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杰,高長元
(哈爾濱理工大學 管理學院,哈爾濱 150080)
虛擬人力資源是一個相當大的概念,從廣義上來講,虛擬人力資源可以指具有虛擬特性的具體的人力以及具有虛擬特性的人力的管理系統。從狹義上說,虛擬人力資源可以代指虛擬人才和虛擬員工。隨著人力資源管理職能的變革,傳統的指揮和考勤對于那些在家工作、在虛擬辦公室工作或在地球另一端按合同完成任務的員工來說已經是無能為力了,“出勤考核”必須讓位于注重工作效果的新型虛擬人力資源績效評估方法。虛擬人力資源管理代替傳統管理就成了歷史的必然。為此有必要建立虛擬人力資源績效評價模型,并對虛擬人力資源績效評價系統進行設計。
(1)明確決策問題的性質和目的,對問題進行細致的分析,準備基礎數據和詳細資料。
(2)根據評價指標體系將虛擬人力資源工作評價的層次模型模塊化。
(3)確定評價方法,實施評價工作。
(4)綜合決策者的判斷,確定決策方案相對重要性的排序,做出決策。
根據虛擬人力資源的特點和有關工作條例,制定的指標體系按照三個大的方面:基本素質、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績。具體方法是將這三個大指標又細分為若干評價因素并劃分不同的等級,構造出不同的層次分析模型。下面將虛擬人力資源績效評價系統模塊化(見圖1):
第一模塊:虛擬人力資源績效評價模塊。
第二模塊:基本素質評價模塊。

圖1 虛擬人力績效評價模型的模塊化結構
第三模塊:工作能力評價模塊。
第四模塊:工作成績評價模塊。
在對虛擬人力資源工作進行綜合評價時,由評價人員聽課檢查填寫問卷調查表,每一項指標評價分優、良、中、差四個級別,分值分別對應為100、80、60和40。通過統計分析法建立評價矩陣,進行計算得到每一項定性指標的相應分值,使評價指標數量化。
本系統屬于一種專用的決策支持系統。作為專用決策支持系統,它必然涉及到專業應用領域的相關知識。本系統正是在虛擬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上,應用相關知識、技術和經驗,并考慮實現一些具有實際決策意義但目前尚未很好實現的決策功能,明確決策支持系統的目標和任務,以此建立虛擬人力資源工作評價決策支持系統的功能結構。另外,使用決策支持系統必然要引入眾多的數據處理模型,因而還需要強大的模型技術,這是決策支持功能賴以實現的主要工具。本系統的模型技術主要集中于對評價數據進行分析的各種綜合模型、評價模型。

圖2 虛擬人力資源績效評價決策支持系統主要基礎技術
虛擬人力資源工作評價決策支持系統主要基礎技術(見圖2)。
2.1.1 虛擬人力資源績效評價技術
虛擬人力資源績效評價技術是指對虛擬人力資源工作進行測量、評價、分析的方法。主要研究評價者應從何角度進行評價,應對哪些內容進行評價,各評價內容間的權重應如何分配,評價工具應如何設計,評價中應如何與各相關人員進行溝通,由誰來進行評價,如何使用評價結果,評價過程如何管理等。
2.1.2 決策支持系統技術
決策支持系統技術是一種通過人機交互,解決半結構化、非結構化管理問題的計算機輔助決策技術。不同于MIS只能解決結構化問題,它能解決半結構化問題,直接為決策服務,且更注重效果。決策支持系統的結構有許多種,常見的有二大類:一類是以模型庫為核心的傳統的決策支持系統;另一類是以數據倉庫為核心的新型決策支持系統。在實際應用中兩類系統的區分并不嚴格,一個決策支持系統既可以有明顯的數據倉庫,也可以有明顯的模型庫系統,兼收并蓄兩大類技術的優點,比如采用數據倉庫技術提升原有的數據庫技術,在數據倉庫的基礎上使用各種數據挖掘模型進行數據分析。形成DW+DM+MB的新型綜合決策支持系統技術。虛擬人力資源工作評價決策支持系統是決策支持技術在虛擬人力資源工作評價中的應用。
2.1.3 評價技術分析模型
模型方法是評價決策支持系統功能得以實現的關鍵技術,無論是獨立的模型庫系統還是已經融入到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技術中的模型分析方法,分析模型的質量是區分決策支持系統質量的重要指標。分析模型是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抽象,人們通過對模型的認識來增加對復雜問題的理解和處理。決策支持系統中使用的模型主要是數學模型和數據處理模型。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數學分析模型,指用數學方法對系統進行分析模擬的方法。它是對處理過程的一種高度概括。模型形式一般有:方程形式、算法形式、程序形式。
本系統主要是針對虛擬人力資源而設計的,旨在對虛擬人力資源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基本素質、工作能力、工作成績等)做出相應的評價。同時此系統是靈活多變、易移植的,它可以通過改變其評價指標,移植到不同部門、企業對員工進行評價,以掌握單位人員的工作情況,提高單位的管理水平,改進工作中的不足,促進單位工作的良好發展。
本系統目標在于方便決策者對一些特定的時間依據此系統做出正確的決策或對員工進行科學的管理。從而建立動態系統結構使系統資源不斷更新,保證了數據的有效性。在功能上要求:(1)有友好的界面提示,便于用戶使用。(2)使模型能組合和重復使用,以提高開發和管理效率。(3)能按用戶要求,通過數據的輸入或調用,實現多種方法的評價結果排序。(4)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適用性。
在結構上要求:(1)綜合評價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的綜合集成,方便用戶選擇指標數據與評價方法組合成系統結構。(2)程序設計按照各功能模塊逐步細分,使之程序化、結構化,便于修改和功能的擴充。(3)有較好的完善性維護功能。(4)系統設備維護功能。可進行數據整理、備份、系統恢復等維護,還可設置通行口令及操作權限,對數據信息進行加密。
本系統功能是多層次、多方面的。單就虛擬人力資源工作評價來說,不是根據一、二個方面考查的,而是通過多個層面考查的。這樣才能反映出虛擬人力資源的綜合水平。而且決策者也可根據具體需要從一個或幾個方面對虛擬人力資源進行評價,進而做出決策。例如,評選技術能手,評選技術帶頭人,指定虛擬企業員工的培養計劃等。本系統的可變性更為重要。虛擬企業在不斷發展,對虛擬企業員工的自身素質和專業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如果用幾年不變的一種評價模式和評價指標來評價虛擬企業員工的工作,不僅起不到提高虛擬企業員工管理水平的目的,而且可能會有相反的作用。因此評價指標要隨著虛擬企業的發展方向以及實際需要不斷地進行變更。

