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永珍,余水花,屠愛霞,王建福,羅繼文
(1.天水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天水 741000;2.天水市第二人民醫院,甘肅 天水 741000;3.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蘭州 730000;4.天水市麥積區花牛衛生院,甘肅 天水 741000)
村衛生室服務現狀調查及對策
傅永珍1,余水花2,屠愛霞3,王建福4,羅繼文4
(1.天水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 天水 741000;2.天水市第二人民醫院,甘肅 天水 741000;3.甘肅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甘肅蘭州 730000;4.天水市麥積區花牛衛生院,甘肅 天水 741000)
目的了解村衛生室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為村衛生室建設提供科學依據。方法自行設計調查表對天水市麥積區花牛鎮村衛生室進行定量調查,與村醫進行定性訪談。結果共調查34個村衛生室,55名村醫,平均每千農業人口有村衛技人員1.63人,執業(助理)醫師占7.27%,村衛生室平均業務用房面積37.67m2,配置了紫外線消毒燈、體重身高計、治療臺、視力表等醫療設備的村衛生室不足1/4,健康教育、嬰幼兒發育監測等公共衛生服務開展較少。結論應提高村醫業務水平,加大村衛生室基礎建設投資力度,提高村衛生室綜合服務能力。
村衛生室;衛生服務;村醫
村衛生室作為農村三級衛生保健網的網底,直接關系到農民健康。加強和完善村衛生室的服務功能,是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最有效措施。為了解目前村衛生室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為村衛生室建設提供科學依據,2009年8月我們對天水市麥積區花牛鎮村衛生室服務現狀進行了調查。
麥積區花牛鎮34個村衛生室以及在崗的55名村醫。
根據衛生部《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醫療機構基本標準》的相關要求,設計花牛鎮村衛生服務現狀調查表,主要內容包括村衛生室人力資源、基礎設施建設、衛生服務需求、預防保健服務等。根據調查表內容對村衛生室進行調查,定量收集數據,與村醫進行定性訪談。將所得數據錄入Excel數據庫,并進行相關統計分析。
3.1 村衛生室人力資源基本情況
本次共調查花牛鎮村衛生室34個,村醫55人,服務人口33 813人,每千農業人口有村衛技人員1.63人,其中大專及以上與中專學歷分別占調查人數的14.54%和50.91%,初中及以下學歷占21.82%,高中學歷占12.73%;執業(助理)醫師占7.27%,具有鄉村醫生執業證的村醫較多,占調查人數的78.18%;年齡分布為:20~29 歲占 21.82%,30~39 歲占 40.00%,40~49 歲占 7.27%,50~59 歲占 16.36%,60 歲及以上占 14.55%。
3.2 村衛生室基礎設施情況
3.2.1 業務用房 所調查的村衛生室業務用房面積最大120m2,最小 10m2,平均業務用房面積 37.67m2,有 61.76%的村衛生室業務用房面積小于40m2,僅有5.88%的村衛生室有獨立的治療室、診斷室與藥房。
3.2.2 設備配置 現有設備數量最多的是體溫計、鑷子、剪刀、聽診器、血壓計、冷藏包,每個村衛生室都有;最少的是紫外線消毒燈、體重身高計、電腦、治療臺、資料柜、電冰箱、視力表、宣傳欄,配置了這些設備的村衛生室不足1/4??梢姶逍l生室設備配置嚴重不足(見表1)。
表1 2009年天水市麥積區花牛鎮村衛生室設備配置調查表
3.3 村衛生室業務開展情況
所調查的村衛生室均有能力開展常見病診斷、輸液、打針等基本醫療服務以及傳染病監測、兒童預防接種等公共衛生服務。但受生活所迫,村衛生室更重視診療工作,村衛生室的藥品收入占全年業務收入的85%以上。開展比較少的工作主要是公共衛生服務,如健康教育,嬰幼兒發育監測,飲食衛生、環境衛生、職業衛生監測等。
村衛生室是農民利用醫療衛生服務的第一接觸點[1],村衛生室的建設直接關系到農村預防保健體系的正常運轉。調查顯示,花牛鎮平均每千農業人口有村衛技人員1.63人,高于《2006年中國衛生事業發展情況統計公報》公布的全國每千農業人口有鄉村醫生和衛生員1.11人的平均水平,人員數量已能使村衛生室基本醫療服務順利開展,但缺乏滿足工作需要的村醫。被調查的55名村醫中大專及以上學歷者僅占調查人數的14.54%,而沒有參加系統醫學專科學習的高中及以下學歷者占調查人數的34.55%。要提高農村衛生服務水平,首先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應通過多種途徑改善農村衛生人才缺乏的現狀。
村衛生室的業務用房以及基本醫療設備配置嚴重不足。調查發現,平均每個行政村的衛生室業務用房面積為37.67m2,遠低于1998年全國第二次衛生服務調查的平均水平,也低于部分地區的平均水平[2]。有61.76%的村衛生室業務用房面積小于40m2,個別村衛生室僅10m2,完全不具備開展醫療服務的條件,更談不上規范開展醫療衛生服務。另外,村衛生室基本醫療設備匱乏,如紫外線消毒燈、體重身高計、電腦、治療臺、資料柜、電冰箱、視力表、宣傳欄等設備嚴重不足。受設備限制,大多數村衛生室的綜合服務能力較低,影響了村衛生室的發展。有關調查顯示,61.4%的農村居民選擇村衛生室作為第一就診地點[3]。因此,政府必須加大對村衛生室的資金投入,改建或擴建陳舊衛生室,增加基本醫療設備的配置,全方位提高村衛生室的服務能力,以保證村衛生室完成初級衛生保健工作,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村衛生室是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的最基層單位,承擔著傳染病疫情報告,計劃免疫,婦幼保健,健康教育,常見病、多發病的一般診治和轉診服務等工作,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的前沿,因此要加強村衛生室的監督管理,使村級衛生服務質量的評估、管理與監督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制定切實可行的考核制度,定期進行督導檢查,重點對村衛生室的操作規程、合理用藥和一次性醫療用品、醫療器械消毒進行監督檢查,規范村衛生室的服務行為,保證農民就醫安全;同時將疾病預防、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服務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通過反復的督導檢查促進村衛生室提高綜合衛生服務質量。
[1]梁萬年,饒克勤,常文虎.衛生事業管理學[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2]于長謀,高博,劉丹萍,等.四川省貧困地區村衛生室(站)衛生服務能力現況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06,33(8):1399~1402.
[3]尹愛田.村級衛生機構在中醫藥服務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05,21(7):442~445.
R197.62
B
1671-1246(2010)09-01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