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靜 申存生
(重慶交通大學體育部,重慶 400074)
高校跆拳道選項課教學實效性探索
辛 靜 申存生
(重慶交通大學體育部,重慶 400074)
文章針對如何提高高校跆拳道選項課教學效果進行分析探討,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以供高校跆拳道選項課教學參考。
高校 跆拳道 教學 實效性
對學生身體健康與能力的培養是體育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目標,也是更好地貫徹終身體育思想的核心。體育健康與能力的培養必須在體育教學和指導課外體育活動中,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組織各種課外體育活動,使學生在掌握和了解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的基礎上,有目的、有意識地傳授體育技能與體育創造能力來實現。通過大量調查資料顯示(表1、表2、表3):目前在高校跆拳道選項課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導作用集中在對學生“灌輸”跆拳道動作上,而忽視了引導學生了解、體驗跆拳道的內涵,把學到的知識技能、轉化為自我鍛煉,創造提高的能力上;并且教學時數太少、只注重考試內容的練習,忽視體育能力的培養。另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本統一的高校使用的跆拳道教材,同時,跆拳道訓練場地條件亟需改善,大部分高校沒有固定的跆拳道場地在室外的水泥地或塑膠地上課,容易出現受傷情況。綜上所述,導致大部分的學生在跆拳道選項課一學期后,還不明確怎樣用所學的知識、技能去鍛煉身體,怎樣應用合理的方法組織和傳授跆拳道知識。
表1 學生對體育能力培養的自我評價調查統計表
表2 跆拳道選項課教學時數及考核內容調查統計表
表3 跆拳道選項課教學效果調查統計表
由于學生的跆拳道專項身體素質較為欠缺,尤其是柔切性、協調性和腰、胯、腿部肌肉力量比較欠缺,學習中會出現很多困難。因此,應根據這些情況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循序漸進。并根據學生原有身體條件的不同進行分組,選擇不同的內容進行教學。如對柔韌性好的小組,可多安排高位劈腿技法,協調性好的小組可多練習旋轉性動作,而對力量好的小組,則選擇蹬、踹類動作,這樣有選擇地安排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率。
改變以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主宰的教學觀念,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思想,大膽嘗試現代教學手段,如可根據課程內容調配相應的音樂伴奏,克服上課的枯燥感;可將學生分為2人一小組,進行互教點評,培養學生的組織、教授和觀察能力;可指導學生將動作重新進行編排,或編成操或編成游戲,培養學生跆拳道創編能力。另外,就目前36學時的跆拳道選項教學結果看,只能讓學生將所要學的內容瀏覽一遍,很難達到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技能的基礎上學會自我鍛煉、自我組織傳教與自我評價的目的。所以,應根據大學生“體育與健康”和“終身體育”的要求改進跆拳道選項課的綱要、教材,并根據男、女學生的特點,男生可適當增加一些實用技術的教材,女生可適當增加一些女子自衛防身術的教材,可適當增加課時。
理論源于實踐,又能指導實踐。要使學生掌握跆拳道基礎知識,了解跆拳道的健身修德價值、基本規律和裁判知識,指導學生科學鍛煉及自我評價鍛煉效果的方法。只有提高了認識,才能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才能克服怕苦、怕累、應付考試等常見的不良心理現象。因此,在技術教學的同時,可以將理論教學內容加以精練,編成許多個小段落,穿插在技術教學中間進行,既便于學生活學活用,又控制了運動強度,可以提高教學效果。
跆拳道一貫倡導“以禮始,以禮終”的崇禮尚武精神,這種精神集中體現了跆拳道深刻的內涵和思想本質。在跆拳道教學中應注重“禮儀”教育,使跆拳道樸實的崇禮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培養他們寬厚待人、恭敬謙遜的道德品質、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崇尚禮儀的情感,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加深對跆拳道的認識。
跆拳道十分講究基本技術,掌握一個技術動作都需要幾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反復磨煉。由于普通大學生的體能較為久缺,長時間的練習很容易產生疲勞感和枯燥感,因此,我們在教學中通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來緩解上述矛盾。方法是:(1)教學環境的布置,包括懸掛國旗、張貼標語和圖片、清潔地板、統一服飾等。學生走入這種模擬道館式的環境中,便會感受到跆拳道特有的氣氛,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2)特定伴奏音樂的準備。練習時,不同類型的技術動作可選用不同的音樂來練習,這樣能較好地調節了學生的情緒,振奮了他們的精神;(3)教師跆拳道專用口令的靈活運用和學生對練時的發聲吶喊。教師口令清晰宏亮,學生每完成一個技術動作也都要求大聲吶喊。跆拳道這種特有的口令和吶喊聲,極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增強自信心,調動激情激發斗志。
由于跆拳道的技法對于普通大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不進行長時間的練習,很難掌握要領;并且跆拳道運動包含特定的禮節規范以及跆拳道運動所要求的勇猛頑強、堅韌不拔的精神品質,也要經過長期的練習體驗才能真正受其影響。因此,跆拳道教學必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形成一體化,才能使學生領會跆拳道的技法要領和精神內涵,提高動作質量,并且養成鍛煉習慣。在課外練習形式應豐富多彩,不拘一格,重在提高學生的興趣和養成習慣。例如,在教師集體輔導的基礎上,鼓勵學生自主組建興趣小組或小型俱樂部,并且在各小組和俱樂部之間經常組織交流比賽,以相互學習、共同提高。
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鍛煉的自覺性,使學生“要我練”的被動行為轉變為“我要練”的自覺行為,其目的是把長遠的需要和眼前的學習要求融于自己內在的需要過程中,并力求選擇的手段和方法多樣化、趣味性,以此提高學生鍛煉的熱情。教師要注重學生自學跆拳道的方法和技能的培養,使學生在理解動作作用的同時,不斷增強自我鍛煉的能力。
[1]高 誼,等.跆拳道[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
[2]孫茂君.對跆拳道運動發展的思考[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1):47-501.
[3]曾慶國.廣東高校跆拳道選項課的教學改革[J].體育學刊,2002(7).
An Exploration of Improving the Actual Teaching Effect of Tae Kwon do Elective Course
Xin JingShen Cunsheng
(P.E.Dept.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74)
In this paper,the way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aekwondo is analyzed and explored.It ends with suggestions against the existing problemsfor referencesin relevant teaching activities.
university tae kwon do teaching actual effect
G807.4
A
1004—5643(2010)05—0093—02
1.辛 靜(1980~),女,碩士,助教。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作者簡介:2.申存生(1966~),男,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