圖3 虛擬人力資源績效評價的系統運行結構
系統中不僅是評價的指標可以變更,同時,評價的算法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要求做相應調整。何時用層次分析法,何時需要加權平均處理都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系統具備這樣的功能,用戶或決策者不需要太多的計算機知識便可以進行人機對話。
虛擬人力資源績效評價系統的運行結構:(如圖3)。
在用戶層面上,該結構擴大了用戶的范圍,便于更多的人使用。同時加入系統管理員定期對系統進行維護與更新,當系統出現故障時,系統管理員負責檢修。
當決策者在做決策或管理者對人員進行管理時,一定要有相應的依據,這里模型計算為用戶提供了良好而準確的依據。而且管理員在維護系統時,可以對模型計算部分做相應的調整。系統中模型的計算來源于相應的數據和對應的公式,數據來源于不斷更新的數據庫,公式從方法庫中選取,處理什么樣的數據,要選擇合理的公式。
數據庫是整個系統的核心部分,對數據庫的維護與更新是很重要的。數據庫中存儲著大量的數據,它的主要來源有三方面:一是舊的數據。我們做判斷時不能只看現狀,而要看一個事件的發展情況,因而離不開舊的數據。二是新數據。決策者要作決策或進行判斷,新數據是非常關鍵且不可缺少的。新的數據是數據庫的新生力量,只有不斷地加入新的數據,不斷地對數據庫進行擴充,才能為決策者提供更有利的決策依據。三是外部數據。決策者要進行科學性的、有發展性的決策,還要了解外部環境的發展情況,與其虛擬企業的情況相比較,發現長處與不足,才能制定科學、有效的發展策略,因此外部數據是必不可少的。對以上三種數據的采集主要是面向管理者、同事、專家等等。將從不同角度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綜合,這樣做出的評價才更科學、更合理。現階段,獲取數據的主要途徑是通過網絡、郵件和調查表,隨著時代的發展,會出現更先進、合理的途徑來獲取數據資源。
[1]邱東.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的系統分析[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1.
[2]楊開英,余世浩.綜合評判數學模型的探討與應用[J].武漢工學院學報,1991,(1).
[3]蔡斌.人力資源測評決策支持系統研究[D].碩士論文,復旦大學,2001.
[4]Saaty T.L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New York:McGraw-Hill,1980.
[5]向小東.模糊AHP法及其在人才評價中的應用[J].四川工業學院學報,2002,(1).
[6]楊綸標,高英儀.模糊數學-原理及應用(第三版)[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
[7]黃維海.績效考評的層次分析和模糊綜合評判法模型及其應用[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04,21-24.
[8]暴奉賢,陳宏立.經濟預測與決策方法[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1998.
[9]高洪深.決策支持系統(DSS)—理論*方法 *案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
[10]李向陽,王顏新,項同德.虛擬企業組建模型化的框架[J].管理科學,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