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程學院管理學院 戴昕
后危機時代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及預警
徐州工程學院管理學院 戴昕
自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企業都不同程度的受到其影響,許多中小企業,特別是外貿型中小企業經營困難,財務上面臨著營運資金減少、籌資困難等問題,直接影響到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雖然目前國際經濟已經進入了后危機時代,但中小企業的財務風險卻沒有降低,中小企業仍然需要充分了解國內外信息,加強經營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增強風險意識,建立財務核心指標來衡量企業財務狀況,建立預警模型,規避財務風險,防范財務危機的發生,以充分實現企業目標。
中小企業 財務風險 防范 預警
2010年,隨著美國經濟的逐漸復蘇,全球經濟被專家稱為進入“后危機時代”,雖然高潮已經過去,但是創傷仍然存在,很多受影響的企業也在逐步恢復的過程中。對于中國的大多數中小企業而言,之前受到的沖擊比較大,甚至有些企業一度停產,訂單的減少對于很多在融資方面本來就很困難的中小企業來講更是雪上加霜。今年雖然很多企業的生產能夠正常進行,但是財務問題卻成為很多企業必須面對的困境之一,因此,財務風險的防范和預警對于正在恢復中的企業而言尤為重要。
后危機時代,國外企業的支付能力仍然很弱,很多國外客戶放棄了以往那種量大的訂單,按需訂貨。國外需求的明顯減少,必然使得外貿型中小企業出口銷售額減少,部分產品不得不由出口轉為內銷,而國內的消費能力有限,又使得企業面臨激烈的國內市場競爭。企業銷售收入減少,而原材料成本在上漲,民工的用工荒導致人工價格也在上漲,這樣企業很可能會不盈利甚至虧損,企業的虧損導致流動資金的減少,這樣勢必降低企業的償債能力,加大償債風險。而且中小企業本來就面臨籌資困境,企業再無營運資金來源,很可能會到期無法償付銀行等債權人的債務,最后企業就會進入到以資產償債的境地。
(1)日常資金管理風險
①企業理財不當所致導致的現金流動風險。如果企業在日常經營中能夠根據企業的購銷狀況合理地做出現金預算,則企業能夠保證日常經營所需的現金量,但是很多中小企業由于經營的無序和財務人員的能力相對有限,會出現無現金預算、現金預算安排不當或執行不力的情況,導致企業日常經營的資金鏈斷裂。由于金融危機,已經使企業不能很快地回籠貨款并且存貨積壓,這樣,企業的現金就更難順利流動。
②金融市場低迷帶來的金融資產變現風險。后危機時代金融市場仍然疲軟,投資者投資信心的不足導致市場交易量下降,影響到很多企業原本是為了盈利而持有的金融資產的變現,企業難以實現投資收益甚至出現變現損失。金融市場和原材料、成品市場的不利因素困擾著中小企業,企業艱難經營、籌資困難。由于各個企業和銀行都采取了謹慎的態度,使得原本賒購、票據貼現等常規的短期商業信用融資方式都不易實現,企業資金回流速度放緩,加上非常規事件如退貨、索賠等將增大企業對現金的需求,如果企業變現金融資產來填補企業的資金空擋,反而造成更大損失。
(2)應收賬款回收風險
目前,我國企業應收賬款總量約有6萬億元人民幣,約占企業總資產的30%,而中小企業更是大量依賴賒銷,其60%以上的資產是應收賬款[1]。國內外支付能力減弱和征討應收賬款能力不足增加了企業資金壓力及壞賬風險。收賬期的持續延長、應收賬款的各種催收手段所需費用無疑又加大了企業的資金壓力,而經營的困境和資金壓力目前是全球很多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因此中小企業也普遍收賬困難。最后的結果就是很多中小企業的應收賬款由于債務人破產等原因被迫轉為壞賬,使企業蒙受了直接經濟損失,帶來財務風險。
(3)投資風險
金融危機嚴重的沖擊了金融市場和資本市場,企業金融資產、房地產投資的公允價值上下大幅波動,賬面就會對應產生大額的投資盈虧。進入后危機時代,投資環境的變化莫測讓資本市場的投資者變得更加謹慎小心,企業即使持有了一些投資也不敢變現,這就占用了大量的資金,使企業背上了沉重的資金包袱,隨著人民幣的升值和國際熱錢的涌入,投資風險還將日益增大。
