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雷 高 偉
201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財政支出優先支持農業農村發展。作為財政系統面向廣大農民的一線窗口一鄉鎮財政所的重要性無疑更加突出。如何解決目前鄉鎮財政普遍存在的管理粗放,理財行為不規范等問題成為市縣財政部門的當務之急。
針對上述問題,河北省冀州市財政局自今年1月份起,在該市各鄉鎮財政所深入開展了“標準化財政所”建設活動。歷時5個月,全市11個鄉鎮財政所全部“脫胎換骨”,由內而外煥然一新。
雙重推動
近年來,隨著國家公共財政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特別是取消農業稅和各項財政惠農政策的不斷出臺,使鄉鎮財政所由原來的重點征稅管費,轉變為以發補貼、搞服務、惠三農為主;由側重管理轉變為管理、監督與服務并重;由主要面向機關、企業,轉變為主要面向農民群眾。但是,鄉鎮財政的工作機制沒有隨之調整。
這樣導致鄉鎮財政機制存在三個方面問題。“缺位”,鄉鎮財政所在稅收征管職能減少弱化的同時,沒有及時把工作重心轉移到加強財政管理與監督、培植壯大財源、做大財政“蛋糕”等工作上來;“錯位”,最突出的就是上級明令要求由財政部門落實的“村財鄉代管”,仍沿襲鄉鎮農經站管理的老辦法,使村級財務沒有真正納入財政監管;“混位”,鄉鎮財政人員既要負責財政業務,又要參與鄉鎮工作,同時,財政所內部崗位交叉、一人多職等現象也較為普遍。
另外,除了內在的需求,今年推行“標準化財政所”建設,也有一個外在機遇的原因,這就是冀州市被河北省財政廳確定為全省‘財政改革與管理綜合示范縣之一。必須在一年的時間內,從12個方面強化和提高財政管理水平,成為全省縣市財政改革與管理的標桿和樣板,在12個方面中就包括加強和提高鄉鎮財政管理。
內在需求與創建機遇的共同作用構成了冀州“標準化財政所”建設的源動力。經過深入調查研究,該市確定了“標準化財政所”的基本思路,即:強化六個理念(科學理財、講求規范、注重創新、振興財政、促進發展、服務民生);打造五種作風(嚴、細、深、實、快);細化四項管理(預算管理精細化、財務管理精細化、村財代管精細化、債務監控精細化);做到三個規范(職責界定規范、管理機制規范、服務程式規范);優化兩項服務(決策參謀服務、惠企惠民服務);力爭全省一流。
同步提高
開弓沒有回頭箭,決策一經做出就必須取得實效。為了保證“標準化財政所”建設達到預期效果,冀州市財政局采取了“市局統一規劃、科室指導幫扶、各所具體實施”的工作方式。
在具體的工作落實上,主要就抓了兩點:硬件和軟件。硬件建設就是指統一辦公環境。今年3、4月份,在冀州市財政局的統一要求下,該市11個財政所全部對辦公環境進行了“六統一”改造,即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形象標志、統一色調格局、統一崗位設置、統一服務功能、統一硬件設置。改造后,最突出的變化有兩點:一是辦公環境更加便民,所有財政所全部搬至一樓,并按統一制式在醒目位置設置了標識牌、公開欄、便民服務欄,使辦事群眾一目了然。二是服務內容更加周到。每個所都建立了近40平方米的財政便民服務大廳,將工作職能、辦事流程、崗位分工上墻公示,把國家各項惠農政策、資金發放情況整理成冊以備查詢,使之成為一個集資金發放、政策咨詢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中心。
軟件建設就是指規范業務管理和塑造財政文化。今年以來,本著科學化、精細化的財政管理要求,對所有鄉鎮財政業務,無論涉農、涉企,都進行了全面的規范、優化,使每個財政所都實現了統一標準的“五式管理”:即業務對口管理,實行任務統一部署、指標統一下達、驗收統一安排;崗位責任制管理,所有工作任務全部細化到崗位、落實到個人;財務標準化管理,賬戶管理、賬簿設置、專項資金核算、會計監督、會計基礎等全部按統一規范設置管理,杜絕了自行其是的可能;業務流程化管理,統一繪制業務流程圖,并張貼上墻,即利于工作人員辦公,也方便群眾辦事;綜合考核管理,不再采用單純無記名投票評先進的老辦法,而是從工作實績、學習情況、遵規守紀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評打分,以得分高低評定優劣,進一步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
同時,在完善制度管理的同時,也十分注重機關文化對財政所機關和隊伍建設的巨大影響作用。一方面,通過每周學習例會和聘請專家授課等方式,積極培養“依法、依規、依程序”為核心的辦公文化,引導和培養全體干部職工不斷強化依法行政、依法理財的意識,時時注重提高科學理財、為民理財的本領;一方面,加強環境熏陶,在各所辦公室墻上統一張貼了各種警示標語,使成為大家工作學習的座右銘、指向標。
幾個月來,“工作就是權力,權力就是責任,一分權力,十分責任”的自律意識已深入人心,“細節決定成敗,勝負在于末端”的工作理念已蔚然成風。這些財政文化為冀州鄉鎮財政工作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提供了堅實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多方受益
從各方反應來看,不同立場的每一方都對“標準化財政所”建設有著自己的看法。
“這個標準化財政所建設太好了,原來我們鎮政府對稅源情況、全年收入情況都只能了解個大概,市里一開調度會,心里就緊張。這次財政所建立了所有稅源的數據臺賬,不僅有納稅情況,還有銷售收入、固定資產投入和在建項目情況,而且好幾年的資料都有,這一下子讓我們對全鎮的經濟發展和財政稅收等情況都有了全面、清晰的認識。以后無論是對上匯報。還是制定發展思路,心里就更有底了。”冀州市魏屯鎮黨委書記劉文清認為。
“財政所設置這個服務大廳挺好,什么信息都可以查到。我們村本來由十幾戶對村里的一筆賬務處理存在疑問,村干部解釋也不信,還差點起了矛盾糾紛。后來,他們到財政所便民大廳里一查,發現與村干部所說一模一樣,才使一場誤會煙消云散。所以說,這個標準化財政所不僅方便老百姓辦事,也方便了我們干工作。”冀州市漳淮鄉西南王村支書陳書科如是說。
“標準化財政所”建設之所以受到各方歡迎,關鍵就在于抓住了統籌城鄉發展新形勢下對鄉鎮財政工作的新要求。
一是強化了促發展功能。建立了鄉鎮財政收入分析長效機制,為鄉鎮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支持;建立了專項資金項目庫,便于為鄉鎮發展爭取更多上級資金支持。二是強化了重監管職能。實現了對所有財政資金的專人、專戶、專賬管理,對包括村級財務資金在內的所有涉農資金,鄉鎮財政所全程參與、無縫隙監管,保證了專款專用。三是強化了服務效能。改變了鄉鎮財政所必須同時承擔鄉鎮工作的老工作模式,實現了鄉鎮財政所的職能“復位”。同時,各所內部實行責任制和流程化管理,權責明確、各司其職,實現了鄉鎮財政的高效運行。
目前,各地都在千方百計地創新促發展,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標準化財政所”建設只不過是邁出了鄉鎮財政精細化管理的第一步,今后還要逐步推廣像預算管理改革、國庫集中支付、政府采購電子化等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