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興梅 ,張華果 ,李 玲,徐文利,原志遠
(1.河南省沁陽市人民醫院,河南沁陽 454550;2.河南職工醫學院,河南鄭州 451191;3.鄭州衛校,河南鄭州 450005)
手術對于患者來說是一種嚴重的心理應激源,當反應劇烈時會影響患者的術后康復。卵巢腫瘤患者特別是未生育的年輕患者由于腫瘤位置的特殊性心理應激反應更大,不能夠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而良好的疾病應對方式能夠減輕患者的不良反應,有助于促進患者康復[1]。本研究對卵巢腫瘤擬行腹腔鏡手術患者進行術前信息支持,從而改善患者的應對方式,并與常規護理方法進行比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采用醫學應對問卷(Medical Coping Modes Questionnaire,MCMQ)中文版,有較好的信度與效度[2]。MCMQ量表為專用于患者的應對量表,包含三類應對策略:“面對”、“回避”、“屈服”。由20個條目組成,各條目按1~4四級計分,其中有8個條目須反評計分。其中反應“面對”策略累計分值最小分值8分,最大分值32分;反應“回避”策略累計積分最小分值7分,最大分值28分;反應“屈服”策略累計積分最小分值4分,最大分值20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越傾向于使用該項應對方式。
1.2.1 入院當天讓患者填寫一般情況調查表和 MCMQ問卷(大約需20 min),對臨床診斷為卵巢腫瘤并擬定于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80例患者,嚴格按照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分別入選試驗組與對照組各40例。為避免兩組患者之間的干擾,對照組在病房床旁給予病房內常規的術前護理模式;試驗組在病房的治療室中,于術前給予信息支持結合心理護理。干預結束后,兩組患者完成醫學應對問卷(MCMQ)后測評定。
1.2.2 對照組和試驗組的患者均接受病房責任護士的常規健康指導;試驗組患者還于術前1 d接受由研究者進行的術前信息支持。內容包括: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參加手術人員的情況,腹腔鏡手術的特點及手術過程,術前需要患者配合的治療內容,術前如何合理的禁食水,術后的常見并發癥及注意事項。配合展示手術環境圖片,讓患者于術前對于手術室環境能有直觀感受。同時,在術前與手術室人員溝通,在麻醉師與手術室護士術前訪視過程中,對于患者存在疑慮的問題給予解決。
所有數據使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運用兩個獨立樣本的t檢驗、四格表χ2檢驗分別對兩組的基本資料、干預前后MCMQ評定進行比較。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的年齡、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3;兩組患者實施不同干預措施前醫學應對方式的差異比較結果表明,試驗組患者在醫學應對方式的面對、屈服和回避因子上的得分與對照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試驗組患者在接受信息支持后在醫學應對方式上與對照組患者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1 兩組的年齡比較[n(%)]

表2 兩組的文化程度比較[n(%)]

表3 兩組的家庭收入比較[n(%)]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應對方式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干預前應對方式比較(±s)
組別 面對 回避 屈服對照組試驗組t值P值17.07±3.63 18.77±3.87-1.341 0.184 13.29±2.84 14.24±3.12-1.263 0.278 6.94±1.83 6.47±1.87 1.189 0.286
表5 兩組患者干預后應對方式比較(±s)

表5 兩組患者干預后應對方式比較(±s)
組別 面對 回避 屈服對照組試驗組t值P值17.21±3.83 19.57±3.29-4.934 0.030 14.08±2.58 11.78±2.39 2.348 0.022 11.78±2.39 6.89±1.82 2.860 0.006
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相比,盡管其創傷程度小,術后恢復快,但手術事件本身如手術方式的特殊、術中仍有轉開腹手術的可能以及手術過程中使用氣腹對機體的影響等仍是心理性的應激源,卵巢腫瘤患者術前面臨手術創傷、腫瘤性質的不確定性及可能影響卵巢功能的三重心理壓力,會產生各種情緒問題,其中焦慮在術前卵巢腫瘤患者中普遍存在,會導致患者在應對方式上出現“屈服”。不同的應對策略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況,從而影響疾病的進程和康復。有研究表明,患者的應對方式可影響其焦慮情緒,患者的“屈服”應對方式與患者焦慮情緒間存在著正相關[3]。
應對方式是個體處理應激情境和事件時所采取的各種認知和行為方式,對心理應激的作用既有利又有弊[4]。在“面對、回避、屈服”三種應對方式中,據文獻報道“回避”有降低癌癥患者心理壓力,改善其心身癥狀的作用,考慮其是嚴重威脅生命的疾病之有效的心理應對方式;“面對”在許多應激情況下是一種積極的應對方式,而“屈服”在應激情況下,則是一種消極的應對方式[5]。本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患者在接受術前信息支持后,與對照組相比,能夠更多采取“面對”應對方式,采用“回避”和“屈服”的應對方式更少。
醫學應對方式與社會支持、社會支持與生活質量的關系已有文獻報道[6-7],雷俊等[8]的研究表明采用“面對”的應對方式對社會支持有直接正向效應;而采用屈服的應對方式對社會支持有直接負向效應。信息支持是社會支持的一種類型,社會支持能使個體產生一種行為模式,從而增加或降低疾病的危險性。護理工作者本身就是患者的一種十分重要的社會支持來源,護理工作中恰當的運用移情、鼓勵、支持、解釋等治療性溝通方式,在疾病的不同階段,依據不同患者的情況提供患者需求的信息支持,指導患者積極應對疾病,才能發揮好社會支持在護理中的作用,將應對方式轉化為一種積極的因素,從而利于患者的恢復。
[1]楊秀賢,楊艷杰.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應對方式及社會支持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9):104-106.
[2]沈曉紅,姜乾金.醫學應對問卷中文版701例測試報告[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0,9(1):18-20.
[3]侯睿,劉純艷.外科患者應對方式與焦慮情緒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臨床醫藥,2003,4(11):30-31.
[4]Pagona Roussi,Vagia Krikeli,Christina Hatzidimitriou,et al.Patterns of coping,flexibility in coping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women diagnosed with breast cancer[J].Cogn Ther Res,2007,16(31):97-109.
[5]胡艷俠,李瑞英.老年肺癌患者情緒、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的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10,24(1):22-24.
[6]周春琴,王妮,劉育紅.腎移植患者社會支持與生活質量的調查研究[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9,22(1):125-127.
[7]郭宏波,付鳳齊.社會支持和應對方式對腎移植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7,11(34):6721-6724.
[8]雷俊,朱姝娟,晏曉穎,等.醫學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對腎移植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路徑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9,12(24):3780-3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