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峰 王愛華 (山東理工大學經濟學院 山東淄博 255000)
外商投資、市場開放度對山東經濟增長收斂性影響的分析
○高 峰 王愛華 (山東理工大學經濟學院 山東淄博 255000)
本文基于1995—2008年山東省17地市的面板數據,采用絕對收斂和條件收斂兩種不同的收斂檢驗法來檢驗山東經濟增長收斂性的情況。研究結果表明,山東省17地市經濟發展不存在絕對收斂的情況。而在加入外商投資變量后山東各市區經濟增長出現較顯著的條件收斂性,即各地區經濟增長的差距有縮小的趨勢。最后,再加入市場開放度這一指標后,市場開放度的系數并不顯著,即這一因素對山東經濟增長的收斂性并無顯著影響,但各市區經濟增長的差距有進一步縮小的趨勢。綜上,山東省地區經濟發展存在條件收斂,要縮小各地區經濟發展差距就要采取措施大力引進外商投資,同時進一步開放市場,發展對外開放型經濟。
山東經濟增長收斂性 絕對β收斂 條件β收斂
經濟增長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基礎和前提,也是經濟學領域研究的一個重要論題。20世紀50年代,以索洛(Solow,1956)和斯旺(Swan,1956)為代表的經濟學家創立了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并得出了一個重要的結論,即經濟增長具有收斂的特性。經濟增長收斂(economic growth convergence)是指對于不同的經濟單位(國家或者地區),初期的靜態指標(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收入)與其經濟增長速度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即落后的經濟單位比發達的經濟單位有著更高的經濟增長率。國內關于經濟增長收斂性的研究是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的,代表性人物如宋學明、魏后凱和申海等人。由于研究視角的不同,所采用的分析方法以及考慮的變量也存在很大區別。因此,對我國經濟增長收斂性研究的結論也不盡相同。目前,關于經濟增長的收斂性研究還很少,研究的角度和檢驗的方法也比較狹窄,從外商投資和對外開放度條件來研究與山東經濟增長收斂性的關系可以拓展收斂問題的研究領域,并將大大豐富收斂問題的理論體系。
2008年山東地區生產總值31072.06億元,居全國第二位,山東省經濟增長速度12.1%,高于全國平均9%的增長速度??梢?,山東省經濟在全國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及地位。然而,我們應看到各市區經濟發展水平確實存在較大差距,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速度明顯高于內陸一些市區的發展。那么,各地區間經濟發展的差距是呈現收斂的趨勢還是表現為發散的傾向,即山東省各地區間經濟發展的差距是在縮小還是在不斷擴大?當今開放條件下,外商投資及產品進出口貿易表示的對外開放度對山東各地區經濟增長的收斂性是否存在影響?若存在影響又是如何影響經濟增長收斂性的?本文沿著這一線索展開論述。
1、收斂模型的構建
在對收斂性假說進行實證分析的過程中,經濟學家定義了兩種不同但彼此聯系的收斂檢驗方法。
絕對β收斂。經濟增長的β收斂是指落后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快于發達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最終使得各國經濟發展差距縮小并消除。經濟增長的β收斂也分為絕對β收斂和條件β收斂。絕對β收斂的模型為:

(1)式中,R是經濟i(i=1,2…N)在t-t+T期的平均增長速度,ε為隨機擾動項,lny為人均總產值的對數。若β為負,則證明存在絕對β收斂。
條件β收斂檢驗的方程為:

