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昊煒
【摘 要】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在為思想政治工作帶來創新機遇的同時又給思想政治工作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和挑戰。本文分析新形勢下高中政治課教學遇到的問題與挑戰,探討了高中政治課教學創新的有效路徑,以期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關鍵詞】新形勢 高中 政治課 教學 創新
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普及,使世界變得越來越小,學生接觸越來越多來自于網絡的資訊,這些資訊或是正面的積極的,或是非主流的,給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給高中政治課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由于網絡信息資源豐富,種類繁多,以及網絡的交互性等特點,也給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育教學帶來了革命性的改善,進一步拓展了思想政治課的外延,給政治課教學搭建了更加廣博的載體。
一、新形勢下高中政治課教學遇到的挑戰
新形勢一上,網絡的開放性、共享性、海量性特征,為高中政治課教學提供了充足的養料,但同時也給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網絡傳播形式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沖擊
網絡很精彩,可以交友、可以購物、還可以生活在虛擬世界里。網絡很無奈,包羅萬象,真真假假,難識廬山真面目,小孩迷上網絡,家長叫苦不喋,像毒品一樣成癮,還催生了戒網癮學校、中心等新行當。不僅如此,網絡已成為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前沿陣地。西方敵對勢力,把互聯網作為制造和散布反華輿論、進行思想意識滲透的重要渠道,境內少數別有用心的人與境外敵對勢力遙相呼應,各種雜音和噪音不時在互聯網上出現。目前西方國家是網絡信息的主要“制造”者。全球80%以上的網上信息是由美國提供的,美國在網絡信息輸出量和信息進口流量指標上都超過了85%,美國等西方國家在網絡信息中的強勢地位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播形成了很大威脅。西方思想和文化在網絡中的傳播目前具有絕對的強勢地位,國際互聯網上的政治霸權主義和文化“沙文主義” 現象表現得非常明顯,這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信息的傳播構成了嚴峻的挑戰。
(二)文化陣地的滲透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挑戰
截止2010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己達4.2億人,互聯網普及率上升至31.8%,這么大的一個陣地,成為了敵對勢力進行文化滲透的重點。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文化產品通過網絡嚴重沖擊著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對主旋律文化的宣傳,美國在全球設立了數量巨大的新聞處和宣傳活動點,不遺余力地進行思想文化滲透。近年來,這些文化據點借助網絡的支持,進一步加強了對我國文化陣地的滲透。這些沖擊將對我國主旋律文化,對我們特別是高中生的世界觀、人生觀、理想信念、道德倫理、民族認同感等產生潛在的扭曲和侵蝕,嚴重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對主旋律文化的宣傳,這對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構成了嚴峻的挑戰。
(三)“信息污染”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的挑戰
現有網絡信息中存在大量的虛假信息、網上黃毒、種族主義、病毒暴力、匿名信等“垃圾信息”,計算機網絡中的道德、倫理危機不斷加重。這些信息與其他媒體同類型的信息相比,往往更具有感觀上的誘惑力,更容易吸引未成年教育對象的注意,更容易給他們帶來多方面的消極影響。高中生長時間“浸泡”在雜亂的信息中,其興奮點和注意力被奇、新、怪、異的信息所吸引,容易喪失應有的信息分辨能力而被“別有用心”的信息所誤導。很多信息還沒有來得及進行理性思考和判斷,就已強行擠入瀏覽者的視線,久而久之就開始左右他們的思想,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構成了嚴峻的挑戰。
二、新形勢下思想政治課創新探索
信息網絡給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帶來的巨大沖擊和震撼,必須要創新思想政治課教學,牢牢把握主動權,形成德育的整體合力優勢,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主動搶占網絡制高點
推進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創新,還要努力改變單純依賴傳統手段的做法,積極占領網絡制高點。當前,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的數字技術、網絡技術,不僅深刻影響了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思想觀念,也深刻影響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環境和內部格局。因此,我們要把開展網絡思想政治工作作為緊迫課題,積極推進思想政治工作手段的創新。要充分認識網絡這一新陣地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特殊作用,消除“網絡不惹我、我也不惹網絡”的心理,進一步利用好、建設好和管理好網絡,積極開展健康有益的主題教育活動,增強網上信息的占有和調控能力。
(二)重視新興媒體的應用
新《課程標準》首次提出了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用具的選擇”問題,要求教師“要恰當地使用電影、幻燈、照片、錄音、錄像及計算機等教具輔助教學”,為思想政治課教學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出了方向性要求。多媒體教學是利用聲、光、電等技術手段,通過事先制作好的動畫、視頻資料取代教師的口講手寫進行教學,更加形象直觀、更具吸引力。以形象生動的直觀方式把抽象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有利于加大信息量,縮短時空距離。
(三)深入開展案例式教學
案例教學法也叫實例教學法或個案教學法,它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研究、鍛煉能力的方法。這種方法在國外非常盛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實效價值。它能創設一個良好的寬松的教學實踐情景,把真實的典型問題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討論,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造能力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極有益處。運用案例教學法可以提供生動,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簡單到復雜的案例,給學生造成身臨其境的感覺,加深感性認識。
參考文獻:
[1]聶北茵.網絡文化:到底這樣認識你——關于網絡文化的對話[N].中國青年報,2000—09—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