中小企業經營者要根據國家宏觀政策的變化及時調整經營策略,應對企業的籌資、日常經營和投資三個方面可能產生的不良效應提前預測,以便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避免企業遭受財務危機[2]。通過建立穩定的供貨渠道、多頭采購和與供應商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等方式以達到降低采購成本的目的;生產上盡量做到根據訂單生產,采用科學的管理方式和技術方法降低生產成本,在資金允許的前提下開發投資少見效快的新產品,淘汰市場占有率不高且利潤率較低的老產品,優化原有產品的品種結構;根據產品銷售狀況總結經驗教訓,適時調整產品市場營銷策略,維護好原有客戶的同時,積極開拓新銷售渠道,培育新的且信譽度較高的用戶,事后積極催收賬款,加速資金回籠,增強企業抵抗財務風險的能力。
在后危機時代,企業的財務風險仍然沒有減弱,因此還需不斷對企業財務進行監測與預警。企業運用適當的方法進行財務預警是企業防范財務風險的有效途徑。
(1)試用“阿爾曼”模型進行預警。這種方法是由美國愛德華·阿爾曼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來的基于多元判別模型的財務預警系統[3]。

式中:x1=營運資金/資產總額;x2=留存收益/資產總額;x3=稅息前利潤/資產總額;x4=企業賬面價值/負債賬面價值。
在該預警模型中,當目標企業的Z 值被測定為大于2.90 時,說明企業的財務狀況良好;當Z 值小于1.23 時,說明企業已經出現財務失敗的征兆;當Z 值處于1.23~2.90 時為灰色地帶,表明企業財務狀況極不穩定。
(2)通過對一些財務核心指標的趨勢和比較分析來進行監測和預警。一般選用的財務指標有:①現金負債比率;②流動比率;③資產凈利率;④資產負債率;⑤資產安全率。通過比較、比率及趨勢分析法總結其各年財務指標的變化趨勢,分析企業目前的財務狀況與以前年度的差異,并與同行業平均指標、同規模的先進企業的指標進行對比來找出差距,判斷其自身的財務狀況,從而對企業償債風險、營運資金周轉風險以及企業的資金流動性風險等進行有效的財務預警。
籌資一直是困擾中小企業發展的一個難題,在金融危機時期,中小企業除面臨生產經營的困境外,融資更是一大難題。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應進行資金需要量預測,盡量減少股東股利的發放,用留存收益融資,同時適當的分散股權,增加權益性融資,而將債券性的融資控制在可接受水平,防止以后出現償債風險。
首先企業應建立、健全現金內部控制系統,加強對現金流量的監控,減少資金的浪費。其次應定期編制現金預算,盡量保持在已確定的最佳現金水平。通過科學規劃現金的流向、流量,使其在使用時間和金額上能夠滿足企業日常營運和臨時事件的資金需要,通過加強內部財務管理來提高資金周轉效率,使其達到最佳使用效果,最終實現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的目的。
企業應盡量減少賒銷的數量和金額,縮短信用期,積極提供現金折扣,盡可能采用預收款或預收部分定金的方式,爭取在一定程度上從源頭上減少壞賬損失。外貿型的中小企業應選擇安全的信用證結算方式,重視出口信用保險,資金允許的條件下加大保險投入,做到事先預防收賬風險。對于已有海外應收賬款,為了降低回收的難度,可采用應收賬款抵押、國際保理業務來實現短期的融資,提前變現應收賬款,減少事后的壞賬損失。
對于資金緊張的企業不建議投資;有一定閑置資金的企業要先評估可供資金量和資金的使用效益,確實符合企業發展需要再進行謹慎投資。盡量避免大規模的長期資產購建,留存一定的資金可以將企業的償債能力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降低籌資風險。避免對外的長期股權、債權投資,減少短期的風險性投資。
[1] 王筱紅.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成因及防范[J].國際商務財會,2009.(1).
[2] 王禮蓉.新形勢下財務風險控制探討[J].經濟研究導刊,2009,(17).
[3] 呂麗,倪國峰.后危機時代中小企業財務風險預警體系的構建[J].中國集體經濟,2010,(1).
F270
A
1005-5800(2010)11(c)-09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