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金華
超越娛樂的文化追求
——《天天向上》成功原因探析
□ 張金華
善于突破和創新的湖南衛視因為一檔定位為 “大型禮儀脫口秀節目”的《天天向上》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這檔于2008年8月4日首播的娛樂節目贏得了贊譽,收獲了效益,也傳播了文化。綜合分析《天天向上》成功原因,不難發現依托于悠遠厚重的民族文化,借用中華傳統禮儀的直觀外殼,插科打諢式的脫口秀節目方式,嬉笑怒罵的現場氛圍是其成功的不二法寶。
在文學領域,“陌生化”創作手法被廣泛運用,作家們在語詞、語義、修辭上的大膽突破,使文學作品在瞬間便能夠引起受眾感官和心理的反應,激發他們對作品產生強烈的注意、興趣和美好聯想。陌生化完全可以被包括電視娛樂節目在內的藝術門類所運用,在信息內容和表現形式上加強新、奇、趣,產生“距離產生美”的震撼審美效果。
《天天向上》定位在傳播中華禮儀文化,讓世界認識真正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禮儀風范,讓觀眾在開懷大笑之余,感受中華傳統美德的精髓并借此發揚光大。其開場如同大型晚會,主持人與嘉賓載歌載舞,進而邀請各個行業、不同身份的嘉賓參與脫口秀娛樂訪談,并穿插歌唱、舞蹈、情景表演、觀眾互動等形式,展現不同嘉賓的職場風采、人性魅力,潛移默化地傳播中國千年禮儀之邦的禮儀文化。
《天天向上》欄目拒絕明星的參與,而是把絢麗的舞臺交給各行各業的普通人。這些來自不同國度、省份、職業、年齡層次的嘉賓,帶著各自行業的風采,在舞臺上悉數展現職場風度與人格魅力。其職業的陌生化效果對觀眾具有極大吸引力,這些平時我們不了解、不熟悉的行業精英,或睿智、或幽默、或憨厚、或狡黠,在《天天向上》介紹自身職業秘密的同時也將性格魅力展露無遺。
“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天天向上》善于挖掘民間智慧,把普羅大眾請上表演的舞臺,既使節目資源愈加豐富多彩,也充分展現了“陌生化”的藝術審美效果,平民性、草根性、原生態是節目的一大亮點。

《天天向上》開啟新一輪脫口秀節目形態。它既秉承脫口秀節目的娛樂特質,搞笑風格,同時又以嶄新的形式設計和內容建構將脫口秀推向新的發展方向。《天天向上》采取演播室主持人與觀眾“同呼吸,共欣賞”的播出形式,這既保證現場溫馨、融洽的氛圍,也給主持人的臨場發揮提供了背景條件,并規避了主持人單打獨斗,容易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的弊病。《天天向上》打破了以往由俊男靚女搭配主持或者某一位資深媒體人士單一主持的套路,打造了國內第一支清一色男性的主持團隊。該團隊七位成員各有特色,配合默契。“團長”汪涵反應敏捷,幽默風趣,是掌控現場和推動節目進行的軸心,其老謀深算、妙語連珠、詼諧機警的主持特色讓人過癮;歐弟才藝出眾,善于抓住談話的間隙見縫插針地表演情景劇或者才藝,既能和嘉賓良性互動,又使得節目鮮活有趣;而經常被主持人調侃為“大腦袋”的錢楓的冷笑話以及田源的臨場吟詩作對、俞灝明的帥氣與歌聲、矢野浩二與小五不太流暢的中國話都無疑使這檔節目融合了傳統噱頭與時尚笑料。既有嘉賓訪談,又有才藝表演和模仿演繹的《天天向上》因此成為綜藝大雜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自稱“江湖人”的主持界元老汪涵。節目中,他與嘉賓漫談事業、愛情、婚姻、家庭的話題,不經意間摻雜進揶揄、調侃、娛樂的因素,并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入到與嘉賓的閑聊中,讓觀眾在笑得前仰后合之際又有所收獲,充分顯示其大氣、睿智、理性的主持特色。
