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國貴 劉定一
(中北大學體育與藝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對體質健康不達標學生的教學干預之研究
巫國貴 劉定一
(中北大學體育與藝術學院,山西 太原 030051)
文章針對高等學校學生體質健康的狀況,采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數理統計法,結合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理論探索與實踐經驗,建立科學的大學體育課程體系,實施學生體質健康干預機制,以遏制學生體質下滑。結果表明:采用“四自主、一干預”的“俱樂部”模式教學形式,“月月有大賽,周周有小賽,天天有安排”的課外體育活動,“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干預模式效果良好。
學校體育 教學干預 不達標學生 體育教學模式
“社會發展以人為本,人的發展以健康為本”[1]。關注人類健康是21世紀國際社會的共同主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做出了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2002年8月教育部也頒布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提出大學教育要以培養具有創新精神、體育實踐能力、身心健康、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為宗旨。高等學校是為國家培養各級各類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陣地,也是學生接受在校體育教育的最后階段[2]。
目前學校體育改革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深入人心,促進學生積極地參加體育鍛煉,上好體育課,增強學生的體質和提高健康水平,是我們體育工作者的義務和責任。過去,以傳授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能、技術為課程目標的體育教育思想,過分強調體育教育單純傳授運動技能和生物訓練價值,忽視學生的心理、壓抑學生的個性發展[3]。因此,國家教育部和國家體育總局要求全國各大高校,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以下簡稱《標準》),至今,各類學校對《標準》的落實情況仍處于實施測試和上報數據的階段,而對成績不達標學生的運動健身指導的研究相對較少。鑒于測試成績不達標學生群體所呈現的個體體質狀況基礎低、差異大。因此,重視不達標學生群體的體質現狀及其體育教學干預研究,對改善該群體學生的體質與健康均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本研究旨在了解該群體體質水平的基礎上,探尋一條針對性強、簡單易行且科學有效的體育教學與健身指導途徑,為該群體課外健身活動的開展提供一定的現實指導。建立起科學的學生體質健康監控體系,促進學生自覺鍛煉、增強體質管理機制,促進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
采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數理統計法。選取中北大學2008年入學的學生,共6114人(男3919名,女1516名),其平均年齡18.60士1.08;《標準》測試不及格的學生,男生540名,女生139名,作為重點教學干預對象。
目前,在國內由于各院校資源不同(如生源結構、師資結構、教學硬件設施等諸多方面),同時體育教學目的和任務不同,體育課的類型多種多樣,教學模式多樣[4]。歸納為以下4種體育教學模式。(1)“選項課”類型;(2)“基礎課”類型;(3)“二段型”(基礎課與選項課相結合類型);(4)“俱樂部”類型[5]。不同教學模式分析各有其優勢及不足。[6,7]
在歷次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和專家學者的調研中反映:“目前,我國在校學生整體身體素質令人擔憂,體質健康方面普遍存在著耐力差、心理素質低下、抗挫折能力弱等問題”[8]。多年來我們一直在積極推行俱樂部制教學,試行“四自主、一干預”(即自主選擇課程內容、自主選擇任課教師、自主選擇上課時間的基礎上增加“自主選擇考試內容”,為了遏制學生體質的下滑我們提出了應該對學生參加體育鍛煉進行一定程度的強制,即采取“干預”措施,從而形成了“4+1”的教學模式,即“四自主,一干預”的理論)的教學模式,即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導下,加大教學改革成果,繼續實施正常俱樂部制教學,對學生體質下降的問題,我們加大利用體育課教學對該群體進行積極干預的措施,以提高這一群體的體質健康水平[9-11]。
(1)利用《標準》指標監控學生的體質與健康水平,以《標準》測試成績為依據進行“四自主”的俱樂部制選學課程內容。
(2)學生的《標準》測試成績相對較好的,可自由選學課程內容。
(3)學生的《標準》測試成績相對較弱的,須學習體育健康課程,即專門為體質健康測試不達標學生開設的教學干預課程,待其體質提高可選學到“四自主”的俱樂部中的課程。
(4)某種不適宜參加劇烈體育運動的疾病及殘障的學生進入體育保健班。
這樣我們就把上大學體育課的學生分成3個體質健康狀況的群體,針對三個不同體質健康狀況的學生提出各自不同的具體教學目標:A組(體質相對較好的學生組)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發展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運動技能及身體素質等;B組(不達標學生)的主要教學目標是改善體質狀況、提高運動素質等;C組(有某種不適宜參加劇烈體育運動的疾病及殘障的學生)的主要教學目標是能夠積極參與一些適合自身特點的保健知識、康復、養生練習,愉悅身心等。各目標緊密聯系、各有側重,共同實現體育教學的整體目標。如果教學課程設置科學、就能夠有針對性的在體育課堂中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證明此教學干預模式可行。
研制、開發了:(1)大學體育課程管理系統;(2)《學生體質測量與健康評價》網絡管理系統,設置了相關的功能與測試流程[12,13]。
2008級學生入學后即進行《標準》,系統按測試得分已把學生分成60以上(A組)、60分以下(B組)、進入體育保健班(C組)的3個體質健康狀況的群體,并然后學生上網通過系統自主選課。
A組:每周2學時,每學時45分鐘,每學期32學時,教學內容分別為網球、籃球、武術、國際標準舞等15個項目。主要教學目標:發展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運動技能及身體素質等
B組:每周2學時,每學時45分鐘,每學期32學時,教學內容:太極拳、20分鐘跑、跳繩等,主要教學目標是改善體質狀況、提高運動素質等
C組:每周2學時,每學時45分鐘,每學期32學時,教學內容:保健知識、康復、養生練習,主要教學目標是改善體質狀況、掌握保健、養生基本知識、練習等。
運動形式:A組,俱樂部所授專項內容(受試者每天自行選擇1-2項進行鍛煉)。B組,太極拳、慢跑、交誼舞、毽球、跳繩(受試者每天自行選擇1-2項進行鍛煉)。C組,可分個別情況對待,身體有殘缺者可多讀一些養生保健知識,在自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做一些幫助身體恢復的輔助練習如太極拳;有慢性疾病者可進行徒步走,這樣能增強自身的耐力素質,從而調動自己的身體機能。
運動時間:周一到周五早 6:00—6:30,下午 5:30—6:00(積極響應每天鍛煉一小時的國家號召)。
運動頻率和運動強度:一周5次,每天每次運動時間總計為一個小時,分上下午進行,半小時中間有五分鐘的休息時間(C組原則8分鐘或自行調整)。
2008-2009學年中北大學08級《標準》測試不及格(60分以下)群體為679人,男生540名,女生139名,不及格率為23%。且男生顯著高于女生(P<0.01)。一年級新生不及格率為全校最高。可見,2008級測試不及格學生,應予以更多關注。

