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艷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競爭激烈程度和生活壓力的不斷增加,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加大,人們對傳統生活觀念的改變,平均結婚年齡和生育年齡推遲等因素的存在,導致高齡產婦呈逐年增多的趨勢[1]。高齡產婦都存在著一定的心理變化,如高度恐懼、緊張、焦慮和抑郁等,這些不良的情緒可導致神經系統功能紊亂,使分娩不能按正常的機制進行,甚至導致難產,所以高齡產婦逐漸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2007年5月~2009年5月期間我們對高齡產婦圍生期的心理特征進行分析,采取積極的心理干預措施,使她們在最佳的心理狀態下順利分娩,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293例高齡產婦年齡35~45歲,平均37.5歲;其中單胎妊娠281例,雙胎12例;初產婦69例,高齡經產婦224例;分娩時孕周為28~41周,平均孕周38.4周。文化程度:文盲6例,小學43例,中學及中專231例,大學及以上13例。合并癥:妊娠期高血壓疾病65例,貧血22例,子宮肌瘤18例,前置胎盤16例,合并心臟病7例,乙型肝炎4例,羊水過少4例。293例高齡產婦隨機分成觀察組(150例)和對照組(143例),兩組高齡產婦在年齡、孕周、產次、文化程度和合并癥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心理干預,比較兩組高齡產婦產前的焦慮和抑郁等心理情況、剖宮產率、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和產后疼痛等。采用綜合性醫院焦慮抑郁情緒測定表(HAD)評價高齡產婦入院時和分娩前的焦慮和抑郁情況,HAD分為焦慮量表和抑郁量表,分別有9題,每題4個選項,分別以0~3分記,將9題得分相加即為實際得分,得分大于9分為焦慮或抑郁[2];出院時讓患者以問卷的形式對護理服務質量進行評價,分為滿意和不滿意。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采用x2檢驗,得出P值,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1 緊張、恐懼心理 不論是初產婦還是經產婦,均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緊張、恐懼心理,精神負擔很重。主要原因:(1)初產婦常聽到親朋好友說分娩是如何的痛苦及目睹其他產婦的表現;(2)經產婦對上次分娩的回憶,如果上一次生產自己感覺痛苦,這次會產生很大的緊張和恐懼;(3)文化程度高的產婦,往往會懷疑自己年齡大了,還能正常分娩嗎;(4)文化程度低的產婦對分娩的一般常識了解不多,理解較淺,當宮縮所致疼痛進行性加劇時心理反應強烈,過分恐懼緊張;(5)陌生的醫院環境和各項產前檢查,也會導致產婦的心情緊張和恐懼。
2.1.2 焦慮、害怕心理 高齡產婦的心理反應比較強烈,有時微弱的刺激會使產婦產生焦慮和害怕,如:(1)部分文化程度低的產婦,對于醫生和護士對分娩等問題的講解理解不透,有時甚至誤解,從而導致焦慮;(2)對于有合并癥的產婦,擔心疾病對分娩和胎兒的影響,能否生一個理想的孩子感到煩躁不安;(3)部分產婦希望通過自然分娩順利結束分娩,可是害怕自然分娩出現產程不順和痛苦,同時又害怕手術,內心矛盾復雜,焦慮心理十分明顯;(4)部分必須行剖宮產的產婦,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擔心術后需要長時間的休養而影響喂奶,腹部手術切口影響美觀,產生焦慮情緒。
2.1.3 抑郁、悲觀心理
2.1.4 支持、關愛心理 高齡產婦年齡較大,部分是初產婦,對此次生育的機會感到來之不易,渴望家人給予支持和鼓勵。
2.2.1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心理護理順利實施的前提[3]。責任護士要主動與產婦交流,態度誠懇、語氣和藹、儀表端莊,給產婦一種親切、負責、可依賴的感覺[4],取得產婦的信任,了解其心理需求,然后給予產婦更多的鼓勵和精神支持,讓患者充滿自信,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減少焦慮。

