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嵩,朱 杰
(北京物資學院 信息學院,北京 101149)
中國現代物流業與國民經濟聯系研究
韓 嵩,朱 杰
(北京物資學院 信息學院,北京 101149)
文章以2007中國投入產出表為基礎,計算直接消耗系數、完全消耗系數、影響力系數、感應度系數、生產誘發系數和價格影響系數等分析物流業的產業特征和產業關聯,結果顯示物流業對第二產業依賴程度最強;物流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程度和輻射僅次于第二產業,而遠高于第三產業的其他行業;物流業屬于中間產品型產業,對第二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作為生產性服務業,它的影響力要超過一般的服務性行業等等。
現代物流業;波及效應;產業結構;投入產出系數
在國民經濟體系當中,物流業消耗其它產業的產品和服務,同時也向其關聯產業提供產品和服務。所以,物流業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存在很大的聯系。當前,人們普遍認識到物流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但對物流業怎樣影響著國民經濟,影響國民經濟中的那些行業,影響又如何等問題只有感性的認識,缺乏理性的、系統的、科學的認識,從而影響了人們對物流經濟地位和作用的正確判斷,同時也使得物流業的發展缺乏相關理論支持。在這種背景下,本文試圖以2007年全國42部門投入產出表和135部門投入產出表為基礎,全面運用投入產出的分析方法,探討現代物流業與國民經濟之間的聯系,探求現代物流業的一般發展規律,進一步為優化產業結構提供理論支撐,這對中國物流實踐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由于物流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與運輸和倉儲有關的傳統組織管理技術,而是可以創造更高經濟價值的經濟管理活動,因此,對現代物流業的理解應更為寬泛。現代物流業應涵蓋從事各個環節的物流經濟活動的各種企業形態和物流組織業態[1]。國民經濟的產業劃分,目前還沒有把物流作為一個大的產業獨立劃分出來。北京市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中把物流活動分為專業物流活動和自主物流活動,其中專業物流活動包括鐵路運輸、道路運輸、水上運輸、航空運輸、管道運輸、裝卸搬運及其他運輸、倉儲、郵政業等;自主物流活動主要包括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批發和零售業的自主物流活動。《中國物流年鑒2008》中對于物流產業的介紹主要包括交通運輸業、包裝業、倉儲業、郵政物流業和快遞業[2]。根據以上分析結合2007年《投入產出表》中42部門投入產出表和135部門投入產出表中具備的數據[5],本文對于物流業的分析對象包括交通運輸及倉儲業和郵政業,具體包括鐵路運輸業、道路運輸業、水上運輸業、航空運輸業、管道運輸業、裝卸搬運及其他運輸、倉儲和郵政業。
通過對直接消耗系數αij的比較和研究,對于物流業來說,其主要直接投入前十位的部門依次為石油加工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金融業、通用、專用設備制造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化學工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農林牧漁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物流業的中間投入率為53.8%,這些部門對物流業的直接投入都在1%以上,其中石油加工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和通用專業設備制造業相加就達到27%,其中石油加工業為18.29%,相比2002年的12%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說明物流業對這幾個部門有著很強的依賴關系,主要依賴這幾個部門提供運輸設備和動力。
通過對物流業的分配系數的分析,發現物流產品的分配前十位依次為:建筑業、批發零售業、化學工業、金屬冶煉業、食品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非金融礦物制造業、農林牧漁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物流業的中間需求率為77.46%,其中,物流業對建筑業的分配系數高達14.61%,對批發和零售業也達到8.01%,這兩個部門已占到物流業收入的20%以上。說明如果建筑業和批發零售業蕭條將會對物流業的影響很大。
通過對完全消耗系數bij的比較和研究,對于物流產業來說,其完全投入前十位依次是石油加工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化學工業、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通用、專用設備制造業、金融業、農林牧漁業和批發和零售業。這幾個部門的完全消耗系數都在3%以上,其中石油加工業高達24.6%,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高達12.67%。與直接消耗系數相比,可以看出物流業直接依存部門和間接依存部門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業的完全消耗達到14.92%,但是直接消耗僅為2.34%,因此物流業對于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業的間接依存關系是不容忽視的。
總產出反映國民經濟各部門在一定時期內所進行的生產活動的總成果,表1是總產出占全社會總產出的比重的前十位。
從表1可以看出,物流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雖然小于第一產業的農林牧漁業和第二產業的建筑業和部分制造加工業,但是比其它的第三產業的其他部門要高,成為國民經濟的新的經濟增長點。結合物流業與其他部門的依存度分析也可以得出,與物流業依存度比較高的產業,如建筑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等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也較高。
中間產品是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本期生產活動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反映各部門為國民經濟生產提供的支持,表2是中間產品占社會全部中間產品的比重的前十位。
從表2中的數據可以看出,物流業在國民經濟生產的中間環節所占的比較還是比較大的,而且這一比重大于總產出占全社會的總產出的比重,說明物流業有力的支持了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生產。