表12008 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狀況
對照《標準》兩次測試成績來看(表2):A組(及格)在俱樂部正常教學中基本保證學生體質總體水平沒有下滑,但通過前期課題資料研究表明[14],不同教學內容(健美操、武術等)對學生體質的單項指標影響不同,例如健美操班的學生體重控制較好,且有氧耐力項目較好、武術對學生柔韌素質影響較大。B組(不及格)的學生通過我為其專門制定的體育健康課程極大提高測試成績,實踐證明我們在教學中按學生體質水平、運動能力實行分類別選課教學,B組(不達標學生)以提高體質健康水平為目的教學思想是可行的。

表22008 級第二次《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狀況

表3 B組干預前后測試指標及其派生指標的配對樣本T檢驗
干預后,部分學生身體形態得到不同程度改善(P<0.05)(見表3)。經進一步分析,正常體重的學生男生為增幅12.27%,女生增幅6.8%;肥胖、超重、低體重、營養不良率有所下降(見表4),經配對樣本T檢驗(見表3),教學干預前后,男生體重降低1.04kg女生體重降低1.03 kg,差異顯著(P<0.05)。其中BMI變化也具顯著差異(P<0.05)。
肺活量是用來評價呼吸系統功能的重要指標。由于肺活量的絕對值不能全面反映人體的通氣機能,因此用肺活量的相對值,即肺活量體重指數來反映肺通氣機能水平。經配對樣本T檢驗(見表3),被試的肺活量和的肺活量體重指數前后差異顯著(見表3),這表明干預后,提高學生的肺功能效果非常顯著。表5表明學生不及格率明顯降低,及格率大幅提高,但優秀率、良好率提高不明顯。
干預前后,如表6,約22.17%的男學生,32.79%的女學生耐力素質(男1000M、女800M)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及格率大幅提高,良好率也有一定的提高,但優秀率變化不大,且如表3所見干預前后對差異非常顯著,說明教學中科學的耐力素質練習一定能提高學生的耐力素質,但要想達到優秀等十分理想的狀況非短時間所及的,是要經過長期堅持不懈的鍛煉。如表7,學生的柔韌素質非常不錯,及格率男生達到96.41%、女生達到99.29%,且如表3所見干預前后差異非常顯著,說明學生的柔韌素質在教學干預中經過科學的鍛煉是很容易的提高。如表8,干預后有約44.13%的男生,49.65%的女生,立定跳遠成績不及格,但經過教學干預后有52.10%的男生,46.11%的女生,進入及格范圍,且表3顯示前后組間差異十分顯著(P<0.01)。說明學生下肢力量太弱,但干預措施對于提高被試群體的下肢爆發力量,改善全身協調性和靈活性,增強腰腹肌力量均效果顯著,不及格率男生增幅52.10%,女生增幅46.11%。

