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紀峰
(鄭州市衛生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0)
基層衛生技術人員中專學歷教育教學管理存在問題調查
楊紀峰
(鄭州市衛生學校,河南 鄭州 450000)
為分析基層衛生技術人員中專學歷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對2007年7月參加畢業統考的774名基層衛生技術人員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主要存在的問題為:部分教師教學方式陳舊,專業課內容多、學時少,部分專業學員出勤率低。
基層衛生技術人員;中專學歷教育;教學管理
2004年河南省衛生廳在全省范圍內開展了基層無學歷衛生人員中專學歷教育,截止2007年已有5萬多人參加培訓,取得一定成績。但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為此對按抽樣方法確定的2007年7月參加畢業統考的7個專業774名基層衛生技術人員進行問卷調查。
按抽樣方法確定的2007年7月參加畢業統考的7個專業774名基層衛生技術人員。
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共發放問卷774份,收回有效問卷759份,有效回收率98.06%。用SAS9.13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假設檢驗采用χ2檢驗或R×C表確切概率法,檢驗水準α=0.05。
各專業學員對部分教師及教學方式不滿意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由表1可知,不同專業學員對教師及教學方式最不滿意的前三位為語言不生動、缺少實踐經驗、不與學員溝通,所占比例分別為26.09%,24.64%、21.74%。
2.2.1 不同專業學員認為對工作最有幫助排名前三位的課程社區醫學專業學員認為對工作最有幫助排名前三位的課程是內科學、外科學、兒科學,各占86.16%、54.67%、34.26%;護理專業學員認為對工作最有幫助排名前三位的課程是基礎護理學、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各占89.23%、60.00%、38.46%;預防醫學專業學員認為對工作最有幫助排名前三位的課程是流行病學、食品與營養衛生學、衛生統計學,各占80.00%、61.54%、58.46%;口腔醫學專業學員認為對工作最有幫助排名前三位的課程是口腔內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外科學,各占97.08%、94.16%、82.48%;臨床檢驗專業學員認為對工作最有幫助排名前三位的課程是臨床檢驗、生化檢驗、微生物檢驗,各占100.00%、92.45%、77.36%;醫學影像診斷專業學員認為對工作最有幫助排名前三位的課程是X線診斷學、超聲診斷學、X線攝影技術,各占18.18%、17.05%、15.91%;藥劑專業學員認為對工作最有幫助排名前三位的課程是藥理學、藥劑學、分析化學,各占100.00%、93.44%、68.85%。
2.2.2 不同專業學員認為對工作幫助不大排名前三位的課程社區醫學專業學員認為對工作幫助不大排名前三位的課程是預防醫學、醫學心理及精神病學、五官科學,各占27.34%、26.99%、23.18%;護理專業學員認為對工作幫助不大排名前三位的課程是計算機、醫學倫理與衛生法學、社區護理,各占26.15%、26.15%、15.38%;預防醫學專業學員認為對工作幫助不大排名前三位的課程是外科學、內科學、藥理學,各占49.23%、24.62%、23.08%;口腔醫學專業學員認為對工作幫助不大前三位的課程是計算機、生物化學、微生物免疫,各占30.66%、24.09%、14.60%;臨床檢驗專業學員認為對工作幫助不大排名前三位的課程是醫學倫理與衛生法學、計算機、醫學心理及精神病學,各占28.30%、16.98%、7.55%;醫學影像診斷專業學員認為對工作幫助不大排名前三位的課程是婦科學、微生物免疫、兒科學,各占18.18%、17.05%、15.91%;藥劑專業學員認為對工作幫助不大排名前三位的課程是無機化學、計算機、疾病概要,各占31.15%、22.95%、22.95%。

表1 不同專業學員對教師及教學方式不滿意情況[n(%)]
社區醫學專業學員最希望增加學時的課程是內科學,占72.66%;護理專業學員最希望增加學時的課程是內科護理學,占58.46%;預防醫學專業學員最希望增加學時的課程是衛生統計學,占72.73%;口腔醫學專業學員最希望增加學時的課程是口腔內科學,占81.75%;臨床檢驗專業學員最希望增加學時的課程是臨床檢驗,占52.83%;醫學影像診斷專業學員最希望增加學時的課程是超聲診斷學,占28.41%;藥劑專業學員最希望增加學時的課程是分析化學,占63.93%(見表2)。

表2 不同專業學員希望增加學時的課程
7個專業學員出勤情況各不相同,社區醫學專業學員平均出勤率為83.92%,護理專業學員平均出勤率為51.39%,預防醫學專業學員平均出勤率為56.92%,口腔醫學專業學員平均出勤率為71.60%,臨床檢驗專業學員平均出勤率為65.00%,醫學影像診斷專業學員平均出勤率為76.37%,藥劑專業學員平均出勤率為87.00%。
河南省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學歷教育課程設置比較合理,符合《鄉村醫生在崗培訓基本要求》,但由于學制短,專業課內容多、學時少。本研究表明,各專業學員認為對自己工作最有幫助的課程都是與其專業有關的,同時,也是需要增加學時的課程。另外,大部分專業學員認為幫助不大的課程主要有預防醫學、醫學心理及精神病學、醫學倫理與衛生法學和計算機。這說明過去農村衛生技術人員重治療、輕預防,重生物因素對疾病的影響,不重視病人的心理、精神因素對疾病的影響。
部分學員認為教師授課時語言不精練、不生動,缺乏吸引力,缺少實踐經驗,不與學員溝通,板書不規范、缺乏條理性,存在“滿堂灌”現象。這主要與各專業課內容多、學時少,教師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有關。另外,各臨床學科課程實踐性強,但中等職業衛生學校教師大部分是從醫學院校畢業后直接承擔教學工作的,加之很多學校沒有附屬醫院,教師接受臨床培訓的機會少,因此部分教師實踐經驗不足。同時,可能由于缺少對教學任務、目的、內容及要求的認識,缺乏對鄉村醫生特點的了解,部分教師在教學中總是怕自己不講學員就不懂,故而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式。
本次調查顯示,護理專業學員出勤率最低,這主要與基層護理人員匱乏,學員無法保證正常學習時間有關。更主要的是,有些學員認為從事護理工作不需要掌握更多的醫學理論知識和規范化操作。預防醫學專業學員出勤率也較低,這是由于這一專業絕大多數學員對基礎醫學知識和臨床醫學知識一無所知,加之有的學員只有小學文化程度,因此出現聽不懂、不想學現象。預防醫學專業學員出勤率低的另一個原因是:基層預防工作人員工作技術含量低,多從事計劃免疫、統計報表、應付檢查、協助工作等,他們認為專業課程與當前工作相距甚遠,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1]。
[1]袁媛,王釘釘.基層衛生人員學歷文憑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J].衛生職業教育,2007,25(13):52~53.
R192
B
1671-1246(2010)15-0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