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英凱 ,潘 瀅,袁華劍
(四川大學a.工商管理學院;b.吳玉章學院;c.經濟學院,成都 610064)
日本在資源相對貧乏的情況下,經濟在二戰后快速發展,究其原因,除了日本人民的辛勤勞動外,可能主要與大量的來自不同渠道的對科學技術研究的投入,推出具有創新性的產品有緊密的關系。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為了經濟的發展,提出了科技立國的戰略,開始加強基礎研究,增強知識的積累,大幅度增加科技經費的投入。
本文將在眾多學者研究的基礎上,基于科技投入促進經濟增長的理論和實踐,計量實證分析日本科技投入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獲得日本經濟發展過程中如何通過科技投入為日本經濟帶來益處,促進日本經濟增長的,以其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
在本文中,采用GDP和RD分別作為經濟增長和科技投入的變量。因為科技投入到技術進步,再到生產率的提高不一定在一期內就能完成,因此,為了反映本期和以往(前P-1期)的科技投入R&D對經濟的影響,建立計量經濟模型

其中,變量LNGDP和LNRD分別是對變量GDP和RD取對數,其目的是降低異方差帶來的影響。
考慮到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到1990后,進入了經濟不景氣時期,科技投入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可能會發生變化,于是,本文引入一個虛擬變量D,建立的計量經濟模型為

其中,虛擬變量D在1990年前,包括1990年取值為0,之后,取值為1。
本文采用1970~2006年之間的日本GDP和R&D數據分別作為變量GDP和RD的時間序列數據,數據根據《日本統計年鑒》以及日本文部科學省《平成元年版科學技術白書》整理所得。
對LNGDP和LNRD數據序列作圖,如圖1和圖2所示,可以看出在1991年附近有結構性突變,因此,虛擬變量的選取和取值、以及模型2都應該是恰當的。
(1)平穩性檢驗
為了避免非平穩時間序列變量可能會產生 “偽回歸”現象,在對模型(2)進行估計之前,有必要對LNGDP和LNR&D數據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本文采用ADF單位根檢驗進行平穩性檢驗,檢驗過程中采用赤池信息準則(AIC)確定變量的滯后階數,檢驗結果由表1所示。
從表2給出的平穩性檢驗結果可以看出,序列LNGDP和LNRD的ADF統計量都小于對應的1%臨界值,說明序列LNGDP和LNRD都是平穩的,為I(0)序列。
(2)科技投入與經濟增長關聯的計量實證分析
由于LNGDP與LNRD都是平穩序列,因此,可以直接采用OLS法對其進行估計。但直接對模型2進行估計存在多重共線性的問題,于是,本文分別把滯后變量作為解釋變量,估計的計量經濟模型為


圖1 LnGDP的趨勢圖

圖2 LnRD的趨勢圖

表1 ADF單位根檢驗結果
其中,p 為滯后的階數(p=0,1,2…),此時 p 的確定方法為逐階引入,直至不顯著為止。經逐步引入后發現,直到引入到15期左右的時候,科技投入依然對經濟增長有顯著影響,鑒于篇幅所限,本文只報告前3期的估計結果。模型(3)的前3期的估計結果如表2所示。
從回歸結果p值來看,滯后前3期的所有參數的估計值都在1%的水平下顯著,且日本的科技投入對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判定系數R2都接近1,說明模型的擬合優度非常高。然而,D.W統計量都很小,通過D.W檢驗得出存在1階序列自相關。為了檢驗是否存在更高階的序列自相關,采用了拉格朗日乘數檢驗,即LM檢驗,檢驗結果顯示滯后2期時,存在序列自相關。因此,本文采用廣義差分法來消除序列自相關,即對模型(3)進行估計。

于是,運用廣義差分法得到如表3所顯示的估計結果。
從表3給出的回歸結果來看,LNRD的系數都為正,且都在1%的水平下顯著說明日本的科技投入對經濟增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促進作用不僅表現在當期,前幾期的科技投入對當期的產出也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這就說明了科技投入產生的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持久的,總的來說,轉換為生產力的科技成果的生命周期比較長,如前所述,即使滯后到15期左右,科技投入對當期的產出仍然有促進作用。
從滯后0期到滯后3期的LNRD的虛擬變量的值及其顯著性來看,除了滯后1期時,在統計意義下不顯著外,1991年后日本科技投入的產出彈性都出現了下降。但總的來說,科技投入的產出彈性還是為正,如滯后2期時,科技投入的產出彈性為0.650-0.346=0.304??梢钥闯?,1991年后,日本的科技投入在前期每增加1%,當期的產出彈性就上升0.2%-0.3%。
從表3給出的回歸結果也可以看出,在1991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之前,科技投入的產出水彈性更高,大約在0.5%-0.6%之間。在“廣場協議”簽訂之前,日本制造的產品如汽車、電子產品等高科技產品遍布全球,在這段時間內,日本的科技投入確實具有了較高的產出水平。然而,“廣場協議”的簽訂迫使日元大幅度升值,給日本的以出口為導向的產業產生巨大的影響,極大地影響了日本產品的出口,特別是在1991年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后更是如此,在此之后,日本的科技投入就具有了較低的產出水平,盡管如此,從回歸結果看,日本的科技投入對日本的經濟增長還是一致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表2 模型(3)的前3期的估計結果

表3 廣義差分估計結果
本文通過計量實證分析得出,科技投入對日本的經濟增長產生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不僅在日本的經濟繁榮時期,日本的科技投入對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即使是在日本經濟出現不景氣時,科技投入仍舊對經濟增長產生顯著的積極作用。因此,中國要借鑒日本的科技立國的戰略思想,科技與金融相結合,加大科技投入,改變經濟增長模式,通過科學技術促進經濟發展。
[1]Romer,P.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
[2]Lichtenberg,F.R.R&D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Productivity Differences[C].NBER Working Paper,1992.
[3]劉孟洲.八十年代日本的科技政策、科研投入及科研活動[J].日本研究,1994,(2).
[4]魏龍.日本實施科技創新立國發展戰略的措施[J].技術與創新管理,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