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麗
(焦作衛生學校,河南 焦作 454001)
“你眼中的化學課”調查分析
王秀麗
(焦作衛生學校,河南 焦作 454001)
化學課;調查;分析
在衛校化學課教學中,筆者對學生進行了一次“你眼中的化學課”問卷調查,以了解目前學生對化學課的態度及化學學習行為、想學習的化學內容等,為化學校本教材的編寫和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
1.1 問卷一:學生對化學課的態度及化學學習行為(見表1)
由表1可看出,只有33.0%的學生認為化學課非常重要,7.0%的學生認為化學課不重要。產生這種認識的原因:一是學生初中學習的化學內容較少且學習時間短;二是專業課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化學知識的要求降低。僅有6.0%的學生能經常預習,42.0%的學生課后從不復習,這說明學生學習化學的方法不當,學習主動性不強。在學習過程中,80.0%的學生自己學習、不和其他學生討論相關問題,這提示教師應在課堂營造討論氛圍,讓學生在互幫互助中共同提高。對化學課喜歡程度一般的學生占59.0%,對于這部分學生,如果教師能夠正確引導,可以使其提高學習興趣,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遇到聽不懂的內容時選擇放棄的學生占48.0%,這是由于衛校學生大多是中考落榜的低分段學生,其化學基礎普遍較差,不懂和不知道的內容較多,以致學生不知從哪問起,也不好意思問。因此教師應多與學生溝通,主動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難。73.5%的學生想做化學實驗。通過實驗學習化學知識,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能使其透徹理解、深刻記憶所學知識,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做實驗。
1.2 問卷二:學生想學習的化學內容(見表2)
由表2看出,想學習安全小常識的學生占73.2%,想學習食品中的化學知識的學生占65.3%,想學習與醫學有關的化學知識的學生占80.1%。從以上3項結果可以看出,學生的興趣主要集中在與生活和醫學有關的知識上。因此化學教學與教材編寫應與學生興趣相結合,增加或延伸學習內容。
想學習化學新動態的學生占50.1%,想了解化學家的故事的學生占53.2%。這2項說明學生比較關注最新的科技發展趨勢、喜歡聽故事,教師可通過講解化學家不屈不撓的探索精神等,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精神。
學生最不想學的化學內容中,化學方程式占89.8%,物質的量占51.2%,有機物的結構與性質占80.1%,化學平衡占56.3%,化學元素占67.9%,元素周期律占73.5%,溶液占54.9%。這說明對于較為復雜的理論及計算,學生存有畏難情緒,其主要原因是學生的化學基礎較差,對這些抽象內容難以理解。

表1 學生對化學課的態度及化學學習行為

表2 學生想學習的化學內容
1.3 問卷三:你最希望刪去的內容是什么
1.4 問卷四:你最希望增加的內容是什么
90%以上的學生要求減少過于復雜的理論和計算,89.0%的學生要求增加與醫學和生活有關的化學知識,這表達了學生希望在專業學習和生活中學習化學的愿望。
2.1 課程定位
當今世界各國的化學教育,尤其是基礎化學教育都十分關注公民每天接觸到的營養和食物、環境保護、水資源和能源、材料和資源等諸多所謂的“公民問題”[1]。因此,針對衛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要把化學課教學從單純為醫學專業課服務轉變為培養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從學生已有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情景中學習化學,幫助學生從科學技術和社會相互聯系的視角認識化學[2],把化學基本概念、理論應用于社會生活和醫學專業教學中,突出知識的應用性。
2.2 教材內容
編寫教材內容時,應注意以下幾點:(1)注重生活的需要,如食品安全教育、人身安全教育等;注重社會生產和自然環境保護的需要,如有害、有毒物質介紹等。(2)注重醫學專業的需要,如抽象的化學理論與醫學知識的聯系等。(3)注重化學實驗的趣味性,可用學生感興趣的合適材料來替換學生不感興趣的實驗材料,如用熒光棒替代硫代硫酸鈉和硫酸完成溫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實驗。(4)注重人文教育。(5)注重對初中化學知識的復習。
2.3 課程內容
選擇教學內容時要緊跟時代步伐,將社會的一些重大問題及時滲透到化學教學中。如以2008年發生的“三鹿奶粉事件”為背景,適時介紹三聚氰胺,擴大學生知識面,使學生能把所學的化學理論知識與實際更好地聯系起來,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和熱情。
2.4 教學方法
教師在教學中不應過于重視結果,而應關注教學過程。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1)要引進各種先進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優化教學過程,使化學的教與學處于生動、形象的環境中。(2)要以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的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學生感到教學內容生動有趣。教師要善于引導和激勵學生,如經常使用“你能用幾種方法解決這個問題?”“誰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請你來試試,好嗎?”之類的語言。(3)要注重師生互動,把單向的知識傳授變為多向互動。師生之間有質疑、辯論和解釋,允許保留不同意見,不貶斥,重誘導[3],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重在教給學生方法,培養學生思維能力。(4)要注重創設提問環境。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由重視啟發學生回答,轉變成重視啟發學生提問。教學中除巧問善誘外,還應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及時評價,并給予不同水平學生表現的機會。(5)要培養良好的師生關系。美國著名教育家曾做過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學生最喜歡的是對其態度友善的教師。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熱愛學生、信任學生,教師的愛要灑向全體學生,讓所有學生都感受到教師是真心實意地希望他們成才,以獲得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和愛戴;其次,教師要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情境,教師如果時常面帶笑容,學生會感到輕松愉快,從而增強學習興趣。(6)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具體可分為2個方面:第一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第二著重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訓練。(7)要以情感教學。德國偉大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我們認為,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而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沒有生氣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教師要精心設計情感教學,以知育情、以情促知,提高教學藝術,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形成最佳的教學狀態,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1]劉知新.化學教學論[M].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祖浩.關于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的若干問題[J].化學教育,2002,23(7):15~19.
[3]廖強.山區學生初學化學困難的調查與對策[J].化學教育,2002,23(3):27~29.
G465
B
1671-1246(2010)03-0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