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利
合作學習在Prtel 99 SE教學中的應用
陳朝利
福建福清龍華職業中專學校
中職學生由于文化素質不高、基礎參差不齊,影響了他們對專業課的學習。筆者從分析合作學習的發展和特點入手,對合作學習在電子專業課《Prtel 99 SE》教學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實施有效合作學習等方面進行了探究,以提高Prtel 99 SE課程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為今后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合作學習 Prtel 99 SE 團隊合作意識 教學
“能熟練使用Prtel 99 SE”的招聘信息在電子專業學生的面前不斷出現,看來如果只是以前的基礎類技術,讓學生畢業后在同類畢業生中競爭顯然不夠了。據調查,中職學生能熟練地設計PCB板圖的很少,所以,學生如果掌握了Prtel 99 SE的使用,在今后的就業方面道路將會更廣闊,各方面待遇也會更好。經本人教學實踐的證明,如果合理利用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將會對Prtel 99 SE的教學產生顯著的效果。
合作學習在上世紀70年代興起于美國,80年代逐步發展為一種教學理論與策略,目前已廣泛地應用于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以色列等國的各類教學中。由于其實效顯著,被人們譽為當代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中影響最大、成果最多的領域之一。我國對此引起重視還是在新世紀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啟動之后,《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習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其中合作學習是相對“個體學習”而言,指的是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使用“合作學習”教學方式,既是對集體教學的一種補充,又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增進社會技能、社會情感以及創造能力,所以在新的一輪教育課程改革中顯得尤為重要。
雖然專家學者關于合作學習定義的表述不盡一致,但根據合作學習的內涵,結合中小學教學的實際,可以將合作學習的特點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1)合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活動;(2)合作學習是一種同伴之間的合作互助活動;(3)合作學習是一種目標導向活動;(4)合作學習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轉換為小組之間的競爭;(5)合作學習是由教師設計教學,分配學習任務和控制教學進程的活動。
合作學習打破了職業學校傳統教學的束縛,它不僅能開發學生的個性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能結合各專業特點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筆者認為合作學習在Prtel 99 SE教學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Prtel 99 SE教學前期是以電腦設計為主,上課若能全程上機操作,那教學效果自然最佳。但因為學校資源緊張,機子有限,穿插上多媒體課。上多媒體課時如果采用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教、學生學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也就是說教師光是講解一些基本操作指令,學生無法當場實際操作,那樣的教學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筆者認為此時如果適當引入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模式,效果非常顯著。例如當學習到一些基本操作,諸如導線的拐彎、復合元件的放置、屬性的全局修改等內容時,如果要讓全班同學一個個輪流上講臺,操作時間也不允許,所以筆者通過事先分組后,有選擇地讓各個小組的差生上臺演示(當然事先這些同學在小組討論時就已經獲得幫助),同時對每個小組的演示結果進行評價。結果各小組成員為了本組的榮譽非常投入,這樣如果連基礎差的同學都會了,優生自然就不用說了。一節課下來同學們睡覺的、開小差的明顯少了,課堂的學習氛圍相當濃厚。合作學習在多媒體教學中創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
隨著知識級數的增加和社會分工的細化,缺乏合作的“單打獨斗”已變得越來越不現實,是否具有合作意識和技巧是衡量勞動者的重要指標,學生接納、贊賞、爭辨、共享和互助能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合作學習不僅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還能激發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Prtel 99 SE的教學內容可分為以下四個小項目:電路原理圖、原理圖元件庫、PCB板圖、PCB板元件庫。學生在進行收音機PCB仿真設計時,筆者是這樣按排的:首先提出本電路中哪些元件在原庫中是找不到的,需要自己新建,引導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然后小組匯報討論結果,最后筆者根據討論結果進行補充完善。這個問題解決后,至于如何具體完成這四個小項目,由各小組自己分工(通常是根據水平的高低來分配難易不同的項目)。如果遇到問題,學生除了請教筆者以外,本小組的同學還會集體“會診”,筆者發現集體的智慧和力量遠比個人的作用大得多。
