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 孫冬玲 梁瑞生 孫長青
區域旅游合作系統共生的三要素包括區域旅游合作系統共生單元(U),區域旅游合作系統共生模式(M)和區域旅游合作系統共生環境(E)。
共生單元指根據區域旅游的研究范疇,區域旅游合作系統的共生單元就是構成旅游區域的各個行政單位,共生單元的個數就是行政單位的個數。共生模式是區域旅游合作系統共生模式是指區域旅游合作系統共生單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結合的形式,它既反映區域旅游合作系統共生單元之間的作用方式,也反映作用強度。共生環境是指區域旅游合作系統各共生單元之間的關系即區域旅游合作系統共生模式是在一定的環境中產生和發展的。區域旅游合作系統共生單元之外的所有因素的總和構成區域旅游合作系統共生環境。
在區域旅游合作共生系統中,共生機制與共生界面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每個共生機制都包含有共生界面的內容,而每個共生界面也必須通過各個共生機制產生作用。各機制對區域旅游合作共生系統的作用如圖1。

2.1.1 區域旅游合作政策
區域旅游合作政策包括旅游主體、旅游客體和旅游媒體的合作政策和建立區域旅游合作市場。區域旅游合作市場的建立與發展代表著區域旅游合作的深入發展。著力提升區位優勢、整合區域資源、加強合作交流,加快構建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合作框架,使得旅游區域能夠無縫鏈接,實現無障礙旅游。
2.1.2 功能政策
區域旅游合作系統的功能政策主要是指其政策目標具有直接調節和服務于區域旅游合作總體政策目標的本質。可分為競爭政策、地區政策、社會政策、旅游部門政策。競爭政策的目的是通過消除一切阻礙、限制或扭曲區域旅游合作的自由競爭行為,保證區域旅游合作中公平競爭的和諧有序進行;地區政策是針對區域旅游合作成員之間的旅游業發展水平不同使其在處理地區旅游問題上的能力存在著差異而予以旅游政策協調;社會政策和旅游部門政策主要是確保行業規范行為和對旅游從業人員相關保障的政策。
區域旅游協調機制是指區域內不同地區或國家或國家集團通過協商、以及建立各種形式的旅游組織等方式對區域內旅游業的關系聯合調節。跨區域旅游多屬自發的市場行為,其亟待突破機制瓶頸是建立起具有制度性的區域旅游協作機制。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區域旅游協作機制。制度性安排和組織機構設置是推進旅游合作的關鍵,類似“旅游部長級會議”“旅游高官會議”“旅游合作論壇”等行之有效的區域旅游協作機制都有待建立。區域旅游各成員也可在推進旅游合作開發、聯合開展營銷推廣活動、統籌旅游交通設施建設、加大旅游聯合執法力度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合作力度,使整個旅游市場對經營者和消費者實現雙贏的局面。
區域旅游信息資源整合是將本區域多種形式、來源、分散的旅游信息資源,根據實際應用的需要進行篩選、融合、類聚、排序等重新集成與組合,構成一個高效能的區域旅游信息資源體系,以便全面、完整、有序、準確揭示區域旅游信息資源。同時,搭建統一的旅游信息查詢、檢索、發布平臺,提高區域旅游信息資源的使用率,實現旅游信息資源效用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滿足各層面用戶需求,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在區域內部構建“區域旅游合作信息高速公路”已成為共識。信息技術的應用大大促進了區域旅游業的發展,對區域旅游信息資源進行集成和整合,使之有序化,便會達到為區域旅游業服務,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目的。
旅游市場包括旅游供給的場所(即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消費者(即游客),以及旅游經營者與消費者間的經濟關系。區域相當于一個市場,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聯系通常是通過區域市場進行的。但是,由于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地區間在旅游資源共享、旅游基礎設施共享、旅游客源市場共享等方面出現了“偽合作”的傾向,常會為了各自利益發生爭奪客源、爭奪資源的惡性競爭,使原本就難以統一的區域市場發生混亂,通過建立旅游市場的聯盟,可以使得在這個市場內的旅游商品、旅游者、旅游工作者和資本都實現自由的流通。建立統一的旅游市場(支柱和核心),統一的旅游市場的運營,使得這一市場內的旅游商品、旅游從業人員和資金都需要實現其自由的流通。
區域旅游合作機制的建立,必然需要大量的掌握相關技能的旅游人才,而人才梯隊的建立對于旅游行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區域成員之間應建立一個合作培訓機構,通過培養和再深造等形式培育出符合區域旅游發展的相關人才。區域旅游合作培訓機制工作的重點就是培訓具有專業合作的旅游從業人員。對于具體的培訓工作而言,合作方以外包或內部操作的方式建立培訓機構,但必須建立一個總的培訓考核和輸出機構,統一組織,統一審核,把握全局情況。而建立區域研究機構,可以通過論壇,會議等形式,對區域旅游內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解決,積累經驗。
監督控制機制是整個區域旅游合作共生系統中最微小的機制,但它也是不可或缺的。它起著對區域旅游各種方針、政策、措施所起作用的反饋和效果監控功能。在“全面質量管理”理論中,對于“質量保證體系”的運行方式所提到的“PDCA”循環中,“C”即“Check”就是“檢查”的意思,也是指為了保證整體結果質量的監控機制。它能在區域旅游合作的過程中,連續地跟蹤旅游合作計劃和合作項目的實施情況,對計劃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信息進行收集,與原定的旅游合作計劃進行對比,找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偏差,并分析原因,制定出糾偏措施,對區域旅游合作的項目進行糾偏。監督和控制機制必須始終貫穿于區域旅游合作共生系統的運轉過程中,通過合作機制的建立,區域旅游合作將走向“質增長”的區域發展模式,這種發展模式的主要特點為“共同穩定、同步發展的區域化模式”和“可持續發展模式”。

[1]袁純清.共生理論及其對小型經濟的引用研究(上).改革,1998,(2).
[2]劉建國.當代生態學博論.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30~39.
[3]樊志勇,孫冬玲.基于區域合作的無障礙旅游機制構建.經濟管理,2007,07.
[4]王作鼎.淺議我國東西部旅游合作開發.福州師專學報,2002,4.
[5]劉青.區域旅游合作的理論與案例初步研究——以云南參與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旅游合作為例.云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