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瓊
(臨滄衛生學校,云南 臨滄 677000)
云南省臨滄衛校普通護理專業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陳 瓊
(臨滄衛生學校,云南 臨滄 677000)
云南省臨滄衛校;普通護理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課程設置(Curriculum Design)也稱教學計劃,指學校根據培養目標制訂的指導教學的規范性文件,反映課程的總體規劃,是學校組織和管理教學工作的主要依據。它包括專業培養目標、學習年限、開設課程、主要教學形式和學期安排[1]。
筆者通過對云南省臨滄衛生學校在校學生和教師及從臨滄衛生學校畢業的在職護士進行問卷調查,了解臨滄衛生學校普通護理專業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原因,為臨滄衛生學校課程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1.1.1 調查對象及方法 參照李惠娥設計的北京高等護理教育課程設置調查方案,作修改后設計調查表,對臨滄衛生學校二年級和三年級學生及任課教師共247人進行了調查。本調查采用了整群抽樣調查法。發放調查問卷247份,收回有效問卷234份,有效回收率94.7%。因一年級剛進校,對學校的課程設置不是很了解,因此,筆者選取了二年級2個班和三年級2個班進行調查。
1.1.2 調查結果(1)對我校現行課程設置情況的評價:79%的被調查者認為我校普通護理專業現行的課程設置情況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63.5%的被調查者認為現行課程設置的比例合理;49.2%的被調查者對現行的課程設置有意見。(2)對課時安排、課程結構、課程模式等方面的評價和建議(見圖1):51.0%的被調查者希望增加選修課和人文社科類課程的種類和學時,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之更好地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97.7%的被調查者認為隱性課程對學生有較大的作用;33.0%的被調查者建議增加護理技能實踐課的學時,并要求提高臨床護理教師的帶教水平及增加護理技能實踐課的帶教教師人數,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滿意度,改善臨床學習過程,保證教學質量;94.6%的被調查者認為教學內容應該與執業護師資格考試相結合,以適應學生畢業后的就業需要,體現職業教育的特點。
1.2.1 調查對象 對臨滄市第一人民醫院、臨滄市第二人民醫院、臨滄市婦幼保健院的90名從臨滄衛生學校畢業的在職護士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90份,回收有效問卷87份,有效回收率為97%。
1.2.2 調查結果及分析 對所從事的護理職業的專業態度:關于你是否喜歡護理專業,表示比較喜歡的占7%,表示喜歡的占33%,表示不喜歡的占20%,表示很不喜歡的占33%,表示不清楚的占7%。關于影響專業態度的主要因素,將其歸結為護士社會地位太低,收入太低的占50%,歸結為與自己的興趣不符的占10%,歸結為工作太辛苦的占37%,其它的占3%。如有可能是否愿意另擇專業,回答很愿意的占30%,回答較愿意的占36%,回答無所謂的占6%,回答不太愿意的占28%。對護士的上述專業態度作進一步綜合分析,可將其劃分為3種類型:(1)專業思想穩定型:此部分護士比較喜歡護理專業,有可能另擇專業時不太愿意離開,此型共有24人,占28%。(2)專業思想不穩定型:此部分護士很不喜歡護理專業,如有可能另擇專業很愿意或較愿意離開,此型共有57人,占66%。(3)中間型:此部分護士較喜歡護理專業,但對能否另擇專業抱無所謂的態度。此型共有6人,占6%。有關專業態度影響因素方面的調查表明,護士社會地位低下是對護士影響最大的消極因素,其次是工作太辛苦,再次才是與自己的興趣不符。
圖1 在校學生認為課程設置中應增加的科目及其比例
對在職護士專業知識的調查,護士的基本職責是:認為是打針、發藥的占20%,認為是對患者進行整體護理的占76%,選擇不知道的占4%。可見整體護理開展了近20年,但是仍有護士不知道在行業過程中要如何護理患者。認為護士對患者首先應提供的服務是:認為是吃、住、行的照顧的為0%,認為是咨詢、教育、監護的占73%,認為是打針、發藥的占27%,選擇不知道的為0%。由此可見在整體護理的教育中大多數護士對自身的職責雖已明白不是單純地打針和發藥,但對護士最基本的職責是對患者吃、住、行的照顧的知曉率卻為0%。
在對臨滄衛生學校所學課程的增加上(見圖2),91%的護士認為應該增加相應的科目,只有9%的護士認為不用增加。在應該增加的科目上,55%的護士認為應該增加人文社科方面的科目,如心理學、護理禮儀、音樂、醫患溝通、法律知識、美學等,與在校學生要求增加不同的是護士認為應該增加的科目中多了論文寫作。36%的在職護士認為應增加技能操作課程。
圖2 在職護士認為課程設置中應增加的科目及其比例
臨滄衛生學校普通護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首先,人文社科類的課程比例太少,2003級和2004級占9%,而到了2005級和2006級、2007級時只占8.4%,和我國中職普通護理專業人文社科類課程所占的比例相當,卻遠遠低于發達國家人文社科類課程所占的比例(15~25%)[2]。很多人文社科類課程雖有設置,但是在開課過程中由于學校不重視,教師不重視,學生不重視,實際的教學過程不能真正地體現和重視人文社科類課程,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護士在護理工作中明顯感受到人文社科方面知識的缺乏。在職護士中專業思想中間型和不穩定型的占了72%,這也與學校的課程設置中人文社科類課程中關于學生職業道德、職業修養的課程太少不無關系。其次,因為護理工作是一門實踐性的技術工作,所以護生和護士都明顯地感覺到實踐技能課學時不夠,特別是在校護生對此感受更明顯,所以學校應當在以后的課程設置中增加實踐課的學時比例。當然,也不排外可能在問卷調查的設置中存在一定問題的可能。
首先,缺乏專門的課程設置機構,臨滄衛生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是由教務處指導、安排的,而教務處除了和各教研組組長開展所謂的討論外,沒有專門的課程設置機構,對課程設置的研究也就缺乏力度。據本次調查,有58%的護理教師不知道何為課程設置。