表1 兩組高齡產婦一般情況比較
2.2.2 入院宣教到位 高齡產婦并發癥多,情況復雜,根據產婦的文化層次和理解力,采用不同的宣教方式,語言盡量通俗易懂。讓產婦明白三個分娩的三個過程,認識到分娩時的陣痛屬正常生理現象,不要驚慌;講解剖宮產與自然分娩的利與弊,消除產婦對分娩的恐懼心理和誤解。對于必須實行剖宮產的孕婦,要做好其思想工作,讓其明白為什么要實行剖宮產,實行剖宮產對其和胎兒有什么好處,消除其對手術的恐懼和擔心。
2.2.3 產前檢查要細心 部分產婦對產前檢查存在恐懼,所以醫生和護士在進行產前檢查時要向產婦講清楚檢查的步驟和目的,減輕產婦的緊張情緒;檢查時動作要溫柔,檢查要細心,同時與產婦交流,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轉移其注意力,有助于消除產婦的恐懼感。
2.2.4 消除封建思想 做好產婦和家屬的思想工作,現在社會日益發展,社會保障逐漸健全,如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合作醫療和養老保險等, 都會老有所養,生男生女都一樣,消除非要男孩的觀念,讓家屬和產婦之間相互支持,減輕其抑郁、焦慮等心理。
2.2.5 家屬給予產婦更多關愛 產婦年齡都比較大,都希望得到更多的關心、幫助和支持,教育家屬多與產婦溝通,減輕其心理壓力,在經濟上多給與產婦支持,不要過分擔心經濟問題。
2.2.6 產程中的心理護理 (1)第一產程:采用撫摸和按摩等體態語言,減輕宮縮所致的疼痛,增強產婦自信心;條件允許時鼓勵產婦下地活動,促進產程;保證營養供給,使產婦保持充沛的精力和體力,促進自然分娩[5]。(2)第二產程:指導產婦配合分娩,促進胎兒下降至娩出;用鼓勵式語言和動作安慰產婦,使其消除顧慮,穩定其情緒,增強分娩信心。(3)第三產程:胎兒娩出后,可引起情緒激動,表現為沮喪或興奮,尤其是具有封建思想的產婦,此時做好產婦的思想工作,減少產婦精神波動對子宮收縮的調節的影響,防止產后大出血。此時最好不要告訴產婦新生兒性別,避免與期望的相反而受到精神打擊[6]。
2.2.7 創造舒適環境 舒適和溫馨的環境可使產婦感到舒心和安全,有利于調動其主觀能動性,處于最佳的心理狀態下配合醫護人員順利完成分娩。
兩組高齡產婦入院時和分娩前的焦慮和抑郁情況的比較見表2。經比較兩組患者在分娩后焦慮和抑郁比較,有顯著的差異(P<0.05)。
兩組高齡產婦剖宮產率和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的比較見表3,觀察組和對照組經比較存在顯著的差異性,P<0.05。

表2 兩組高齡產婦入院時和分娩前的焦慮和抑郁情況比較(例)

表3 兩組高齡產婦剖宮產率和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術后出現嚴重疼痛(患者疼痛不能忍受必須應用藥物止痛者即納入嚴重疼痛)9例(6.00%),產后出血6例(4.00%),產后感染(包括切口感染)發熱5例(3.33%),并發癥發生率13.33%;對照組術后出現嚴重疼痛27例(18.88%),產后出血7例(4.90%),產后感染(包括切口感染)發熱7例(4.90%),下肢靜脈血栓2例(1.40%),并發癥發生率30.07%;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存在顯著差異(P<0.05)。
高齡產婦的并發癥多、心理復雜,產前認真分析產婦的心理問題,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有助于產婦的分娩。如本實驗結果顯示,采取心理干預,產婦產前的焦慮和抑郁明顯降低;增強了產婦的自信心,降低了剖宮產率;心理干預可以使產婦心情愉悅,提高痛閾值,增強抵抗力,降低了產后嚴重疼痛、產后出血和產后感染等并發癥。在整個分娩過程中,產婦心理一直處于安慰、支持狀態,使產婦對護理服務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增加了其滿意率。
總之,心理干預可以減輕高齡產婦的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促進自然分娩,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1]黃小麗.208例高齡孕婦的分娩情況分析[J].廣東醫學院學報,2008,26(3):282-283.
[2]楊莉,馬燕蘭,趙莉,等.健康教育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病人術前焦慮抑郁狀態的影響[J].護理研究,2004,18(4):661-662.
[3]趙玉萍,谷麗萍.正常孕產婦的心理護理[J].中國婦幼保健,2006,21(3):313-314.
[4]唐秀玲,何桂梅.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心理護理的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2008,10(6):103-106.
[5]周莉.分娩過程中產婦的心理護理[J].中華現代婦產科學雜志,2006,3(3):298-301.
[6]李麗君.產婦臨產后的心理問題及護理[J].吉林醫學,2008,29(24):2347-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