒有顯著性偏倚存在。

表2 入選文獻SG13S114A/T等位基因頻數分布

圖1 SG13S114A/T基因型(AA+AT)/TT漏斗圖,橫軸為 OR值,縱軸為 OR值自然對數的標準誤

圖2 SG13S114A/T等位基因 A/T漏斗圖,橫軸為 OR值,縱軸為 OR值自然對數的標準誤
2.3 異質性評估 同質性檢驗顯示,SG13S114A/T位點基因型(AA+AT)/TT的 OR值統計量 χ2=1.00,P=0.91;等位基因頻數 A/T的OR值統計量 χ2=8.18,P=0.09,按照 α=0.05水準認為各研究的基因型結果和等位基因頻數結果之間的一致性均好。
2.4 研究對象基因型分析 根據同質性檢驗結果,應用 Peto固定模型模型法合并數據,計算 OR值,并繪制森林圖。5個研究合并后,SG13S114A/T位點(AA+AT)/TT合并的 OR值為 1.22,95%CI為1.09~1.36,OR值顯著性檢驗 Z值為 3.5,P<0.05(見圖3);等位基因頻數 A/T的 OR值為 1.05,95%CI為 0.96~1.14,OR值顯著性檢驗 Z值為 1.09,P=0.28(見圖4)。
目前針對 IS遺傳易感性獨立的關聯性研究均存在樣本量不足,統計校能低的缺點。通過 Meta分析,可以利用現有研究的數據彌補樣本量的不足提高統計效力,鑒定 IS有效的易感基因,同時也可以對 IS的遺傳危險因素行定量地研究。Meta分析中存在著各種偏倚,但以發表偏倚最為常見。漏斗形圖是初步判斷發表偏倚簡便易行的方法,但其缺點是只能對結果作定性的判斷。而 Egger法[3]可對發表偏倚作定量的評估,是漏斗形圖有效的補充。目前多將兩者聯合應用檢驗發表偏倚。本研究結果所示,根據 Egger的線性回歸法,所建立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數統計效應量的線性回歸方程 Y軸截距的95%CI均包含 0,且 P>0.1,結合漏斗圖的目測結果,可以認為沒有明顯的發表偏倚。
ALOX5AP基因編碼的產物是 5-脂氧合激活蛋白(5-Lipoxygenase activiting protein,FLAP),5-脂氧合酶(5-Lipoxygenase,5-LO)被 FLAP激活后可以將花生四烯酸轉化成白三烯(leukotriene,LT),LT被認為是典型的炎癥細胞因子,因此 ALOX5AP基因也可以被為是炎癥因子的關鍵調控基因。2004年 DECODE研究組通過應用全基因組掃描的方法發現ALOX5AP基因 HapA單倍型可以明顯增加北歐人群IS的遺傳易感性。這一結果引起了各國學者的極大關注,我國學者也相繼開展了 ALOX5AP基因多態性與 IS相關性的研究,但研究結果并不一致。
本研究在入選的有關第 1內含子 SG13S114A/T多態性與中國人 IS相關性的 5個病例對照組比較中,4項研究報告該位點的遺傳變異與 IS密切相關,Meta分析數據合并后結果顯示 SG13S114A/T位點AA基因型可以顯著增加我國人群 IS的遺傳易感性。該位點多態性增加 IS易感性的機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確,但多數研究提示,ALOX5AP基因在轉錄過程中 SG13S114位點的變異可能具有某種基因調控作用,導致 FLAP產生增多從而上調 LT活性,從而加重動脈粥樣硬化的炎癥反應導致 IS的形成[9]。針對A等位基因研究顯示,4個獨立的研究均發現A等位基因與 IS存在相關性,但數據合并后,A/T的OR值為 1.05,P=0.28,沒有發現相關性。究其原因可能是:(1)SG13S114A等位基因在人群中出現的頻率較低,而且納入本研究的文獻較少;(2)納入文獻的樣本量較小,導致 Meta分析統計校能較低;(3)在 ALOX5AP基因中存在其他的導致 IS易感性增加的遺傳變異。一項由 Zintzaras等[10]進行的 Meta分析結果顯示,SG13S114A/T位點合并的 OR值為1.03,P=0.39與 IS無相關性,而 SG13S89G/A位點合并的 OR值為 1.25,P<0.01與 IS相關。導致這種差異的形成,可能與人群遺傳背景的不同,研究方法,入選對象入選標準,及性別構成等有關。

圖3 SG13S114A/T基因型(AA+AT)/TT森林圖

圖4 SG13S114A/T等位基因頻數A/T森林圖
Meta分析作為一種現代科學研究中定量的文獻分析方法,在 IS遺傳學研究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相信隨著 ALOX5AP基因多態性和 IS相關性研究的深入和研究資料的積累,我們可以通過 Meta分析進一步明確 ALOX5AP基因的遺傳變異對 IS發病機制的影響,及為 IS的早期診斷和綜合預防提供更多的依據。
[1] Dichgans M.Genetics of ischaemic stroke[J].Lancet Neurol,2007,6:149-161.
[2] Helgadottir A,Manolescu A,Thorleifsson G,et al.The gene encoding 5-lipoxygenase activating protein confers risk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J].Nat Genet,2004,36:233-238.
[3] Egger M,Davey SG,Schneider M,et al.Bias in Meta-analysis detected by a simple,graphical test[J].BMJ,1997,315:629-634.
[4] 張雙彥,鄔英全.腦梗死與 ALOX5AP的 SNPs及 HLA-DRB基因多態性的關聯研究[J].吉林大學學報,2006,38:43.
[5] Zhang WL,Yang XM,Shi J,et al.Polymorphism of SG13S114T/A in the ALOX5APGeneand the Risk for Stroke in a Large Chinese Cohort[J].Acta Genetica Sinica,2006,33:678-684.
[6] 賀 穎,董子明.五個缺血性腦血管病候選基因的 SNP分析及遺傳易感性研究[J].鄭州大學學報,2007,32:54.
[7] 高志嵩,杜秦川.缺血性腦卒中 ALOX5AP基因 SG13S114T/A和SG13S89G/A多態性研究[J].寧夏醫學雜志,2008,30:388-390.
[8] 徐佳亮,何志義,李 楠,等.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基因和白介素-1A基因多態與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性[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9,42:803-807.
[9] Kaushal R,Pal P,Alwell K,et al.Association of ALOX5APwith ischemic stroke: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J].Hum Genet,2007,121:601-608.
[10] Zintzaras E,Rodopoulou P,Sakellaridis N.Variantsof the Arachidonate 5-Lipoxygenase-Activating Protein(ALOX5AP)Gene and Risk of Stroke:A HuGEGene-Disease Association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Am J Epidemiol,2009,169:523-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