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松,林 杰
(黑龍江省衛生學校,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6)
《護理專業設置標準》的研究與探索
李曉松,林 杰
(黑龍江省衛生學校,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6)
《護理專業設置標準》的研究過程分為學習提高、轉變觀念和實施完善3個階段。《護理專業設置標準》突出了“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新型職業教育理念,細化了有關專業設置標準的具體要求,將原來的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崗位能力升華為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專業能力。其研究指導以護理崗位需要為依據,梳理出專業職業能力體系,明確了培養目標,為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指明了方向;該研究促進了護理專業建設,起到了引領作用,促使學校辦學水平整體提高;推動了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和專業教學水平的全面提高。
護理專業;《護理專業設置標準》;研究
我校是黑龍江省教育廳重點課題《護理專業設置標準》研究的主要參與單位,在省教育廳職成處與省教育學院的領導與支持下,歷經8年的實踐和探索,中等職業學校護理專業專業設置指導方案即將在全省實施,現將研究過程和體會報告如下。
研究過程可概括為3個階段,2000~2003年為學習提高階段,2004~2005年為轉變觀念階段,2006~2008年為實施完善階段。
1.1 學習提高階段
2000年,為貫徹落實教育部職成司《關于印發〈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和〈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管理的原則意見〉》,省教育廳于2000年9月10日下發了“關于印發《黑龍江省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與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文件的附件中提供了專業設置標準的框架,分6個部分,一是專業社會需求,二是教學文件及教材,三是教師隊伍設置標準,四是實驗、實習、實訓設施、實習場所設置標準,五是圖書資料設置標準,六是教學管理。根據這一框架,我校以護理專業為試點,起草了《護理專業設置標準》的初稿。
2001年10月29日,省教育廳舉辦了《專業設置建設要求》的評估培訓班,培訓目的是集中力量制定專業設置標準。要求專業設置標準建設搞好4個材料,一是本校某專業的設置標準,這就是后來的黑龍江省衛生學校《護理專業設置標準》;二是修訂了本專業能力體系的教學計劃,即后來黑龍江省衛生學校護理專業教學計劃;三是制定本專業實踐技能考核標準,即后來的黑龍江省衛生學校護理專業實踐技能考核標準;四是實驗、實習、實訓基地的設備、設施設置標準。我們仔細審視了初稿,結合我校護理專業的教學實踐對初稿進行修改,制定出黑龍江省衛生學校《護理專業設置標準》,并以此為依據規范我校護理專業教學、實訓、實習、考核環節。
1.2 轉變觀念階段
2004年7月2日,省教育廳下發了《關于召開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標準制定和教材編寫工作研討會的通知》,7月18~20日召開了“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標準制定和教材編寫研討會”,與會的各位專家、學者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通過交流我們發現研究中的不足和缺陷,進一步完善了《護理專業設置標準》。
2004~2005年,職業教育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文件,護理專業被確定為技能型緊缺人才專業,“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新型職業教育理念極大地促進了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正是在這種形勢下,省教育廳先后下發了《制定省中職學校專業設置標準細則》和《關于制定黑龍江省職業院校專業設置標準的指導意見》2個文件,進一步細化了有關專業設置標準的具體要求,并將原來的基本能力、專業能力、崗位能力改為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專業能力。
能力的新提法對研究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學習以及參加有關職業教育研討會,我們逐漸明晰了什么是職業能力及其劃分,即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專業能力。特別是《職業教育與培訓——學習新概念》一書引入德國的職業教育新理念,使我們茅塞頓開,在深入學習的過程中,轉變了觀念,進一步加深了對方案的認識和理解。之后我們按照新的要求很快完稿。在這次《護理專業設置標準》修訂和對照中,我們針對能力體系的具體內容進行了詳盡探討和論證,并深入醫院臨床進行調查,獲得許多有價值的資料。
1.3 實施完善階段
2006~2008年,我們將《護理專業設置標準》的內容與學校的課程改革緊密結合,并應用于教學中進行檢驗,從理論到實踐、又從實踐到理論,反復驗證、修改,不斷完善。
2.1 專業課程與專業能力的銜接
受傳統醫學教育模式影響,教師在教授專業課時更關注知識目標的達成,強調知識的完整性,而對專業能力目標的形成認識不夠。專業能力形成涉及很多要素(見圖1)。

圖1 護理專業能力形成過程
要實現專業課程與專業能力的銜接,就要讓教師清楚每一門課程所要打造的能力是什么,這個能力在該課程中如何形成,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形成,形成的能力達到什么水平,與培養目標是否一致。沿著這樣的路徑,我們先在專業核心課程中開始實施(見圖2)。