筆者在一開學的時候就告訴學生,教材是學習的一種輔助工具,用來給他們解釋不明白的問題,他們自己要學會善于利用教材。所以當學生在練習繪制數字鐘電路的原理圖時,有個別元件(如集成塊MM5459、TKC-6222GE等)在原理圖庫中是找不到的,這時筆者沒有急于發表意見,而是讓學生回去自己查找書籍、思考、小組討論,等到下次上課時組織學生進行小組間演示和評議,并同步給出筆者的建議。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和訓練,有一部分學生已經能夠獨立完成簡單電路的PCB設計工作了。因此,通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能讓學生自主地、全方位地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來,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通過自主學習基礎上的合作與探討,也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合作學習是一種讓學生“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的學習。為了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速度,筆者以小組為單位對一些常用的快捷方式,如:Page Up以鼠標為中心放大,Page Down以鼠標為中心縮小,End刷新,+(-)逐層切換等等進行提問(搶答),對得分多的小組進行獎勵,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這樣不但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學生除了在課堂上采用小組合作學習以外,在學校組織的技能大賽中同樣也展現了合作學習的優勢。Prtel 99 SE的技能競賽是以小組的形式出現的,在比賽時每一小組的學生都展示了其個性化的創作和嫻熟的操作技能,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比任何時候都具有主人翁精神和責任意識,表現出了良好的職業素質和學生的精神風貌,大大增強了小組之間的競爭意識。
合作學習模式的眾多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最關鍵的還是如何更好地應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筆者就如何實施有效的合作學習進行了探究,現在將一些具體實施策略拿出來與大家交流:
上課前筆者根據學習內容,綜合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特長、性別等因素,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原則,把學生編成4~6人一組,優差生搭配,通常以一幫一或二幫一的方式。每個小組的成員輪流來主持小組活動,其他成員則分別擔任如“記錄員”、“匯報員”、“檢查員”、“操作員”等,主持人按照小組學習的要求,組織大家進行思考、討論、查閱、操作。同時每次學生的合作學習都由小組選出一名代表作為本組“中心發言人”,通過敘述、上臺操作演示或通過局域網演示等不同手段,向全班展示他們的討論結果和操作成果,這樣每個成員都有機會獲得一種成就感,大大增強了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
合作學習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需要,確定什么樣的合作任務至關重要,恰當的合作任務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合作欲望,而牽強的合作任務則更多地只是為了合作而合作,不僅達不到預期的合作效果,而且很容易引起學生對合作學習的厭倦和反感。因此,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應有一定的難度,問題應有一定的挑戰性。為了引導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合作任務中來,筆者將具有一定難度的課程內容引入了合作學習,例如:如何放置復合元件和網絡標號,如何創建新的原理圖元件符號和元件封裝,如何排除裝入網絡表時出現的問題等等,結果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組成員間配合默契,產生了很好的合作效果。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否,同教師的引導是分不開的。也就是說在合作學習時教師應該組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求,與學生合作共同解決學習中碰到的問題,并在必要時給予適當的執導或表揚,這樣才能提高合作效率。筆者在剛開始進行合作教學時,課堂秩序有點混亂,學生各行其是,沒有合作意識,這時如果沒有教師的指導,那就是一盤散沙,根本達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筆者在這方面也對學生進行了有計劃、有步驟的訓練。在組織合作學習時,筆者提出一個要求:“合作學習時,人人都得發言。”而且小組討論時一定要讓后進生先發言、先操作,中等生補充,優等生進行總結和檢查,避免將小組合作演變成中等生和后進生看優等生“表演”的獨角戲,違背了合作學習的初衷。同時也要求,當同學發言和動手操作時,其他同學一定要注意傾聽和觀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將自己的想法和其他同學的想法進行比較,逐漸實現了互相認同、互相接納,形成了榮辱與共的團隊合作意識。最后小組合作結束后,筆者對合作學習進行評價,以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動腦。
綜上所述,由于中職學校專業技能課程的任務是培養學生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和比較熟練的職業技能,以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而合作學習正是符合職業學校專業技能教學特點和培養目標要求的,也是提高Prtel 99 SE教學質量的有效模式,它不僅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同時為學生今后的就業、創業和更好地服務社會經濟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 庚獻海,王月會.合作學習原則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2003,24(3):63-65.
[2] 繆小蘭.讓合作學習更有效[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04,(12):59-60.
[3] 裴娣娜.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發展性教學實驗研究報告之二[J].學科教育,2000,(2):1-6.
[4] 王坦.合作學習簡論[J]. 中國教育學刊,2002,(1):32-35
[5] 周耀威.簡論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策略[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3,5(4):22-25.
[6] 王坦.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 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4.
[7] 蔡慧琴.論教師在合作學習中的角色定位[J].教育探索,2005,(1):32-33.
[8] 黃政明.關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探討[J].廣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14):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