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茜
(山東大學 管理學院,濟南 250100)
基于投入產出的山東省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研究
邱 茜
(山東大學 管理學院,濟南 250100)
文章在對生產性服務業的劃分基礎上,結合山東省的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產出表計算了直接消耗系數、完全消耗系數、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分析了生產性服務業在山東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對其它部門的作用。結論表明山東省生產性服務業與其他產業的聯系比較弱,其產業地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勞動密集型生產性服務業對山東省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在增加。
生產性服務業;投入產出;貢獻
近年來,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及其在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中與其他產業,特別是制造業的互動關系,引起了國內外學術界的高度關注。不同學者從不同的研究角度給出了生產性服務的不同定義,Grubel和Walker認為(1989)生產性服務是指為其他商品和服務的生產提供中間投入的服務,與滿足消費者最終消費需求的消費者服務相對應,這是一種常用的、狹義上的生產者服務概念。高傳勝以中間需求率或者非居民需求率為標準來界定生產性服務業的外延,認為生產者服務具有寬、窄兩種不同口徑。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將生產者服務業分為交通運輸業、現代物流業、金融服務業、信息服務業和商務服務業。國內外學者的對于生產性服務業內涵和外延的不同認識的原因主要在于有些部門既可以作為生產者服務又可作為消費者服務。本文認為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都不同比例地分別為生產者和最終消費者提供產品或者服務,同時具有生產性和最終消費的特征,一個產業部門究竟多大程度上算是生產性服務業或者是最終消費性服務業,并不影響我們的相關理論研究。因此為了統計分析的便利,本文根據生產性服務產業屬性的差別,把生產性服務業劃分為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其中勞動密集型產業主要包括運輸、郵政、倉儲、住宿、餐飲、批發零售貿易、商業、旅游業等,資本密集型產業主要包括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保險和房地產業等,知識技術密集型產業主要包括租賃商業服務、科學研究、綜合技術服務、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由于我國的現有投入產出表的產業分類的變化調整,因此不同年份的產業類別所包含的具體產業可能會有一些差別,但是這些不會影響我們對產業關系的總體判斷。
在現代產業選擇研究中,以投入產出模型為基礎,從產業鏈條角度參考應用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指標,是常用的經典方法之一。影響力系數又稱需求拉動系數、后向關聯系數,衡量產業對國民經濟的需求拉動能力,感應度系數又稱供給推動系數、前向關聯系數,衡量產業對國民經濟的供給推動能力。
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是進行產業關聯度分析公認的主要指標,最早由錢納里和瓦特內提出,當時是用直接消耗系數計算的。關聯度分析的奠基人公認為拉斯馬森,他在1956年采用完全需求系數改造了這兩個指標,既考慮了產業的直接聯系,也考慮了間接聯系。此后赫希曼將指標進行了標準化。劉起運認為完全消耗系數是以列向原則建立的,按照行向計算的感應度系數不具有經濟意義,并提出采用投入產出對稱數學模型對感應度系數進行改進。
投入產出系數是進行投入產出分析的重要工具。投入產出系數主要指標包括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等。
根據單位產值個體影響力和產業整體影響力的不同,可以將影響力系數細分為最終產品影響力系數和產業影響力系數,區別是看該影響力是否包含產業產值占國民經濟比重的因素。
(2)產業影響力系數①產業影響力系數指標的設計思想最早是由哈澤里(B.R.Hazari)在1970年所作有關印度經濟關鍵部門的分析中提出來的。
產業影響力是單位產值影響力與產值比重的乘積,產業影響力系數大小排序不僅受拉動能力影響,而且受該產業部門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影響。
入占國民經濟初始投入總量的比重。
初始投入感應度系數θi表示i產業部門單位初始投入推動力相對于綜合初始投入平均推動力的大小。初始投入感應度系數排序只受推動能力影響,不受該產業部門在國民經濟中的初始投入比重影響。
初始投入感應度系數的經濟含義是某部門單位初始投入對國民經濟的感應力和推動力。θi>1的部門,說明了該部門單位初始投入的推動力超過了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平均推動力,與最終產品影響力系數一起作為確定國民經濟發展主導產業的參考指標。
產業感應度是單位初始投入感應度與該產業部門初始投入比重的乘積。
采用產業影響力系數和產業感應度系數作產業選擇,綜合考慮了產值比重因素和單位產值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能力,更為全面地反應了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對其它產業帶動能力的龍頭作用,這類產業要么對經濟增長、政府稅收、解決就業具有重大貢獻,要么擁有較大的成長空間。
本文的主要數據來源是山東省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產出表。同時為突出我們研究的問題,把第二產業劃分為資源性產業、傳統制造業和先進制造業。其中資源性產業主要包括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金屬礦采選業、非金屬礦采選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燃氣生產和供應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等。傳統制造業主要包括食品制造及煙草加工業、紡織業、服裝皮革羽絨及其制品業、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業、造紙印刷及文教用品制造業等。先進制造業主要包括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金屬制品業、通用、專用設備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業等。把生產性服務業劃分為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知識技術密集型三大類。其中勞動密集型主要包括交通運輸倉儲業、住宿餐飲業和批發零售業,資本密集型主要包括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保險業房地產業等,知識技術密集型主要包括租賃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事業、綜合技術服務業、教育事業、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事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

