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源源,劉金寶
(新疆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中職護生學習成績與心理健康及個性特征的相關性研究
李源源,劉金寶
(新疆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目的 研究影響中職護生學習成績的心理因素。方法 采用SCL-90和EPQ量表對477名中職護生進行測試,并進行相關研究。結果 中職護生心理健康狀況低于全國青年常模,有18.13%的護生存在心理問題,以強迫、人際關系、抑郁和偏執為主。多因素回歸分析,人格特征中的N和L維度與學習成績無相關關系,而E和P維度與學習成績呈負相關關系。結論 健全的人格是影響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對護生進行專業技能知識教育的同時,還需注重他們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全人格的培養。
中職護生;心理因素;學習成績
中職護生平均年齡17歲左右,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期。有關資料顯示,中職護生中存在心理問題或反應不良者高達20%~30%,并呈上升趨勢[1]。有相當比例的護生存在學習方法、考試、人際交往、生活消費、青春期心理適應、擇業等方面的心理困擾,學習成績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護生在校期間的知識掌握情況,是護生、教師、家長、用人單位都比較關注的問題[2]。影響學習成績的非智力因素很多,Blickle G的研究表明,人格因素對學習成績有一定影響[3]。國內研究者認為心理健康對學業成績有直接效應[4]。因此,研究中職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個性特征與學習成績的關系,分析其人格特征、心理素質、專業、性別和生源等指標與學習成績的關系,找出影響中職護生學習成績的主要心理因素,為今后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中職護生良好的個性品質,提高其學習能力及醫學基礎課教學質量,采取相應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
2009年12月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方法對某中職衛校護理專業477名學生進行調查。
1.2.1 調查方式 調查人員利用心理測試軟件,采用同一指導語,分批次對調查對象進行集體測試及問卷調查。
1.2.2 調查工具 (1)采用精神衛生評定量表SCL-90[5]評定調查對象心理健康狀況,統計軀體化(F1)、強迫(F2)、人際關系(F3)、抑郁(F4)、焦慮(F5)、敵對(F6)、恐怖(F7)、偏執(F8)、精神病(F9)9個因子得分及總均分,其中采用5級評分法,即1=無,2=輕度,3=中度,4=較重,5=重度。(2)采用龔耀先修訂的成人艾森克人格問卷(EPQ量表)[6]評定調查對象的人格狀況,統計情緒穩定性(N)、內外向性(E)、神經質(P)、掩飾度(L)4個維度。
1.2.3 相關信息調查 包括性別(男=1,女=0)專業(護理=0,藥劑=1,檢驗=2)、生源(城鎮=1,農村=0)、獨生子女(是=1,否=0)、母親文化程度(小學=0,中學=1,大學=2)及入校中考成績、月平均消費水平等。
1.2.4 學習成績 將3門主干醫學基礎課(正常人體學、醫用化學基礎、人體機能學)考試成績進行標化后取其平均值,采用百分位數法[7]>75為優良,25~75為中等,<25為較差)評定學習成績等級。
心理測試結束后,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
(1)中職護生與全國青年常模比較(見表1)。提示中職護生的強迫、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和精神病7項因子得分明顯高于全國青年常模,并有顯著性差異(P<0.01或0.05)。而軀體化和人際關系因子得分雖比全國青年常模高,但無顯著性差異(P >0.05)。
表1 中職護生與全國青年常模SCL-90因子得分比較(±s)
表1 中職護生與全國青年常模SCL-90因子得分比較(±s)
因子 中職護生(n=477) 常模(n=781) t值 P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1.33±0.361.81±0.521.75±0.591.61±0.571.62±0.491.54±0.481.39±0.461.61±0.521.43±0.471.34±0.451.69±0.591.76±0.671.57±0.611.42±0.431.50±0.571.33±0.471.52±0.591.36±0.470.8035.7231.0742.8376.5792.0873.4084.4347.061>0.05<0.01>0.05<0.01<0.01<0.01<0.01<0.01<0.01
(2)心理健康狀況(見表2)顯示,477名中職護生中,有15.65%的護生存在輕度心理健康問題,2.48%的護生存在明顯心理障礙,以強迫心理問題最為突出,其次是人際關系和偏執問題。
表2 因子得分大于2和大于3的護生情況[n(%)]
(3)性別差異(見表3)顯示,女護生各因子得分及總均分均高于男護生,而且在人際關系、抑郁、焦慮和恐怖等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
表3 男女護生SCL-90因子得分比較(±s)
表3 男女護生SCL-90因子得分比較(±s)
