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牧軍 吳 蒙 楊麗霞 許明珠
自我穴位按摩配合溫電針治療周圍性面癱34例
劉牧軍 吳 蒙 楊麗霞 許明珠
目的觀察自我穴位按摩配合溫電針治療周圍性面癱療效。方法將68例周圍性面癱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在常規溫電針治療的基礎上行自我穴位按摩康復訓練,對照組常規溫電針治療;2周后比較兩組療效。結果觀察組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結論自我穴位按摩配合溫電針治療周圍性面癱滿意效果。
周圍性面癱 自我穴位按摩 溫電針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中醫院(深圳518034)
周圍性面癱又稱面神經麻痹,最常見的原因是莖乳孔內急性非化膿性面神經炎,是臨床針灸常見病之一。以往治療本病以溫電針為主,療效確切。我們采用自我穴位按摩配合溫電針治療周圍性面癱患者68例,收到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門診周圍性面癱患者68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8例;年齡19~60歲,平均34歲;病程最長6個月,最短1d。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4例。兩組年齡、性別、病情、病程及臨床癥狀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考《神經病學》[1]:患側額紋消失,眼瞼不能閉合,眼裂較大,眼球轉向上方,鼻唇溝較淺,口角低斜,面部被牽向患側,流淚流涎,食物潴留,患側不能閉目、蹙眉、皺額、鼓腮、吹口哨等,部分患者聽覺過敏,舌前2/3味覺減退。病前有受涼、受潮或面部受冷風刺激等病史。
1.3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予溫電針等治療,觀察組患者行自我穴位按摩并適時監督執行。2周后比較兩組療效。(1)溫電針治療:主穴取陽白、四白、地倉、頰車、翳風、風池、合谷。根據癥狀配合攢竹、瞳子、下睛明、迎香、下關、顴、水溝、廉泉等穴。皮膚常規消毒,選用0.4mm×40mm毫針,得氣后用平補平瀉法,各穴針柄艾灸1壯后接上海產G6805治療儀,頻率10Hz,刺激強度以患者耐受為限,留針30min,每日1次。(2)自我穴位按摩康復訓練:采用我科自編手法:①預備式:坐位或平臥位,兩手重疊輕放于小腹上,雙眼微閉,調勻呼吸,全身放松,靜養1~2min。②雙側穴位按摩:用雙手食指或中指指腹按順序分別放在同側四白、陽白、太陽、翳風、顴、地倉、風池等穴位,每穴適當用力按揉0.5~1min。③單側穴位按摩:用一手的食指或拇指指尖分別適當用力點揉癱肌側牽正穴、掐揉人中穴和掐壓合谷穴、內關穴,每穴0.5~1min。④拿捏癱肌:用一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對合用力按摩,拿捏面部癱肌0.5~1min。⑤按摩面肌:用一手手掌緊貼癱肌做環形按摩動作0.5~1min,以局部發熱為佳。⑥功能鍛煉:自行閉目、蹙眉、皺額、鼓腮、吹口哨、示齒等功能鍛煉。每次30min,每日2次。具體動作參照《康復醫學》[2]、《家庭醫藥》[3]、《臨床軍醫雜志》[4]、《現代康復》[5]等編排。
1.4 療效標準[6]痊愈:癥狀完全消失;顯效:面部表情肌大部分功能恢復,仍有輕微歪斜。有效:僅部分功能恢復。無效:癥狀無改善。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χ2檢驗。
見表1。結果示兩組治療后總有效率差異有顯著性 (P<0.05),說明自我穴位按摩配合溫電針治療周圍性面癱較單純溫電針效果好,且無明顯副作用。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n)
大多數周圍性面癱患者在頭面部受冷風吹拂或著涼后發病,屬中醫學“風證”范疇,為氣血不足,經脈失養,風寒風熱之邪乘虛侵襲面部筋脈,氣血阻滯,脈絡痹阻所致。
溫電針作用于人體經絡系統,運行氣血而營潤周身,扶正祛邪,溫散寒邪,疏通經絡,臨床及實驗研究資料表明,溫電針有功能調理、促進免疫和鎮痛作用。穴位按摩具有行氣活血、化瘀消痛、舒經活絡、解痙止痛等作用。現代醫學證明,穴位按摩可以改善血液與淋巴循環,修復創傷組織,松解粘連與攣縮的組織,改善肌肉功能狀態,消除肌肉疲勞,防止肌肉萎縮。如牽正穴為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經外奇穴,按摩該穴可以改善面神經主干的血液循環,減輕神經的水腫,有利于神經的恢復;地倉、合谷為足陽明胃經的穴位,該經多氣多血,遵循中醫“治痿獨取陽明”、“面口合谷收”的理論。大部分面癱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表情肌功能障礙,與自我穴位按摩原理一致,通過表情肌訓練,能有效的鍛煉面部各處肌肉,預防肌肉萎縮,加快功能恢復。自我穴位按摩是一種可以自己操作治療的方法,實施方便,經濟實惠。同時,通過自我穴位按摩,可使患者了解自己每一點進步,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從而,自我穴位按摩配合溫電針治療周圍性面癱,能更有效改善面部神經肌肉的營養狀況,提高臨床療效,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促進面癱的康復。
[1]吳江.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120.
[2]馬奎云,王玉龍.康復醫學 [M].鄭州:河南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
[3]郭建華.自我按摩系列——面癱[J].家庭醫藥,2005,(1):34-35.
[4]劉憲良,潘穎,楊國標.針灸加自我按摩治療面神經炎12例[J].臨床軍醫雜志,2002,12(6):85.
[5]郭楨力,郭伏英,晉秀紅,等.面神經炎的針刺、自我按摩康復治療體會[J].現代康復,2001,12(5):119.
[6]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3.
R745.1+2
B
1004-745X(2010)09-1602-02
2010-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