表1 國民經濟部分行業的總產出占國民經濟總產出的比重

表2 國民經濟部分行業的中間產品占社會全部中間產品的比重

表3 我國部分產業部門的影響力系數

表4 我國部分產業部門的感應度系數
影響力系數是反映某個產業部門增加一個單位最終使用時,對其他產業部門的生產需求拉動程度。這種影響力表現為該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一個產業的影響力系數越高,對國民經濟輻射作用越大。根據2007年中國投入產出表計算我國部分產業部門的影響力系數,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2002年我國物流業影響力系數為0.88,小于1,說明我國物流業的影響力在全部產業中屬于平均水平以下。這說明物流業對國民經濟其他產業的推動能力相對于其他產業尤其是制造業而言還比較弱,但是相對于第一產業的農林牧漁業和第三產業中的批發零售業、房地產業和金融業來說,影響力更強一些。
感應度系數是反映當各部門均增加一個單位的最終使用時,某一部門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應程度,也就是需要該部門為其他部門的生產而提供的產出量。一個產業的感應度系數越高,它受到國民經濟發展的拉動效應越明顯。根據2007年中國投入產出長表計算我國部分產業部門的感應度力系數,見表4。
物流業感應度系數為1.4422,大于1,這說明物流業感應度系數在全部產業中居于平均水平以上。這說明國民經濟其他產業相關變化對物流業影響較大,物流業受到國民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較為明顯。
各項最終需求的生產誘發系數表示增加某項單位最終需求所誘發的部門生產額,它揭示了最終需求對各部門生產的波及程度并說明對產業的影響來自于哪一類需求;通過它還可以說明刺激消費、投資或出口對產業結構影響的基本指向[3]。通過計算各最終需求項目(如消費、投資、出口等)對物流業生產的誘導作用程度大小,得到生產誘發系數表,參看表5。
最終消費包括農村居民消費、城鎮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三個部分,這里把最終消費項目當作一個整體來分析。計算最終消費項目對 41產業的生產誘發系數,圖1列出最終消費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生產誘發系數的前十五位。2007年,最終消費對物流業的生產誘發系數為 0.0026,在 41產業部門中排名第6位,次于農林牧漁業、化學工業、食品加工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說明物流業具有相對較明顯的消費拉動的特征。最終消費每增加1億元,可以誘發物流業增加26萬元的產值。

表5 最終需求項目對物流業的生產誘發系數

表6 物流業產品價格變動對其他產業部門的影響系數

投資,即是資本形成總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和存貨增加,把資本項目視為一個整體,計算其對 41產業的生產誘發系數,圖2列出資本形成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生產誘發系數的前十五位。2007年,資本形成對物流業的生產誘發系數為 0.0002,在 41產業部門中排名第15位,說明和消費和出口相比,資本對于物流業的拉動效應不明顯,資本形成總額每增加1億元,只能誘發物流業增加2萬元的產值。

表7 物流業各行業投入系數表

從表5中可以看出,出口對物流業的生產誘發作用最大,因為出口直接導致了貨物在境內外發生轉口貿易,物流對其貢獻是不可低估的。圖3列出出口對國民經濟各部門的生產誘發系數的前十五位。2007年,出口對物流業的生產誘發系數為 0.0035,在 41產業部門中排名第7位,說明物流業具有較明顯的出口拉動的特征。出口總額每增加1億元,可以誘發物流業增加 35萬元的產值。
各類商品的價格之間是有著密切的聯系的,某一類商品或部門價格的變動,會使其有生產聯系的商品成本發生變化,從而引起其他商品或部門價格的變動,這種影響既包括直接的也包括間接的。假設物流產品價格為Pn,變動量為△Pn,其他產業產品價格的變動量分別為△P1,△Pn,…,△Pn-1假設物流業的價格水平由于某種原因變化了,那么其他部門產品的價格變化可以用下列公式進行計算:

根據上述公式計算,物流業產品的價格變動對國民經濟其他產業的價格的影響參看表6,表6列出物流業產品價格變動影響最大的十個產業部門。
從表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建筑業受物流業價格變化影響最大,達到 0.1350,即物流業價格每上升1個單位,建筑業的產品價格將上升0.135個單位。此外,物流業對批發和零售業、金屬礦采選業、電器機械制造業、化學工業等都有較大的影響,這和前面分析產業依存關系的結果基本是一致的。
為了進一步分析物流業的投入結構,本文根據2007年135部門投入產出表的數據計算鐵路運輸業、道路運輸業、水上運輸業、航空運輸業、管道運輸業、裝卸搬運及其他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各種投入系數,參看表7。

表8 物流業各行業中間使用和最終使用系數表
為了進一步分析物流業的分配結構,本文根據2007年135部門投入產出表的數據計算鐵路運輸業、道路運輸業、水上運輸業、航空運輸業、管道運輸業、裝卸搬運及其他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的各中間使用和最終使用情況、參看表8。
中間需求率反映了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品中有多少作為中間產品,即原材料為各產業所需求。中間需求率越高,表明該產業部門就越帶有原材料產業的性質。2007年物流業的中間需求率為0.7746,在國民經濟41產業部門的中間需求率中排名第16位,屬于相對較高水平,表明我國物流產業主要提供的是生產性服務。其中,倉儲業、管道運輸業、裝卸搬運業、郵政業和鐵路運輸業的中間需求率相對較高,水上運輸業和航空運輸業的相對較低。
最終產出系數反映了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品中有多少作為最終使用。2007年物流業的最終產出系數是0.2575,在國民經濟41產業部門的最終產出系數中排名第28位,屬于較低的水平。其具體情況和中間需求率剛好相反。
最終消費系數反映了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品中有多少作為最終消費。2007年物流業的最終消費系數是0.1243,在國民經濟41產業部門的固定資產折舊系數中排名第21位,屬于中等水平。其中道路運輸業的最終消費系數相對較高,倉儲業、水上運輸業和裝卸搬運業的相對較低。
投資系數反映了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品中有多少作為投資。2007年物流業的投資系數是0.0089,在國民經濟41產業部門的固定資產折舊系數中排名第18位,屬于中等偏上。其中倉儲業、郵政業和管道運輸業相對較低,水上運輸業和裝卸搬運業的相對較高。
出口系數反映了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品中有多少作為出口。2007年物流業的出口系數是0.1243,在國民經濟41產業部門的出口系數中排名第13位,屬于較高水平。其中水上運輸業和航空運輸業相對較高,倉儲業和道路運輸業相對較低。
通過對物流業產業特征和產業關聯進行分析,可以探求物流業同國民經濟體系中相關產業的技術經濟聯系,從而找出物流業發展的一般規律。通過以上研究,本文得到下面一些概括性結論。物流業對第二產業的石油加工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依賴程度最強;物流業對國民經濟的拉動程度和輻射作用很大,僅次于第二產業,而遠高于第三產業的其他行業門類;物流業屬于中間產品型產業,對第二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支持,與第二產業有很強的聯動效應;作為生產性服務業,它的影響力要超過一般的服務性行業;我國物流業目前固定資產消耗較高,特別是鐵路運輸業和郵政業的尤為突出等等。根據物流業的產業結構特點,認清物流業的這些特征同其他產業的關聯度,這對產業結構優化和產業政策的制定是有實踐意義的。
[1]楚巖楓,劉思峰.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投入產出研究[J].企業經濟,2007,(12).
[2]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編.中國物流年鑒[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9.
[3]宋則,常東亮.現代物流業的波及效應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8,(1).
[4]李春香.我國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制約因素及策略[J].求索,2009,(1).
[5]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核算司編.2007年中國投入產出表[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亦 民)
F223
A
1002-6487(2010)17-0128-04
北京市屬高等學校人才強教計劃資助項目(PHR201007145)
韓 嵩(1982-),女,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社會經濟統計、物流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