(2)式中,χ是影響經濟體i向穩定狀態收斂的一組變量,符號可正負。條件β收斂說明,各地區經濟的增長率不但取決于初始的產出水平,而且可能取決于各地區的內外部因素,如資本、技術、對外貿易等。
2、數據來源
(1)時間的選擇與數據的來源。在時間的選擇上,本文選取1995—2008年作為研究對象的時間起止點。本文樣本僅包括山東省17個市區的相關數據。在實際分析中,采用山東省各地區人均總產值作為衡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指標,所采用的數據全部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山東統計年鑒》等有關各期。
(2)變量指標的選取。第一,各市區年均經濟增長率。由絕對β收斂的回歸方程,應先求1995—2008年山東各市區年均經濟增長率作為被解釋變量。求得各市區的年均增長率后,再計算1994—2007年各市區人均總產值的自然對數值。第二,外商投資水平。將山東各市區的外商投資額與其地區生產總值的比值作為衡量外商投資水平的標準。本部分數據來源于山東各年份統計年鑒的外商直接投資額。各市區的外商直接投資額是以美元來作為計價貨幣的,為統一貨幣單位需根據各年份的匯率值將美元換算為人民幣。從而將用人民幣表示的外商直接投資額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值作為各市區的外商投資水平。第三,市場對外開放程度。將各市區的進出口貿易額占總產值的比重作為衡量市場對外開放程度的指標。本部分數據來源于山東統計年鑒的各地區的產品進出口貿易額。因為山東各市區的產品進出口貿易是在國際市場條件下與世界其他各國進行的。貿易額的多少反映了不同地區的對外貿易開放程度。同樣需將用美元表示的進出口額換算為人民幣的金額,然后再比上各地區的生產總值作為市場的對外開放程度。
1、絕對β收斂檢驗
(1)人均總產值對數與年均增長率的計算。根據絕對β收斂檢驗方程,要檢驗山東經濟增長是否存在絕對收斂性,需先求得17個市區在1995—2008年的年均經濟增長率及人均總產值的對數。
(2)根據絕對β收斂回歸方程及17個城市的面板數據,利用eviews6.0計量工具進行回歸分析,判斷山東經濟發展是否存在絕對β收斂。模型回歸結果見表1。

表1 山東經濟增長絕對β收斂模型回歸結果
從回歸結果可以看到,LnY的回歸系數β為負值,但其T檢驗值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說明自變量人均總產值對經濟增長率的影響不顯著。D.W.值為1.8435,不理想。模型的擬合效果不是很好,僅為0.2024。說明還有其他重要的解釋變量可以影響模型的因變量(經濟增長率)。綜上說明山東地區經濟增長不存在絕對β收斂,從而欠發達市區的經濟增長率并不高于發達城市的經濟增長率,各市區經濟發展的差距不能通過市區間的絕對收斂逐漸縮小差距來達到均衡狀態。
2、條件β收斂檢驗
(1)外商投資條件下的山東經濟增長收斂性研究。本文從山東統計年鑒等處獲得1995—2008年山東17地市的GDP及外商投資額,用外商投資額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作為各個市區的外商投資水平。將外商投資水平作為一個解釋變量加入到經濟增長收斂模型中,根據條件收斂的公式構建面板數據模型來檢驗山東經濟增長是否存在條件收斂性。加入外商投資水平的條件β收斂方程為:R=C+lnY+FDI+μ,R代表年均經濟增長率,LnY表示期初人均總產值的自然對數,FDI為外商投資水平。根據hausman檢驗,P值為0.0006小于0.05,因此選用固定效應模型。檢驗結果見表2。

表2 山東經濟增長外商投資條件β收斂模型回歸結果
回歸結果顯示,LnY的回歸系數β為負值,且其T檢驗值通過了5%的顯著性檢驗,說明自變量人均總產值對經濟增長率有顯著的負影響,即落后地區的經濟增長率高于經濟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解釋變量指標外商投資水平的系數為正且通過了5%的顯著性檢驗,說明外商投資水平對地區經濟增長有較顯著的積極影響,通過引進外商投資,發揮利用外資的優勢可以縮小地區經濟發展差距。方程通過了顯著性5%的F檢驗。D. W.值為1.5465,不夠理想。模型的擬合效果一般,為0.5804。說明還有其他重要的解釋變量可以影響模型的因變量。
(2)加入市場對外開放程度條件的山東經濟增長收斂性的研究。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地區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國際貿易往來頻繁,進出口產品、服務……成為一國或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搜集山東17個市區1995—2008年的進出口貿易額數據,用進出口貿易額占GDP的比重作為各市區對外開放度的指標。計算出17個城市15年的對外開放程度指標作為解釋變量,加入到條件β收斂模型中,建立回歸方程為:R=C+lnY+FDI+KF+μ,其中KF表示為市場對外開放度水平。將各變量面板數據帶入到上述回歸方程,根據hausman檢驗,P值遠小于0.05用固定效應模型。回歸結果見表3。

