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廣鋒
李集村地處沛縣沛城鎮最東部、微山湖西岸,人口3126人,耕地面積2235畝。該村多年來經濟發展相對滯后,農民人均收入偏低,村社會管理存在不少薄弱環節,被縣委確定為村務公開、民主管理“薄弱村”。2009年9月,縣委決定對“薄弱村”開展專項治理,李集村黨支部、村委會在上級黨組織的正確領導下,切實找準造成“薄弱”的根本原因,運用縣委推廣運行的“1+5”民主議事決策機制開展治理工作,逐步健全完善各項制度,把黨員群眾的各項民主權利落到實處,積極為群眾辦好事實事,徹底改變了村務不公開、管理不民主等現象,極大地緩解了黨群、干群矛盾,促使全村由弱變強,各項工作都前進了一大步。
何為“1+5”民主議事決策機制?“1”即黨組織的領導權,主要是審議重要事項、組織落實決議、加強檢查督促等;“5”指的是黨支部的提議權,村民、黨員、村“兩委”的議事權,村民會議的決策權,村委會的執行權,村民代表的監督權。“1+5”機制核心是進一步健全黨領導下的村級民主自治機制,真正使黨的領導權和群眾、黨員、基層黨組織各項民主權力落到實處,切實提高村級治理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水平,不斷增強村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縣委組織部、縣民政局把李集村作為推行“1+5”工作機制的典型示范村,對村兩委班子成員嚴格培訓,并提出明確要求。李集村在貫徹落實“1+5”工作機制的過程中,嚴格按照縣委要求,健全“七薄一冊”等臺賬資料,廣泛征詢群眾對“1+5”工作機制評價、意見、建議、批評,并切實把這一機制用于指導全村各項工作的開展,收到了良好效果。一是學習制度加強。村組干部每周每月定期開展集中學習,通過學習加強溝通交流,求大同、存小異,減少了誤解,化解了矛盾,增強了兩委的凝聚力。二是問責制度強化。嚴格“兩委”分工,讓村組干部知道:“我是誰”(應當擔當什么“角色”),該干什么,怎么干,誰來監督,干好或干不好會有什么不同的結果。通過問責,村組干部基本都做到了敢于工作、善于工作,徹底改變了思路不清、職責不明、怕擔責任、回避矛盾、軟弱不力的現象。三是議事制度完善。“兩委”會每月不少于3次,支部大會每月至少1次,村民代表會議每季度至少1次,勤廉雙述每季度1次,完善了民主理財、財務管理、村務公開和民主評議村干部等制度。四是村務公開制度健全。建立了村務監督小組、民主理財小組、民事調解小組。凡是與農民切身利益相關的重要事情,都廣泛征求黨員、村民的意見,讓廣大群眾知道村里要干什么、為什么要干、怎么干、結果如何,并按程序一律以文字書面公示,減少了村民的誤解,增強了村干部的公信度。
通過“1+5”工作機制,村黨支部切實凝聚了民心民意,切實加強了各種薄弱環節,各項治理工作扎實有效,辦成的許多好事實事讓群眾拍手叫好。
李集村原有一處農貿市場,十幾年來只要一下雨,市場內就積水成災、無處排放,行人難以通行,特別是學生來往較多,時有事故發生。廣大村民積極要求整修農貿市場,村領導也想整修,但苦于沒有資金,力不從心。直到2009年10月,村“兩委”運用“1+5”工作法,在廣泛征求群眾、黨員、村民代表意見的基礎上,召開支部大會、黨員議事會、村民代表議事會,提議、商量整修農貿市場,得到廣大村民的一致支持,迅速形成了整修工作方案。村“兩委”負責協調企業,向鎮里爭取資金支持,村民負責投勞,實施過程中有些村民還自愿捐資出錢。廣大村民自帶工具,自覺到施工現場幫助挖溝清淤、鋪設管線,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了十幾年沒有解決的問題。
將村內道路硬質化是全體村民的意愿,可做起來并不那么簡單,需要大量資金,對于一個經濟落后的村莊來說,談何容易。村“兩委”知難而進,經充分醞釀,還是應用“1+5”工作機制,廣泛征求意見,走好了五步棋。第一步,搞好宣傳,利用各種形式宣傳上級修路的獎補政策。第二步,開好五個會:支委擴大會,支部大會,村民議事會,議標、招標、評標會,村民決策會。第三步,“一事一議”籌集資金,由于宣傳到位,群眾信任、擁護、支持,村民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僅3天就收齊了每人20元的集資款。第四步,高質量施工,中標方漢源建筑有限公司,在施工中深受村民精神感染,高標準、嚴要求,只用了7天時間就完成了任務。第五步,把好監督、驗收關。道路鋪設完成后,村“兩委”干部又多方協調資金2萬余元,在全鎮率先亮化了村級街道,安裝調控節能燈86盞,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之后,一鼓作氣修了五個定點垃圾池,栽種樹木近千棵,綠化、美化了村莊。村民看到了整潔的水泥路、明亮的街燈、茂盛的花草樹木,頓時對“兩委”干部好評如潮。
低保歷來是群眾最為關心的問題,辦好了能體現黨的好政策,辦不好就會造成黨群、干群矛盾,就會降低村“兩委”在群眾中的威信。今年,李集村嚴格按照相關政策,運用“1+5”工作法進行操作。首先,做好宣傳溝通工作。召開了支部會議、黨員議事會、村民議事會、村民代表會議、原低保戶溝通會等一系列會議;其次,接受困難群體的申請,派相關人員實事求是地做好人戶調查,第三,召開民主評議會,為使評議公平、公正,本組人員不參與本組投票,票選后,及時公示,接受村民咨詢和監督,群眾普遍反映這種方法公開、公平、公正,讓人放心,讓人服氣,在短時間內圓滿完成了任務,穩定了民心,促進了全村和諧發展。
干群關系的和諧,使全村的發展擰成了一股繩,村支部以“支部+協會”的運作方式組建成立傳美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周圍村民積極參加,現有會員168人。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投資31300余萬元的天諾門芯廠,解決全村50余人的就業,全村經濟社會發展走上了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之路。今年上半年,全村實現人均純收入4500元,高于全縣平均水平。
責任編輯:尤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