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福鐵
淺析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專項規劃的編制
黃福鐵
泉州市工程咨詢中心
闡述了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專項規劃的重要性,結合泉州市“十一五”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專項規劃的編制實踐,提出了編制過程中的新認識,為相關領域規劃的編制提供參考。
海洋資源 開發利用 專項規劃
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專項規劃,是調控海洋產業部門和沿海地區海洋開發工作的中長期發展規劃。2003年5月國務院印發《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規劃綱要》,這是我國中央政府制定的第一個指導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綱要》確定了21世紀初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基本原則、海洋產業發展藍圖、海洋經濟區域布局、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戰略,以及相關支持領域的發展方向和重要措施。
在《規劃綱要》的總體部署下,近年來,從中央政府到沿海地方政府,大力加速了海洋經濟發展建設的步伐。中共中央在《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建議》中強調“開發和保護海洋資源,積極發展海洋經濟”。“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有序,強化對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資源的生態保護”。《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強化海洋意識,維護海洋權益,保護海洋生態開發海洋資源,實施海洋綜合管理,促進海洋經濟發展,完善海洋功能區域規范海域使用秩序…···”。福建省委七屆十一次全體會議提出了《關于加快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若干意見》,《意見》強調:“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抓住國家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實現省委七屆十次全會確定的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戰略目標”。
泉州市地處福建東南沿海,臺灣海峽西岸,海岸線長達541公里,形成5個港灣,海域面積11360平方公里,是福建省乃至全國的重要沿海城市。針對泉州市在海洋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的一些情況,為加強對泉州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管理,合理地配置海洋資源,做好資源和環境的保護,實現泉州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受泉州市政府的委托,本單位負責編制了《泉州市“十一五”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專項規劃》,并對該規劃的報批、評估論證及實施進行了全過程的跟蹤,且該規劃獲得2008年度福建省優秀工程咨詢成果一等獎,故此將編制過程的一些做法供讀者參考。
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是對海洋經濟發展進行總體策劃和空間安排,是對海洋經濟發展的宏觀調控,科學合理地規劃,需要各有關部門互相協調,相互促進,要求涉海有關部門將發展海洋經濟融入到發展地方經濟中統籌規劃。也就是說,收集基礎資料要翔實、準確,這需要對泉州市涉海部分的基礎條件和現狀應有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包括地理位置、地質地貌、氣候特征、海洋水文、海洋生物、海洋環境質量、自然災害等自然條件;泉州市下轄的13個行政區(包括金門縣)的社會經濟概況;規劃編制之前全市的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做好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首先必須充分理解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的范疇。海洋資源開發利用主要是為了發展海洋經濟服務,是開發利用海洋的各類產業及相關經濟活動的總和,它包括許多產業的新興門類。現編入《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綱要》的有8個產業,分別是: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油氣業、濱海旅游業、海洋船舶工業,鹽業、海洋化工業、海水利用業及海洋生物醫藥業。區域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專項規劃的編制務必應因地制宜,客觀分類,切勿搪塞做作。我們在編制規劃過程中,根據泉州市級海洋功能區劃,結合產業特點,開發利用布局上分成8大類:港口建設、港口物流業發展、臨海工業建設、濱海旅游業發展、環灣小城鎮布局、海洋漁業生產、海島開發和其他項目用海建設。