其次,課程編制人員缺乏良好的課程設置能力。學校的課程設置主要由教務處制訂,幾乎沒有任何的課程設置專業知識做支撐,主要是沿用以前的一些課程設置,或者是套用別的地區和學校的課程設置,缺乏對本地區、本學校具體情況的研究,課程編制人員的課程設計能力不夠,從我校5年的課程設置中可以看出課程設置沒有很大的變化。這也是目前中職衛校課程設置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
再次,學生學習能力和基礎較差。學生厭學、畏難情緒較嚴重,有些理論較強的課程無法實施,如專業英語,從臨滄衛生學校的課程設置表中可以看出2005年以后普通護理專業沒有再開英語課。20世紀90年代初,由于就業優勢明顯,臨滄衛生學校的生源質量比較好,以成績中等的學生為主,但是由于高校擴招,社會傳統的觀念認為護士是“侍候人的”,覺得護士社會地位低下,在對在職護士的調查中可以看出有33%的護士很不喜歡護理工作,其中有50%的護士認為護士的社會地位太低,這是其不喜歡護理工作最主要的原因。現在臨滄衛生學校的生源絕大部分屬于初中階段的“雙差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都不好,使學校缺乏良好課程設置條件,無法有效地進行更為合理的課程設置。
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健康觀念的更新,疾病譜的變化,衛生保健體制的改革,特別是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推動,現代護理人才功能日趨豐富,這對護理人才的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護理是一個服務性很強的行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護理也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行業,是人與人之間實現情感交流、道德碰撞、利益沖突的行業。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熟練的護理操作技能,善于處理護患、醫護等各種人際關系,懂得患者心理在不同疾病時期的變化,有較強的護理能力。可是臨滄衛生學校的課程設置卻沒有以職業能力分析作為依據,課程設置較籠統,沒有針對性。
要培養出優秀的護理人才,首先必須要有優秀的專業課教師。多少年來,護理教育是醫學教育的附屬,課程設置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均以醫士培養的思路培養護理人才,臨滄衛生學校普通護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是在傳統的培養醫士課程體系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和實踐的,部分教師曾受的是生物醫學模式的醫學教育,顯然,教師的知識結構缺乏法律、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等方面的知識,更有相當一部分課程是由醫療專業的教師或臨床醫師任教,他們缺乏對護理專業培養目標的整體認識,在教學內容上往往只是采用的醫療專業的“翻版”,由于缺乏臨床護理的理論知識,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是用三言兩語簡單概述,學生無法領會到護理學的真正內涵,加之學校的教師接觸臨床的機會少,只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體,以教授為主要的教學方法,學生則以接受性學習為主,處于被動地接受學習的地位。臨滄衛生學校只有7位護理教師是護理專業畢業的教師,故許多課程還是由醫療專業的教師承擔,培養出的學生既不像醫生也不像護士,根本不能滿足護理發展的需要。
護理專業課程設置面臨的諸多問題,不僅僅是課程設置本身是否科學合理的問題,良好課程設置的保障體系也十分缺乏,很多時候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一支人員精干、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教師隊伍來保障良好的課程設置。要想實行課程的綜合化,必須要求專業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得以相應提高。國內外的經驗表明,由于護理專業的特殊性,要把臨床護理專家“請進來”,增加學生和教師的護理臨床經驗,要讓學校的專業教師“走出去”,才能更好地優化師資隊伍。但是臨滄衛生學校沒有附屬醫院,教師的綜合能力不能夠快速提高,良好的課程設置無法有效地進行。
臨滄衛生學校實訓基地的建設正在進行中,不能保證課程設置中職業教育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臨滄衛生學校現有護理實驗室一間、生理生化實驗室一間、解剖實驗室一間、診斷實驗室一間、婦產科實驗室一間,但是學校有34個班級,這樣的實驗條件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在校進行實驗的需求,很多時候由于沒有實驗條件學校不得不把實驗課變為理論課。臨滄衛生學校現有校外實習點23個,但由于學校和各個實習醫院缺乏溝通和交流以及實習點對學生管理不嚴,使學生實習質量下降,不能保證實踐性學習和實習性課程保質保量的實施。
臨滄衛生學校是一所創建于20世紀50年代后期的全日制普通中等衛生職業技術學校。學校自辦學以來,為臨滄市及其他州、市甚至緬甸等地區培養了7000余名中級衛生技術人才。在臨滄市,60%以上的醫務人才和98%以上的護理人才均出自臨滄衛生學校。臨滄衛生學校已成為臨滄市衛生技術人才的搖籃,成為了臨滄人民不可或缺的、值得信賴的白衣天使的搖籃。但是臨滄衛生學校在課程設置上仍存在很多問題,以上調查是在大力發展護理職業教育要求的時代背景下,結合筆者的親身調查和實際經驗,對云南省臨滄衛生學校普通護理專業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的一些思考,并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為進一步深化課程體系的開發和改革提供一些借鑒,以此促進我國護理教育事業的發展。
[1]李澤楷.美國高等護理教育的特點與借鑒[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3):231~233.
[2]朱慧全,趙光.關于開設醫學人文社會醫學課程的思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1,2:60.
B
1671-1246(2010)24-00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