表3 山東經濟增長外商投資、對外開放度水平條件β收斂模型回歸結果
檢驗結果表明,LnY的回歸系數β為負值,且其T檢驗值通過了10%的顯著性檢驗,說明山東各地區經濟增長存在條件收斂。FDI的系數為正且其T檢驗值通過了5%的顯著性檢驗,表明外商投資水平與經濟增長率存在正相關關系,外商投資水平這一條件可以顯著地促進山東地區經濟增長的收斂性,經濟落后地區可以利用這一條件來大力促進經濟增長,縮小與發達城市間的經濟發展差距。KF即對外開放度系數也為正,但其T檢驗值僅為0.9507,并不顯著。說明對外開放度這一條件對經濟增長收斂性沒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方程F檢驗值為13.7226,通過了顯著性1%的F檢驗。
本文采用絕對β收斂和條件β收斂兩種收斂檢驗模型來分析1995—2008年山東各市區經濟增長絕對收斂性問題及加入外商投資水平和對外開放度條件下山東經濟增長收斂性的研究,得出如下結論與啟示。
第一,山東各市區經濟發展不存在絕對收斂的情況。從而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增長率普遍低于發達地區的增長率,經濟發展的差距不能通過市區間的絕對收斂縮小差距并達到均衡。山東省17地市的經濟發展差距較大,2008年威海市人均生產總值為63519元,而菏澤市的人均生產總值10050元,兩市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差較大,不利于共同富裕的目標的實現和和諧社會的建設。以威海為代表的東部沿海城市與內陸一部分城市的發展差距確實存在,通過絕對β收斂方程檢驗山東各地區不存在絕對收斂的情況。因此,要縮小各市區的經濟發展差距,實現均衡協調發展必須依靠一些條件措施來實現。
第二,以山東各地區產品進出口貿易表示的對外開放程度對經濟增長的收斂性不顯著。擴大產品的進出口額對縮小落后地區與發達地區的發展差距不明顯。
第三,大力吸收引進外商投資有利于實現山東經濟增長的收斂性,即能促進各市區經濟發展差距的縮小并最終達到均衡狀態。合理利用外資促進山東經濟增長收斂的政策建議如下:首先,改變外資區域分布不合理現象,改善中西部地區的投資環境,促進山東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從實際利用外資情況看,山東各地市利用外資規模差異較大,地區間差距非常明顯。外商投資主要集中在青島、煙臺、威海、濰坊等東部城市。棗莊、聊城和萊蕪實際利用外商投資水平較低。因此,通過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幫助中西部地區改善投資環境,改善其能源、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吸引外資。其次,調整外資引進戰略,提高外資使用效率。為了減少引進外資的盲目性,規范政府行為,我們需要從戰略高度看待引資問題,將招商引資納入山東經濟整體發展戰略。為此,應建立起相關的戰略研究制度和針對利用外資工作戰略決策的調查研究機構,專門研究山東外資的現狀、外資與國際技術在山東的轉移、外資與山東產業結構調整的關系等問題,并提出山東利用外資戰略為政府決策服務。最后,規范管理,加強對外資引進、使用的監督管理。經濟全球化使得開放程度越來越高,山東地區又面臨著承接日韓產業轉移的大好時機,因此外資在山東的數量會越來越多。為了保證外資的引進和使用質量,必須全面清理各地區不合理的優惠政策,制定統一的區域產業優惠政策,逐步實行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國民待遇。對外資在山東的市場行為要按照國際規則結合本地情況給予規范化管理,引導和控制以保證外資的質量。
[1]湯學兵、陳秀山:我國八大區域的經濟收斂性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1).
[2]宋學明: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及其收斂性[J].經濟研究,1996(9).
[3]劉強:中國經濟增長的收斂性分析[J].經濟研究,2001(6).
[4]喬翠霞:外資與山東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和對策建議[J].山東社會科學,2006(5).
[5]李泳:有效利用外資與山東經濟協調發展[J].山東社會科學,2006(7).
[6]陳玉停、李鐵崗:山東省經濟增長的收斂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7.
[7]劉金山:宏觀經濟數量分析—方法及應用[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
[8]Zhang,Zongyi,AyingLiu and Shujie Yao.Convergence of China’s Regional Incomes:1952—1997[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1(12).
[9]Guadalu Pe Serrano Domingo,International Trade.Technological Diffusion and Convergence[C].CEPR Discussion Papers,2003.
[10]Bernard,C.Jones.Technology and Convergence[J].The Economic Journal,2006.
[11]Laura Alfaro,Sebnem Kalemli-Ozcan and Vadym Volosovych.Why doesn't Capital Flow from Rich to Poor Countries?[R].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2005.
[12]Andre Jungmittag.Innovations,technological speci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EU[J].2005.
book=100,ebook=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