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金環
(宿州衛生學校,安徽 宿州 234000)
角色置換法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范金環
(宿州衛生學校,安徽 宿州 234000)
目的探索適合中職護生的實驗教學方法,提高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效果。方法將2008級2個護理班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對照班采用常規教學法,實驗班采用角色置換法。采用技能考核方法對2班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結果實驗班技能考核成績優于對照班。結論角色置換法能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增強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縮短教學和臨床護理實踐的距離。
角色置換法;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
中等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具有一技之長的實用型人才,必須加強基本技能培養[1]。護理學基礎是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護理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程[2]。護理技術是護理學基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常常作為評價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指標。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年齡小,基礎知識較差,信心不足,動手能力及人際溝通能力較弱。這與中職護理專業的培養目標不相適應,嚴重影響培養目標的達成。因此,筆者將角色置換法引入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
1.1 對象
2008 級中職護理2個班,每班65人,全部為女生,均為中考統招生。根據學生入學成績,在相同分數段隨機分班。一班作為對照班,另一班作為實驗班。實施教學前,將各班學生隨機分組,每組 4~5 人。
1.2 方法
(1)護理學基礎課堂講授與護理技能示教方法2個班相同。2個班均由同一教師任教。
(2)對照班采用常規教學法,即教師針對操作內容編制病例,進行示教,學生分組在模型人身上練習。實驗班采用角色置換法。具體方法:教師編制病例,進行示教后,由每組學生自行設計并討論不同年齡、性別與疾病的情境。讓學生互為“病人”和“護士”,2人為一組互相練習,或3人為一組循環練習。“護士”除要給“病人”操作外,還要隨時與“病人”溝通,了解“病人”需求,并解答“病人”的問題。操作完成后,互談感受,然后互換角色。對部分內容在教學中提出假設,設置干擾因素,根據不同情況,進行不同解釋。護理操作中,凡是可以真人真做的,如口腔護理、鼻飼法、各種注射法、輸液法、吸氧等,都讓學生親身體驗。但也有一些操作如導尿、灌腸、洗胃等,只能在模型人身上練習。這就造成無法溝通的弊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采取給模型人配音方式,即在模型人身上操作時,“病人”站在床頭,“護士”進行操作前解釋、操作中指導、操作后囑咐,由“病人”代替模型人與“護士”溝通。
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結束后,選出具有代表性的6項護理技能即鋪床、無菌技術基本操作、注射、輸液、吸氧、導尿,根據我校《護理實踐標準》進行考核,結果見表1。

表1 2班技能考核成績比較[n(%)]
由表1可見,實驗班技能考核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班。
3.1 角色置換法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渴求
心理學家認為,學生的心理特點就是容易接受那些生動有趣的東西[3]。如果能讓學生對知識產生好奇心和急于了解的情緒,就會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產生主動求知的欲望。采取病例啟發、學生互扮病人和護士、給模型人配音方式,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其產生渴望了解的心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由此產生。
3.2 角色置換法能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
以往的護理實驗課多是教師給出病例,學生機械地模仿教師在模型人身上操作,不善于思考。采取角色置換法,學生要自編病例、設置情境,并根據病例、情境思考相關問題,如作為“病人”要思考“‘護士’為什么給我做這項操作?這項操作對我有無傷害?”等,作為“護士”要思考“操作前我要給‘病人’解釋哪些內容?操作中我要如何指導‘病人’配合?操作后我要向‘病人’囑咐哪些注意事項?病人可能會提哪些問題?”等。由此,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
3.3 角色置換法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如果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學生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這對他們是一種很大的鼓舞。這種情緒若反復多次出現,學習就會變成一種愉快的過程,從而使學生愿學、愛學、樂學,成為學習的主人。角色置換法把具體內容設置在特定情境中,當“護士”為“病人”完成操作時,會有一種成就感,從而體驗到成功的樂趣。
3.4 角色置換法能鍛煉學生的膽識,增強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心理學家莫雷諾認為:角色置換是一種心理挑戰。它讓人暫時置身于對立面及他人的社會角色,并按照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態度行事,以增進人們對他人社會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通過感受的反饋,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4]。因此,采用角色置換法,既鍛煉了學生的膽識,又增強了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
3.5 角色置換法能縮短教學和臨床護理實踐的距離
采用角色置換法,學生可邊做、邊看、邊聽、邊想,手、腦、眼、耳并用,尤其是“護士”要特別注意體現出護士規范的站、立、行、走姿勢,與病人的交流技巧以及在操作過程中的“愛傷”觀念等,認識到“護士形象應該是這樣的”“臨床上的護士原來是這樣工作的”,使其產生職業自豪感,縮短教學和臨床護理實踐的距離。
[1]葉素芳,賈奎壽.知識·能力·做人——談中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素質教育內涵[J].衛生職業教育,2001,19(7):12.
[2]李曉松.護理學基礎[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3]胡月琴.采取歸納總結法培養高職學生內護學習能力[J].衛生職業教育,2008,26(10):47~48.
[4]陳海容.淺析角色置換教學法引入大學《音樂欣賞》課教學中的應用原則與條件[J].廣東醫學院學報,2007,25(6)45.
G424.1
B
1671-1246(2010)09-0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