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茁卉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 北京 101149)
我國鋅資源形勢分析及可持續利用
○馬茁卉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 北京 101149)
我國鋅資源儲量、產消量、貿易等在國際上具有一定地位和影響力,本文探究了鋅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以國家相關政策、文件為指導,提出相關政策建議,力求緩解國內鋅資源供需矛盾、確保我國鋅資源優勢地位。
鋅資源 精煉鋅 儲采比
1、儲量及分布
2009年我國鋅資源儲量居世界第一位,據統計:截至2009年底,全國共有鋅礦區1728個,鋅儲量、基礎儲量、查明資源儲量分別為1922.9萬噸、3838.5萬噸和10695.3萬噸。鋅資源分布比較集中,主要分布在云南、內蒙古、甘肅、廣東、湖南、青海、廣西、新疆、河北、四川等10個省(區),這10個省(區)的儲量、基礎儲量、查明資源儲量合計分別占全國的90.6%、88.7%、76.1%。
2、生產情況
我國是鋅精礦和精煉鋅的生產大國,自1990年至今,鋅精礦和精煉鋅產量一直在穩定增長。2009年鋅精礦和精煉鋅產量居世界首位。其中,鋅精礦產量為309.16萬噸,主要鋅礦生產省(區)有:內蒙古、云南、湖南、四川、陜西、廣東、廣西、甘肅等,其產量合計占全國總產量的84.22%;精煉鋅產量為442萬噸,年產10萬噸以上的省(區)有:湖南、云南、陜西、廣西、遼寧、河南、廣東、四川、內蒙古、甘肅、青海等11個,產量合計占全國精煉鋅產量的96.79%。
3、消費狀況
1990年至今,我國鋅消費量持續增長,而且消費量增長速度遠高于生產增長速度,導致盡管精煉鋅產量穩定增長,但國內市場精煉鋅仍供不應求,且產消差有逐年擴大的趨勢。
我國的鋅消費主要用于鍍鋅、鋅氧化物、電池、黃銅、壓鑄合金和其他用途。2009年鍍鋅行業中鋅的消費比重從2008年的51%提高至55%。其他各用途所占比重分別為:10%、9%、9%、15%、2%。圖1即為1990—2009年我國鋅精礦和精煉鋅產消量變化圖。

圖1 1990—2009年我國鋅精礦和精煉鋅產消量變化圖
4、鋅礦砂及其精礦貿易
我國一直是世界上的精煉鋅生產大國,隨著產能不斷擴張,國內鋅冶煉原料供應日益緊張,自2003年起我國成為鋅礦砂及其精礦的凈進口國,且進口量呈逐年攀升趨勢。2009年前11個月鋅礦砂及其精礦進口量為3451767噸,比上年同期增長62.66%,主要的進口來源國有:澳大利亞、秘魯、蒙古、土耳其等。具體分析見表1。

表1 2006—2009年鋅礦砂及其精礦進口主要來源(單位:噸;萬美元)
5、價格走勢
國內鋅價自1990年到1997年呈現穩定增長趨勢(圖2)。而從1997年開始,國內鋅價走勢與國際市場鋅LME價格走勢基本保持一致,在2002年達到最低點后價格開始上漲,2007年國內鋅價達到歷史最高值。這之后受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影響,鋅價開始大幅度下跌,2009年國內各生產資料市場(成交)全年平均價格在2008年基礎上繼續下跌10.42%,是2006年以來的歷史新低。不應求,且產消差越來越大(見表3)。

表3 2003—2009年我國鋅錠供需平衡表(單位:萬噸)

圖2 1990—2009年LME和國內鋅平均價
1、資源稟賦欠佳
雖然目前我國鋅資源儲量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優勢地位,但我國鋅資源狀況相對比國外差。我國鋅礦的總體特點是鋅少鉛多,鉛鋅比約為1∶2.6,而國外卻為1∶1.2;貧礦多,富礦少,礦山鉛鋅品位之和多在5%—10%之間,大于10%品位的礦山僅占總儲量的15%,而國外的礦山品位一般比較高,鉛鋅品位之和大多在10%以上;礦山類型復雜,單一的鉛或鋅礦石類型少,共伴生組分多。
2、儲采比低,利用強度大
盡管截至2009年底,我國鋅資源儲量(3300萬噸)居世界第一位,并占絕對優勢,但從儲采比看,我國鋅儲采比遠低于其他國家。2009年我國鋅儲采比僅為10.67,遠低于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美國、墨西哥等其他主要鋅資源分布國。這也說明我國鋅資源的開采利用強度較高。