明確了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的范疇和分類,有利于我們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這里的分析包括自然條件、社會經濟、區域建設發展格局,海洋資源及開發現狀、利弊條件分析。而利弊條件分析必須是客觀、科學的,只有這樣,才能避免誤導我們規劃目標的制定。社會經濟、區域建設發展格局應將海域、海岸、陸地開發建設統籌考慮,這是我們規劃目標得以實現的保證,如在規劃中僅注重海洋交通運輸業的發展,而忽視陸域交通網的形成,由海洋交通運輸業所產生的物流規模將大打折扣。又如陸域基礎設施沒有逐步完善,濱海旅游業勢必會受到限制和影響。
編制海洋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時,不僅要根據各海域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經濟社會需求,而且還須以市場為導向確定階段性海洋經濟發展目標任務和重點項目,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定發展戰略;其中包括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步驟、發展目標和發展布局等。根據泉州市委、市政府建設海上泉州的戰略目標,把泉州定位為海峽西岸經濟區中部樞紐城市,我們在編制規劃中認真聽取了各級專家意見,提出四原則,即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科技興海原則,海陸協調開發原則和海洋經濟發展與國防建設統籌兼顧原則。重視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治理并舉,在項目安排上要體現政府職能向政府保障、公益服務、科技支撐、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等領域轉變。這是政府發展海洋經濟規劃管理改革的方向,也是我們此次編制工作中的創新性探索。
另外還要堅持備擇性,首先要確認哪些是絕對不能開發的禁止區,哪些是需要封存若干年的“待定區”。在沒有找到最好的開發利用方式之前,就先擱置或禁限,然后再研究哪些可以開發、哪些重點開發、如何進行開發,依照這樣的規劃順序,可以把對海洋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影響盡可能減小。如有多個項目重疊使用海域、海岸時,必須做出最佳的選擇。一是區位、資源環境等條件備擇性窄的項目優先于備擇性寬的項目;二是優先安排地區主導產業項目,注重安排配套性項目;三是技術層次低的項目要給技術層次高的項目保留空間和發展余地;四是項目安排要有利于形成新的海洋產業群和新的海洋經濟增長點;五是優先安排軍事用海項目。
突出環境保護這一主題,應注重以下幾方面的建設:首先,以修復和改善近岸海域水質和生態環境為目標,以控制入海污染物和海洋生態修復為重點,通過加強對近海水域環境污染綜合的治理,在規劃期內,完成建設一批環保工程,包括污水處理體系、垃圾處理體系、工業污染源整治、畜禽養殖污染整治、農業污染整治、河道整治、海上污染整治及實行清潔生產工程等;第二,為保護珍稀、瀕危海洋生物物種、經濟生物物種及其棲息地,以及有重大科學、文化和景觀價值的海洋自然景觀、自然生態系統和歷史遺跡,設立海洋保護區,包括以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紅樹林及棲生野生動物為對象的泉州灣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以海底古森林和古牡蠣礁為主要保護對象的深滬灣古森林遺址自然保護區;以研究新生代以來的海平面變化和構造運動的晉江石圳海岸動力變質巖自然保護區;第三,在制定海岸利用和保護規劃時,應協調港口、航運、圍墾、養殖、防汛、排澇、旅游和臨港工業等開發建設活動。嚴格保護深水岸線,按照“深水深用、淺水淺用”原則,優先保證重要港口和臨港工業建設需要。加強對具有特色的海岸自然、人文景觀的保護。嚴禁低灘圍墾,嚴格保護沿海沼澤草地、蘆葦濕地、紅樹林區等重要濕地和越冬場、回游場、產卵場等天然水產種群重要活動場所;第四,在海島資源保護方面要堅持規劃先行,保護為主,適度開發,分類推進,合理開發利用海島資源。
海洋綜合管理的政策非常重要,它與“和諧海洋”的主題一脈相承。綜合管理需要各方利益的協調,減少所有利益相關方的矛盾沖突。和諧海洋不僅強調人與人的和諧,也包括各行業的和諧、各種管理方式的和諧,同時還有人與海洋生態的和諧。因此,和諧是海洋綜合管理的核心理念。從政府管理的層面,調整現有海洋功能區劃制度,從早期的大力推動海洋開發為主調,轉向以調控為主調,促進更合理、可持續、綜合效益最優的協調健康發展。對海域進行不同開發利用程度的劃分。同時,海上監督執法內容需要延伸到工程建設全過程,逐步延展到海域使用的全過程,通俗地表述,即需要把清潔生產的理念貫穿到海域使用、海洋產業活動的全過程中。
總之,編制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專項規劃必須從社會、經濟、海洋環境與資源基礎條件入手,收集豐富翔實的資料,為綜合分析現狀、規劃未來奠定基礎,戰略思路要明確、目標要可行,要符合《規劃綱要》的要求,海洋產業發展重點要突出,規劃任務安排要詳細、全面,而且要有經費和進度安排,注重具有可操作性和實效性,以實現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