2.2 職業能力與考核標準的銜接
護理專業職業能力的形成更多是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即學生在學習后能獨立完成相關護理操作。因此,在校期間應強化技能訓練,特別是仿真模擬訓練。2004年我們依據《護理專業設置標準》中的職業技能考核標準模板制定了我校專業核心課程的技能考核標準,并對學生職業能力逐一進行考核,對未達標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反饋訓練,直至其達標。同時將該標準融入實踐教學,在教師的集體備課中逐一對操作細節進行反復推敲,結合臨床實際,使其更貼近護理崗位的要求。
2.3 職業能力與課程設置的銜接
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依據之一是專業教學計劃,而專業教學計劃的核心問題是課程設置。要實現課程設置與職業能力的銜接,就要從職業能力的分解入手。我們以任務引領型方式分析了護士的職業能力。例如對婦產科護士的職業能力分析如下。
(1)婦產科常見疾病患者的評估和護理能力——健康評估、婦產科護理。
(2)應急處理和配合醫生搶救的能力——急救護理、ICU護理。
(3)正確掌握主要護理操作技術的能力——護理學基礎、護理專業實訓技術。
(4)具有職業道德修養和良好禮儀的能力——護理禮儀、護理倫理。
(5)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心理與精神護理、衛生法律法規。
(6)具有溝通和團隊合作的能力——人際溝通、演講與口才、語文。
通過以上分析發現,每一門課程的設置都與職業能力的形成密切相關,而每一門課程都可能在形成某一職業能力中擔當核心課程的角色。在教學中,我們倡導教師在授課前先研究該課程與職業能力形成的關系及如何培養問題,明確之后再進行教學設計。多年來,我們采取學科集體備課討論、跨學科備課討論、參觀訪問、請臨床專家來校指導、到臨床一線與臨床教師共同探討等方式,使教師明確每一門課程與職業能力的形成有極其密切的關系,使教學更具針對性。
以護理專業為示范,學校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以崗位需求為依據,堅持辦好示范專業,調整傳統專業,發展新興專業,建設精品專業的發展戰略,學校步入了國家級重點院校的行列,開創了學校發展的里程碑。8年研究的收獲與體會可概括為三大方面。
(1)《護理專業設置標準》研究,以護理崗位需要為依據,梳理出專業職業能力體系,明確了培養目標,為職業教育專業建設指明了方向。
(2)《護理專業設置標準》研究,加快了護理專業建設,促使學校辦學水平整體提高。
①彰顯了辦學特色。《護理專業設置標準》制定和實施過程也是我校護理專業發展最快、學生職業能力提升最快的階段。從2004年開始,我校開始嘗試將護理專業學生送到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發達地區實習;迄今為止我校已有33名學生在北京同仁醫院就職,18名學生在天津國際心血管醫院就職。學校建立了立足本省三級甲等醫院,并輻射京津滬、長三角、珠三角及部分沿海城市的就業網絡,形成了“入口旺、出口暢”的良性循環局面,學生就業率高達93%以上。

圖2 專業能力形成路徑
②促進了師資隊伍建設。在研究和探索中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了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青年教師梯隊,打造了教學團隊。實施《護理專業設置標準》以來,我校建立了青年教師培養培訓機制,通過嚴格試講、跟蹤聽課、青年教師匯報、公開課、觀摩課等形式,促進青年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在專業學科發展中,青年教師逐漸成為專業學科的骨干和中堅力量,并顯示出良好發展態勢。
③加強了實訓基地建設。2004年建設了模擬病房,2006年,我校護理專業獲得職業教育中央財政獎勵性資金150萬、配套資金150萬,合計300萬,投入到護理實訓室建設中,使護理實訓室達到與臨床相匹配的現代化水平。
④實現了教材建設史的新突破。2007年,我校17位教師榮幸地被選為全國中等衛生職業教育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的主編、副主編,參加教材編寫的教師達57人,成為全國衛生職業院校之首,獲得衛生部、人民衛生出版社以及全國兄弟院校的廣泛好評。
⑤實現教學與臨床相互促進。2006年,受黑龍江省衛生廳委托,我校又一次成功承辦了全省“衛生系統青年崗位能手”護理技能大賽,在此次大賽中,我校制定的《護理專業設置標準》實踐技能考核標準獲得全省護理專家的一致認同,并成為全省統一標準。
⑥發揮了示范作用。作為全省護理教師培訓基地,2007年我校承擔了全省衛生系統專業教師的培訓任務,2008年暑期受省教育廳委托,承擔了全省中等衛生職業學校護理專業骨干教師的培訓任務,并受到培訓教師的一致好評。
(3)推動了學校的教育教學改革。通過研究和探索,帶動了學校以專業建設為中心的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自2003年以來,學校探索了分層教學,進行了課程改革,牽頭完成了護理專業能力訓練專題研究,實施了名師工程,建設了精品課程,使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呈現出生機和活力,教學研究碩果累累,獲得省級教研成果19項,完成3項“十一五”規劃課題。
8年的研究和探索,使我們從傳統的辦學模式中解放出來,明確了衛生職業教育的辦學方向,堅定了實現衛生職業教育又好又快發展的信心。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專業建設是職業學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專業特色是專業建設的靈魂,教學團隊是專業建設的基礎,領導作用是專業建設的保證。今后我們要在省教育廳的指導下,在實施專業設置指導方案中,繼續完善《護理專業設置標準》,為我省職業教育的發展作出貢獻。
G423
B
1671-1246(2010)09-01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