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偉
(華僑大學體育學院,福建 泉州 362021)
傳統文化視閾下我國高校武術教育內容的重構
吳金偉
(華僑大學體育學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文章運用文獻資料法和邏輯分析的研究方法對武術進行分析和研究,進一步認識到現代武術思想在我國社會轉型期高校武術教育功能中的定位:中國武術作為我國民族優秀文化的一部分,只有將文化與武技相融合,并將傳統武術教學升華為一種“授技育人”的武術教育,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傳授真正的“人文體育”精神,才是對它真正意義的繼承和弘揚。
武術思想 歷史 武術教
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而當前我國高校在開展武術教學時只重視武技的教學,使得許多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武術技能訓練而忽略了武術的精髓——武德教育。中華民族精神在武術中具體體現為“止戈和平、整體為上、崇德重義、自強不息”精神,這是武術當今以至未來可以承擔起教育功能、服務于人的社會化的立足點,也是當代武術教育必須弘揚和培育的民族精神。[1]許多學生能說出奧林匹克運動的宗旨和歷史,卻不了解武術文化的內涵,他們對奧林匹克運動精神及文化的理解更是武術運動所無法比擬的,這不得不說是我國武術教育的一種缺失,筆者認為:在武術教學中,只有將文化與武技相融合,將我國武術文化的歷史和精神內涵融入到教學中,將傳統武術教學升華為一種“授技育人”的武術教育,才是完美的武術教育。
武術發展至今,體育的功能日顯突出,進入體育競賽項目又使其內容、形式和手段的體育化特點更強。然而,從廣義上講,武術并不是體育能夠涵蓋的;從它的功能來說,也不局限于體育。在認識武術時,絕對不能僅僅將其視為一種技術技能或人體運動,還應該認識它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漫長的歷程中,它不斷受到中國傳統哲學、政治倫理、宗教禮儀、軍事思想、文學藝術、醫學理論,以及社會習俗等形形色色的社會形態的深刻影響。“內外兼修”言簡意賅地反映了武術的文化屬性,使武術超越了一般的技能技術層次,也超越了以體能形態為主的西方競技體育。深受兩千年來儒家思想的浸染,根植于中華傳統文化土壤中的武術亦把武德放在首要位置,這是中國傳統文化在武術中的一種體現[2]。由圖1可以看出,在武術的文化體系中,武術的技術體系屬于表層,是武術運動的形態;而武術的文化內涵屬于內層,是武術運動的文化形態。通過教育傳承這個橋梁聯系起來,才能構成完整的武術。
從不同時期對武術定義的理解,基本有這樣幾點提法:一是具有技擊功能;二是健身強體功能,其運動形式為套路和格斗;三是注重內外兼修;四是屬于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把武術僅僅當作一個運動項目,忽視了武術作為一種文化的存在以及其精髓“武德”,忽視了武術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教育上,忽視了“培養人的全面發展”的武術本質特征[3]。綜上分析,我們對武術重新定義為:武術是以技擊作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格斗等為運動形式,講究“武德”,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

圖1 武術三層認識
中國傳統武術文化如何薪火相傳,教育是最基本的途徑,這其中,學校武術教育的作用是巨大的。中國傳統文化曾經孕育過雛形的學校體育。當前我國高校傳統武術教育的目標大多偏重于學生對武術的技術與技能的掌握,這導致武術教學多乏味,少情趣,而殊不知武術中還有許多體育以外的東西,有很多非西方體育價值系所能涵納的東西,而這些,恰恰是武術最引人入勝的地方,是其文化精蘊所在。因此,結合《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提出“健身性與文化性統一”的原則。筆者認為,武術課程的目標可以重新定義為:使學生了解武術類運動文化特點,傳承民族文化;掌握基本的防身自衛知識和技能;成為熱愛祖國、熱愛體育事業,弘揚民族精神,具有一定教學能力和運用武術類運動方法進行強身健體指導的體育教育人才。其中,“掌握基本的防身自衛知識和技能”需要“科學”;“了解武術類文化特點,傳承民族文化”需要“人文”[4];“成為熱愛祖國、熱愛體育事業,弘揚民族精神,具有一定教學能力和運用武術類運動方法進行強身健體指導的體育教育人才”需要“人文”與“科學”相融合,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德技皆佳”的武術人才。
武術課程作為高等體育教育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其教學理念要順應時代的潮流,將單純的“武術”上升為“武術教育”,通過武術文化的傳承,樹立“以人為本”的健康教育理念,深層次挖掘武術文化內涵,發揮武德在育人中的作用,培養出具有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融合的健康的全面發展的人。
教育肩負著傳承文化的歷史重任,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塑造一個完整意義上的“人”。因此,“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把個體的人培養成能自由和全面發展的,能充分發揮其優勢和潛能的社會人”。教育的本質,是通過文化傳遞、內化、選擇和創新,使個體社會化的活動,以培養社會發展需要的、富有主體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其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即培養高級人才,而非制造高檔機器。然而在過去的教育中,我們的高等教育出現了只重專業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人文關懷的現象。人們逐漸地認識到,過去對教育的社會價值、工具價值過于偏重,違背了教育的本質屬性。從根本上說,人是教育的出發點及最終歸宿,離開了人的培養,教育不僅喪失了其本質特征和獨立存在的價值,它的社會價值也必然成為空談。只有當人的主動性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得到重視,人的價值得以實現,教育的社會價值才可以得到最好的體現。