表2 2009年我國鋅資源狀況與世界主要鋅資源國對比情況
3、國內鋅資源供不應求,供需缺口逐年擴大
由于我國鋅資源本身存在大礦少、小礦多、富礦少、貧礦多的特點,加上近年來冶煉產能的大規模盲目擴張,導致國內鋅資源嚴重不足,需要大量進口,而且進口量在逐年增長。精煉鋅產量由2003年的231.85萬噸增長至2009年的442萬噸,增長了近2倍。然而這遠遠跟不上消費量的增長速度。消費量由2003年的200.35萬噸增長至2009年的524萬噸,增長了約2.6倍。產消不均衡態勢導致自2004年以來,國內精煉鋅也開始供
4、缺乏鋅定價話語權
我國鋅定價話語權缺失。自1990年以來,我國鋅價格變動趨勢始終受國際市場價格變動的影響。盡管我國鋅期貨已于2007年在上期所上市,但國內鋅價格變動趨勢一直與LME鋅價變動趨勢趨同(見圖1),國內鋅價的波動難以對國際鋅價產生較大的影響。
1、加大鋅礦勘查力度,并鼓勵鋅礦企業“走出去”
我國鋅礦資源儲采比較低,要加大危機礦山接替資源的勘查力度,對進入開發利用中晚期的礦山開展礦區深邊部及外圍找礦工作,延長礦山的服務年限。政府應加大鋅礦地質勘查的投入,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商業性勘查和開發,爭取找礦新突破。
我國鋅資源稟賦欠佳,應深化“走出去”戰略。鼓勵和扶植國內有條件的鋅礦企業到鋅礦資源豐富的國家去參與鋅的勘探和開采,充分合理利用國外鋅資源,并建立長期穩定的國外鋅資源供應基地,滿足國內經濟發展的需要。
2、以國家相關政策、文件為指導,淘汰落后產能,防止盲目擴張
我國鋅行業發展應以《有色金屬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2009)等為指導,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對排放不達標的鋅冶煉企業要求限期整改,依法關閉浪費資源、污染嚴重的廠礦。并加快鋅產業結構調整和資源優化配置,鼓勵大型企業強強聯合、優勢互補和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具有先進產能的鋅冶煉企業應充分利用國家政策,改善產品結構,提高生產工藝和技術水平,提高自身競爭實力。
進一步嚴格貫徹執行《鉛鋅行業準入條件》等相關文件的規定,遏制鋅冶煉能力盲目擴張,有效保護國內鋅資源,以降低鋅資源對外依存度,避免受制于人。
3、發展和完善國內鋅期貨市場,爭奪鋅國際市場定價話語權
上海期貨交易所鋅期貨合約正式掛牌交易上市以來,國內期貨交易市場充分發揮交易集散地的功能,利用好自身的交易環境、信息、規則等優勢,讓國內的價格變動影響到國際市場,雖然在世界市場起到了一定的影響作用,但還達不到左右國際市場價格的效果,這與我國鋅資源儲量、生產和消費的大國地位是不匹配的。應進一步支持和引導鋅期貨市場的健康發展,鼓勵鋅企業正確和合理利用國內鋅期貨市場,爭奪國際市場定價話語權。
4、加快再生鋅產業的發展,提高鋅資源循環利用水平
國內鋅二次資源利用水平不高。據統計,2010年前8個月我國再生鋅產量僅占全國鋅總產量的3.4%,鋅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再生鋅企業要充分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關于再生資源增值稅政策的通知》等相關政策,努力做強做大,擴大生產規模,提高二次資源利用率。同時,借鑒國際先進再生鋅工藝設備,自主發展我國再生鋅利用技術,走自主創新之路,提高鋅資源循環利用水平。
[1]王維瑋:淘汰落后鋅產能提速[J].中國金屬通報,2010(38).
[2]胡德勇:金融危機下我國鉛鋅工業的結構調整[J].中國有色金屬,2009(17).
[3]World Metal Statistics Yearbook[M].2009.
[4]U.S.Geological Survey: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Z]. 2010.
book=94,ebook=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