一般的娛樂脫口秀節目,選題多著眼于社會、情感、人生話題。《天天向上》另辟蹊徑,以職場秀的方式寓教于樂,并創造輕松愉快的交流,給觀眾以啟迪、快慰和溫暖。節目的話題寬泛,成長的經歷、初戀的體驗、工作的體會、生活的點點滴滴、與人相處之道、學校單位的八卦趣聞、養生保健知識等均有涉及,主要是“激勵”“振奮”“啟示”的“陽光”題材,以正面宣傳為主、引導積極的人生態度。當然這和節目組前期資料的精心準備和巧妙設計以及大量的調查、研究、策劃是分不開的。《天天向上》選拔出善于表現并能在鏡頭前保持純真本性的職場精英,通過他們有趣的或者富于傳奇性的人生經歷、通達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人生選擇視角,把嘉賓的思想和智慧、生活磨礪與人生經驗傳遞給觀眾。主持人的訪談并不會使他們顧及自己的公眾形象,恰恰使他們樂意在鏡頭前秀出自己,因此不會出現嘉賓在鏡頭前表現生澀的狀況。主持人拿捏到位,嘉賓大大方方,節目緊扣時代發展的脈搏,關注草根階層的生活狀態,以寓教于樂為價值支點,做時代風尚的引領者。
《天天向上》欄目的立意絕非僅僅是娛樂搞笑,在展現職場故事、人性魅力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傳達中國傳統文化和公德禮儀才是節目的關鍵所在。對時代脈搏和觀眾需求的敏銳把握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
《天天向上》的選題貼近生活和社會,更像是身邊的朋友,同時又透著很多文化、社會、道德的信息。“《天天向上》以全新的定位,在表演、游戲、短劇等娛樂環節中牢牢扣住‘傳統文化’這一主題,在幽默輕松的氛圍中加入了人文關懷的底色,將模糊抽象的傳統文化演繹成雅俗共賞的精神食糧,使人在輕松愉悅之余心靈受到熏陶。”①節目避免了只追求單純的視聽享受的垢病,它借助中華傳統禮儀的直觀外殼,運用插科打諢式的脫口秀節目方式,在嬉笑怒罵的現場氛圍中巧妙地將大眾文化與傳統文化進行整合,使中華禮儀、養生知識、鑒寶知識、京劇知識、體育競技、舞蹈技巧、戰術訓練、民間小發明、高科技對決、職場打拼、處事之道等傳統的文化資源借助現代傳播媒體得以重新發揚光大,使節目具有了深遠的立意和深刻的內涵。
《天天向上》運用電視擅長的手段,創造各種生動活潑的方式,引導觀眾了解更多優秀的民族文化。如今看來,它已經初步具備電視娛樂節目的品牌價值,在未來的發展之路上如何保持文化品位,緊握瞬息萬變的時尚潮流,放長眼光做有價值的文化品牌,是節目組團隊考慮的問題。《天天向上》的現有形態確實是文化娛樂節目的良好榜樣,所以把握現有優勢和深度利用品牌是必要的,從特長發揮和長遠建設來看,以下認識或許可以作為參考:
第一,對“美”的元素的深入挖掘。《天天向上》對敬業精神、職場魅力、個性特長、人生經歷的挖掘使觀眾充分體驗到人性之美、人情之美,對美的開發追求是觀眾審美的需要,不能丟棄,要在節目的切入角度和如何顯示人性美的內涵上下工夫。
第二,對傳統文化資源的深度挖掘。正所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中國有13億人口,千人千面,可挖掘的人性資源太豐富,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也為我們的電視節目提供了龐大的原材料。品牌的形成需要時間和文化,這就需要電視企業密切結合傳統文化,深度挖掘節目背后的文化價值,讓品牌核心價值與消費者的價值趨向一致。
本文責編:胡江銀
注釋:
①李文輝:《用娛樂方式解構中國傳統文化——以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為例》,《東南傳播》,2009年第9期。
西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