“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內涵體現在:人既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既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歸宿;教育在人的交往與活動中展開,人在教育交往與活動中成長和發育;人既是教育的基礎,也是教育的根本。作為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熏染的武術,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哲學思想自武術誕生之日即影響著武術的形成和發展,而且深入到武術文化的表層及內涵。中國武術傳統哲學的“天人合一”與“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不謀而合。隨著健康概念的發展,高等體育院校的技術教育所需要的教學內容要具有綜合的作用,不但能作為強身健體的手段,還能作用于對人精神、意志品質的培養,真正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而作為體育院校課程之一的武術教育應追隨體育教學改革的目標,從根本上調節人的身心,促進人的各個方面的發展,在武術教學中突出“以人為本”就是要強調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人格、自由、人權、價值的尊重、認同與重視[5]。學生在學習中學習、發現、實現自己的價值,同時也學會了尊重他人生活的權利,不損害他人的利益和社會公共的利益,培養珍愛生命、善待他人的道德觀念。“以人為本”的高校武術教育要求作為武術載體的人應該是全面發展的。單純的武術教學,只能使人單純獲得技術,是一個生物的人,而在技術教育過程中進行文化的教育,那么就使其成為完整的人。武術文化視人體生命為一個大系統,心與身是統一的,并將人作為整體來看待和訓練。認為形是外在的、具體的運動形式;神是指內在的、心理的內容。內與外、形與精氣神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統一的整體[6]。武術是將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種品質均衡地結合起來,并使之得到全面發展的一種人生哲學。所以,只有倡導能夠使人身心和諧發展的“以人為本”的體育健康理念,才能促進武術教育的發展。
隨著素質教育在體育專業院校的全面推進,作為體育院校課程之一的武術教育,其教學思想、內容、模式的改革已經開始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其具備了反映民族傳統文化直接性的特點,同時又體現出傳承文化、教化人心、健體防身、觀賞娛樂、陶冶情操等多種價值功能,而武術教育應追隨體育教學改革的目標,從根本上調節人的身心,促進人的各個方面的發展,重視學生的個性,注重人的協調發展,牢固樹立“科學與人文相融合”的武術教學改革思想,把修煉與育人有機地結合起來,將武術技能傳習作為育人的“載體”。
中國武術的繼承與發展,既要突破傳統的思維方式,又不能忘掉我們的傳統文化。我們不能單單從技術層面入手,應從更深層的歷史文化層面揭示華夏武術無窮的文化魅力,以充實武術運動的理論基礎。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遺產之一,武德是武術的思想精髓。傳承武德教育思想在現代武術教育文化過程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可以更好地發揮武術的教育功能,推動武術開展,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樹立健身強體振興民族的習武目的,進而促進身心的和諧發展。
武術教育始終是傳承我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環節,面對強勢的西方奧林匹克文化沖擊,武術教育為高校體育教育中提供有益的倫理品質和優秀的傳統文化理念,筆者認為,武術要真正地走向世界,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首先從教育上傳播武術文化,而在武術教育中我們又不應該單純的把武術簡單地僅僅作為一種技術,因此,在當代武術教育的體系中應體現出它的文化內涵并給予它更加完善的詮釋,這就需要我們的武術工作者和教育者不斷地、持之以恒地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1]邱丕相,戴國斌.弘揚民族精神中的武術教育[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5(4):123.
[2]肖 峰.從科學走向人文:三種模式的比較[J].科學技術哲學,1999(3):6.
[3]曹湘君,等.中華武術“內外兼修”的文化內涵及價值取向[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5(3):24.
[4]邱丕相,等.武術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當代意義[J].廣州體育學院,2005(2):15-17.
[5]周偉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概論高級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邱丕相,馬文國.武術文化研究和教育研究的當代意義[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2):117.
Reconstruction of the Content of College Wushu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Wu Jinwei
(P.E.Department of HuaQiao Unversity,Quanzhou Fujian 362021)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logic analysis,the paper analyzes and researches on Wushu thought history evolution and in the tansforming time college Wushu education values:as an excellent part of Chines national culture,Wushu can only melt culture with techinque tegether and improving teaching skills to Wushu education can it teach huamanism in college P.E.classes,and can it spread itsessential spirits.
Wushu thought historicalWushu education
G85
A
1004—5643(2010)05—0021—02
吳金偉(1980~),男,助教。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