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貴
《初中生物新課程標準》指明了中學生物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廣大師生必須盡快更新觀念,及時趕上改革的步伐。因此廣大一線生物教師須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發揮積極性,并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應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全面發展,而這些需要學生能動性的充分發揮才能實現。于是如何組織教學,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實踐創新能力等一系列問題成了生物學教學活動中倍受重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搜集大量資料,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研究對比分析,成點滴心得,與大家共勉。
一、教師角色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
教師在新課程中的最大的變化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教師職責的轉變,要求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率和有創造性的活動,強調師生間的互相了解、互相影響,強調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的激勵、鼓舞。而要適應這一轉變,教師角色必須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教師要有更大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來面對他們的工作。
教師作為促進者、引導者,其角色行為表現為:首先,教師要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可通過提示、點撥、指導自學等方式幫助學生確立適當的學習目標。“親其師而信其道”,學生常常是從喜歡上某位教師開始,而后喜歡上一門課程的。課堂上教師的語言、目光、神態表露出對學生的信任和期待,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信心,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學習品質的差異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學習的狀態和情緒,精心設計一種融融的意境,鋪墊一份厚厚的情感,為明理作充分預熱,十分必要。其次,教師要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生物是一門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密切的學科,有大量的實際事例摸得著,看得到,都是創設情境的好材料,有利于激發學習的激情。如利用多媒體投影儀展示有關生物的多樣性、瀕危動物、環境被破壞的圖片在學生充滿渴求的目光中,我也不失時機地進行了講解。
二、學生學習方式由被動轉為主動,學生的角色定位也跟著改變
新課程環境下的教學是以學生的學為中心的教學,其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理論。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注重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培養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而探究性學習改變了學生的角色定位,這就要求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發現、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解決問題。指導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變“學知”為“思考”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質疑代表學生的思維能力,說明學生能夠從教師講述中解脫出來,以自己的知識結構為主體,進行正確的思考和判斷,從而提出問題。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與設計者,應強調學生由專注聽講、被動接受轉向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由重視記憶、模仿、復現轉向重視同化、理解、創造;由只重視書本知識轉向運用知識、加強實踐活動;由只重視間接經驗轉向重視直接經驗,加強經歷、體驗和感受。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懷疑意識、反思意識和批判意識,鼓勵學生敢于質疑讓學生對問題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見解,鼓勵學生對教師、對同伴的超越,贊賞學生具有獨特性和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透過現象尋找、掌握本質,培養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使學生成為學習上名符其實的主人。
教學中把要學習的內容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最大限度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三、精心選擇教學策略,設計教學過程
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學行為的改變上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探究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教師要保證和促進學生學習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學設計過程中要把握好學情,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恰當地選擇教學媒體、教學策略;備課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課程觀,以課程標準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并做好課后反思。在學生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并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與學生一道尋找真理。因而,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豐富課程的過程。只有這樣教學才能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
教學過程是一個結構復雜、千變萬化的系統。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一方面要準備充分,另一方面要有臨場應變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應不斷地從學生學習中取得反饋信息,了解教學情況,并相應調節教學的內容、難易、進度、方向,使學生忙而有序、忙有所獲。不能因為害怕各種隨機事件發生,而扼殺學生的發言和提問。雖然教師退居二線成為課堂教學的旁觀者,但是對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要求更高。如在講述生物進化歷程時,筆者引導學生比較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的心臟結構,有位同學卻標新立異把有些無脊椎動物的心臟拿來比較,并得出動物的心臟是由無到有,由多到少,由簡單到復雜的結論,這是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筆者捕捉到這一信息,鼓勵這位學生向全班同學闡明自己的觀點。該同學的觀點引起全班的一次大討論,這次討論加深了學生對生物進化論的理解,有助于學生生物進化思想的形成與發展。成功的反饋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強有力手段,它能夠使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激起追求更大成功的欲望與信心,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從而減少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其次,學生通過觀察、記錄,并且動腦筋去比較、分析和思考,不僅獲取了新的知識,而且學會了探求新知的方法。在引導學生積極探索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予鼓勵,這種做法能夠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創新潛能得到激發。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時代前進的必然,深化教改的的必然,素質教育的必然,是基礎教育內涵提升和現代化進展的必然。課程改革需要教師在教學實活動的全過程中去探索、研究和實施。教師在課改中應變演員為導演,變主角為配角,承擔起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示范者的重任,應盡快更新觀念,轉變角色,更好地推動我國的課程改革朝縱深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