因子 男(n=105) 女(n=372) t值 P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1.29±0.371.74±0.591.63±0.481.51±0.521.43±0.471.49±0.541.21±0.381.58±0.571.47±0.411.32±0.381.81±0.531.82±0.611.68±0.601.60±0.571.56±0.511.43±0.481.62±0.581.62±0.381.8341.7343.7553.5723.1161.1083.5341.1342.839>0.05>0.05<0.01<0.01<0.01>0.05<0.01>0.05<0.01
(1)心理健康、人格特征與學習成績的分析結果(見表4)顯示,除人際關系在不同學習成績者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1)外,其余心理問題均無顯著性差異。人格特征方面的N和L維度與學習成績無相關關系,而在E、P維度方面,較差、中等和優良者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表4 不同學習成績護生SCL-90和EPQ各因子得分均值比較(±s)
表4 不同學習成績護生SCL-90和EPQ各因子得分均值比較(±s)
因子 較差(n=116) 中等(n=264) 優良(n=97) t值 P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ENPL 1.34±0.351.75±0.431.65±0.451.59±0.531.50±0.431.51±0.431.32±0.381.56±0.421.45±0.3712.67±4.1311.45±4.786.08±2.9710.97±3.791.38±0.391.85±0.581.81±0.631.67±0.611.60±0.531.58±0.531.41±0.461.61±0.571.51±0.5612.12±4.0311.14±4.965.55±2.8311.69±3.471.35±0.381.87±0.561.81±0.621.66±0.531.51±0.521.51±0.431.41±0.531.65±0.571.53±0.4311.39±4.3311.49±4.754.85±2.7312.19±3.520.0111.6815.3210.5111.6511.7512.2510.8231.7744.1750.0156.8734.157>0.05>0.05<0.01>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1
(2)影響學習成績的多元回歸。以性別、專業、生源、是否獨生子女及心理健康狀況和人格因素為自變量(x),學習成績(優秀=1,較差=0)為應變量(y),進行多元回歸分析。所分析的17個因素中,與學習成績有關的因素有8個,分別為性別、生源、是否獨生子女、人際關系、恐怖、內外向性、神經質和掩飾度,將這8個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最終進入模型的有4個因素(見表5)。
表5 影響學習成績的4個因素回歸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中職護生心理問題以強迫、人際關系、抑郁和偏執為主。女護生的人際關系、抑郁、焦慮和恐怖等因子得分均高于男護生。多因素分析顯示,女護生學習成績較男護生好,農村護生學習成績較城鎮護生好。
人格特征與學習成績的多因素分析表明,N和L維度與學習成績無相關關系,而E和P維度與學習成績為負相關關系。學習優良者其E分較低,艾森克理論認為E維度反映性格內外向性,如好靜、不喜歡刺激、喜歡有秩序的生活,情緒較穩定。因此,可以說明中職護生有一定控制力和穩定的情緒有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P維度與學習成績也呈負相關關系,說明神經質高的護生,不太關心他人,難以適應外部環境,感覺遲鈍,對他人不太友好。因此,易產生強迫、焦慮、不安全感等心理障礙,從而影響學習效率;相反,神經質低的護生較為坦誠、寬容,樂于助人并能與他人和睦相處,從而為自己營造較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習成績的提高。方差分析顯示L分學習成績優良者高于較差者。
綜上所述,健全的人格是影響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督促護生學習專業技能的同時,還要注重他們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全人格的培養。同時,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還要根據性別和生源等進行區別教育。
[1]趙春雷.職業教育應重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開發[J].科技信息,2008,(33):691.
[2]曾毅.軍校護理本科生人格特質與學習成績的關系[J].護理研究,2006,20(1):26~28.
[3]Blickle G.Personality traits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performance[J].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1996,10:123.
[4]劉民.醫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分析[J].健康心理學雜志,1999,7(4):373~375.
[5]單茂洪.正確使用SCL-90、16PF量表測查心理健康水平[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8,12(2):81~82.
[6]王惠文,潘秀丹,葉麗杰,等.非智力因素對醫學生學習成績的影響分析[J].西北醫學教育,2005,13(2):165~166.
[7]肖圣龍,程雙寧,孟秀紅.醫學生人格特征及其與學習成績的關系[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00,35(2):128.
G444
B
1671-1246(2010)19-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