表1 影響力系數
影響力系數意味著某一產業增加一個單位的需求,對其他產業產生的需求波及程度,通常影響力系數越大,對其他產業的拉動作用越大。從表1的統計結果看出:
(1)總體上,山東省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的影響力系數都在變化,說明產業之間的相互影響程度在變化,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也在調整。
(2)農業、資源性產業的影響力系數徘徊在1附近,即平均水平,說明山東省的農業對國民經濟總體的影響變化不大。傳統制造業和先進制造業的影響力系數是最高的,并且先進制造業高于傳統制造業,這反映出山東省目前正處于工業化中后期,國民經濟很大程度上受到制造業的影響,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制造業的影響力系數有下降的趨勢,說明制造業對山東省經濟發展的影響雖然最大,但是有下降的趨勢。
(3)生產性服務業總體的影響力系數都相對比較小,說明生產性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的帶動比較小,與制造業、農業的聯系不夠緊密。特別是資本密集型生產性服務業的影響力系數最低,對國民經濟的拉動最小。知識技術密集型生產性服務業的影響力系數與勞動密集型的差不多,比較接近平均水平1,并且都有上升的趨勢,說明這兩個類型的生產性服務業正在填補制造業影響力系數下降的空間,對山東省的國民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也說明山東省的經濟從工業經濟向服務業經濟的轉型。

表2 感應度系數
感應度系數是指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都增加一個單位的最終使用時,某一個部門由此需要增加的供給量。感應度系數越大說明該部門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越敏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部門或者瓶頸產業部門。從表2可以看出:
(1)先進制造業的感應度最大,說明先進制造業目前仍然是山東省國民經濟的支柱。并且從時間序列來看,這樣的支柱地位并沒有下降反而有繼續上升的趨勢,說明山東省的先進制造業總體水平在不斷提高,對國民經濟的作用還在增強。傳統制造業的感應度系數有上升的趨勢,并且已經大于1,表明其對山東省的經濟發展影響大于平均水平。
(2)農業的感應度系數低于平均數值1,并且有明顯的下降趨勢,說明農業的產業地位在下降。
(3)資源性產業的感應度系數在下降,并且已經低于平均水平1,表明山東省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資源瓶頸得到了有效的緩解。可能的原因是科學技術的進步帶來了能耗的降低和產業效率的提高,或者是服務特別是生產性服務經濟的快速發展,降低了國民經濟對資源的依賴。
(4)生產性服務業的總體感應度系數低于平均值 1,說明山東省的國民經濟各部門都增加一個單位的最終使用,生產性服務業需要增加的供應量不到平均水平,生產性服務業對其他產業部門的約束比較弱。同時我們看到,勞動、資本密集型生產性服務業的感應度系數在下降,而知識技術密集型生產性服務業的感應度系數在上升,并且在三種類型的生產性服務業中已經是最大的了。說明知識技術型生產性服務業對山東省經濟的發展作用越來越大了。
把各產業部門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相加起來,結合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來綜合判斷某一個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總體的定位。

表3 影響力和感應度系數的和
在表3中我們發現,農業、資源性產業以及勞動、資本密集型生產性服務業在山東省國民經濟中的總體地位在下降。制造業目前依舊在山東省的國民經濟體系中占據最為主要的位置,并且其地位還在增強,跟其他產業的聯系最為緊密。無論從影響力還是感應度系數等來看,生產性服務業與其他產業的聯系比較弱,其產業地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知識技術密集型生產性服務業對山東省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在增加。
生產性服務業是促進市場經濟發育、優化社會資源配置、提高就業率的重要途徑,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體制效應的釋放,將為山東省生產服務業的發展提供巨大的機遇。因此,應該做到:(1)協調發展。要注意工業與服務業日益融合的趨勢,把加強工業與服務業的分工合作作為提高山東省經濟整體競爭力的重要方面,大力發展生產服務業,使之與工業一道成為未來一段時期山東省經濟增長的兩個重要支撐。(2)加快科技創新和人才開發及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生產性服務業是知識密集型、智力密集型行業,科技是支撐,人才是根本。所以,要充分運用高新技術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鼓勵生產性服務企業應用信息技術,實現信息管理網絡化,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開發生產性服務業發展需要的基礎技術。要逐步建立生產性服務業科技創新體系,實施重點科技工程,提高面向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養和引進機制,充分利用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知識、信息資源。
[1]B.R.Hazari.Empirical Identification of Key Sectors in the India Economy[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70,(3).
[2]劉起運.關于投入產出系數結構分析方法的研究[J].統計研究,2002,(2).
[3]程大中.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的水平結構及影響[J].經濟研究,2008,(1).
[4]呂政,劉勇,王欽.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戰略選擇——基于產業互動的研究視角[J].中國工業經濟,2006,(8).
(責任編輯/浩 天)
F287.4
A
1002-6487(2010)17-0098-03
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09BJGJ05)
邱 茜(1982-),女,山東濟南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治理和人力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