表4 教學干預前后B組(總分不及格)學生身體形態對比統計

表5 教學干預前后B組(總分不及格)學生身體機能對比統計

表6 教學干預前后B組(總分不及格)學生耐力素質對比統計
正常組(A組)在“俱樂部”模式的教學中激發了學生鍛煉的興趣和動機,從而保證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經過“教學干預”后總體水平呈上升趨勢,其各項指標增幅不一,但通過我們前期課題研究表明,[18]不同教學內容(健美操、武術等)對學生體質的單項指標影響不同,例如健美操班的學生體重控制較好,且有氧耐力項目較好、武術對學生柔軟影響較大。

表7 教學干預前后B組(總分不及格)學生柔韌素質對比統計

表8 教學干預前后B組(總分不及格)學生立定跳遠對比統計
“體弱組”(B組)的學生通過為其量身制定體育健康課程極大提高測試成績,實踐證明我們在教學中按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運動能力實行分類別選課教學,B組(體弱生)以提高體質健康水平為目的教學思想是可行的。
實踐證明:以“四自主、一干預”的“俱樂部”模式教學形式,“月月有大賽,周周有小賽,天天有安排”的課外體育活動,為核心內容的“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干預模式,對維持提高正常(A組)的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加強“體弱生”(B組)的教學干預提高的其體質健康水平,是能提高學校整體水平,能遏制學生身體素質,尤其運動能力的下滑。C組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學會了一定的體育保健學和養生學的知識同時在自身身體素質的基礎上得到了明顯提高。
[1]粱浩材.社會醫學[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
[2]劉海元.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下降原因及解決對策[J].體育學刊,2008(1).
[3]鐘秉樞.高等體育教育改革探索[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4]曲宗湖.體育教學模式問答[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5]楊 陽. 西安地區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現狀與對策研究[D].西安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9.
[6]賴天德.中國學校體育改革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1993.
[7]毛振明,張學忠.體育教學論的概念、性質、對象和任務的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4).
[8]教育部. 關于2002年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的公告[Z].2002.
[9]龔正偉.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論[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2.
[10]中北大學.普通高校大學體育課程體系及學生體質健康干預機制的研究與實踐[EB/OL].http://202.207.177.23/jxcg,2009-3-31.
[11]中北大學.大學體育精品課程簡介[EB/OL],http://jpkc.nuc.edu.cn/dxty/index.php,2009-10.
[12]中北大學學生體質測試與健康評價實驗教學中心《.<學生體質測量與健康評價>網絡管理系統》簡介[EB/OL],http://202.207.177.23/tyxyy,2004-3-1.
[13]中北大學學生體質測試與健康評價實驗教學中心《.大學體育課程管理系統》使用指南,[EB/OL],http://202.207.177.23,2004-3-1.
[14]巫國貴.不同教學內容對大學生體質影響的實驗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On the Interven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Who Can Not Reaching the Health Standards
Wu GuoguiLiu Dingyi
(College of Sport and Art,North China University,Taiyuan Shanxi 030051)
Aiming at the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conditions,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experiment and statistics,combining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and college sport teaching reform theories,the study tries to set up a scientific college sport curriculum system and take intervention means to hind the degrading of college students health.The study findings include:the club teaching mode with Four-self and one intervention,the competitions arranged in each week and every month,these kinds of after-class sport activities will reach better effect combining with teaching intervention mode of uniting class and after-class teaching.
college sport teaching intervention student who cannot reach health standards sport teaching mode
G807.4
A
1004—5643(2010)12—0119—04
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編號:GH-06131,中北大學校青年基金資助。
1.巫國貴(1977~),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運動訓練。
2.劉定一(1956~),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