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維達
(浙江省慈溪衛校,浙江慈溪 315300)
PBL教學模式在遺傳學教學中的選擇性應用
方維達
(浙江省慈溪衛校,浙江慈溪 315300)
目的:針對中職衛校護理學專業醫學遺傳學教學,在臨床遺傳病例中選擇性地應用PBL教學模式,探討其教學效果。方法:通過問卷調查評價PBL教學效果,并與完全采用傳統講授模式的上一年級學生成績比較。結果:85%以上的學生認為PBL教學模式適合自己,能提升學習興趣,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成績,學生分數明顯高于上一年級,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臨床遺傳病例中選擇性地應用PBL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優于傳統講授模式。
PBL教學模式;醫學遺傳學;選擇性應用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問題的學習”,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瑪斯特(Mc-Master)大學首創,是指圍繞由教師精心準備的臨床病例,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學生利用多種資源尋求答案,通過自學和小組討論的方式學習相關知識[1]。PBL教學理念是:把學習設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通過合作解決真實性問題,從而學習和掌握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2]。PBL教學模式特點是:以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并重代替單一知識傳授;以小組討論代替班級授課制[3];以學生為中心代替教師為中心;以“提出問題—建立假設—收集資料—論證假設—課堂總結”五階段教學代替傳統講授(lecture-based learning)模式的“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授新課—教學小結—布置作業”[4-5]。醫學遺傳學作為中職衛校護理專業的一門醫學基礎課程,為改變傳統講授模式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記憶考試”的現狀,在學習遺傳基本理論章節之后,結合臨床遺傳病例,選擇性地在遺傳性疾病章節應用PBL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1.1 對象
選擇我校2007級護理學專業學生54名(全為女生),學生已經學完了醫用化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等基礎課程,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進行PBL教學;并與完全采用傳統講授模式的2006級護理學專業學生49名(全為女生)的考試成績進行比較。
1.2 方法
1.2.1 目標引導:在傳統講授模式學完基本理論,將臨床實踐中出現的相關病例作為PBL教學模式中的“提出問題”,由教師與班級討論提出的問題。如學完遺傳的分子基礎及遺傳的細胞基礎之后,進行考試,使學生初步掌握了遺傳基本理論,著手布置自學遺傳性疾病、染色體畸變與染色體病章節。適時安排“先天愚型”、“先天性睪丸發育不全綜合征”、“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綜合征”三個遺傳性疾病中的經典病例,用學過的遺傳理論分別以常染色體遺傳和性染色體遺傳進行推理解釋。
1.2.2 問題的提出:教師先布置學生認真自學相關章節,將病例由教師精煉成一組面向全班學生的序列性問題,如上述病例分析中可以提問:“先天愚型”等3種病例個體的染色體是多少?正常人的染色體核型是什么?多出或減少的染色體是常染色體還是性染色體?各表現出與之相應的哪些臨床特征?為什么會出現染色體的增多或減少?發病比率是多少?是否具有環境因素的影響?如有環境影響,則如何預防或避免?是否有可能進行產前診斷?你在現實生活中是否還發現一些可能是遺傳性疾病的病例等等問題。問題設計要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不斷探索,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提高其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問題布置的時間要提前,安排PBL教學之前一周,將問題設計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圖書館查資料、上網查資料、向教師請教及學生之間討論等多種方式獲得問題的答案和解決方法。
1.2.3 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開始時,強調課堂紀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牢牢把握課堂內容及討論方向,學生要緊緊圍繞問題進行討論。
1.2.4 討論:利用1 h,在教師指導下分組討論設計中的幾個序列性問題。小組討論以9人一組,并指定一名小組長,要求每個學生必須發言。全班討論時,先由小組長陳述自己小組的討論結果和存在的疑問,而后自由發言,最后由教師對學生的發言進行講評、歸納和總結。
2.1 問卷調查
教學過程結束后,以問卷形式調查2007級護理學專業54名學生的意見,結果見表1。

表1 2007級學生PBL教學模式效果的問卷調查結果(%)
2.2考試成績比較
采用與2006級學生相同的試卷,對2007級學生進行考試,將成績進行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果見表2。
表2 2007級與2006級學生考試成績比較(,分)

表2 2007級與2006級學生考試成績比較(,分)
題型 2007級 2006級 P值選擇題病例分析題85.50±6.88 88.60±6.73 64.21±6.00 67.96±4.09<0.05<0.05
3.1 PBL教學模式的優點
通過實踐,認識到PBL教學模式與傳統講授模式相比較,優點明顯。①提高了學生成績,2007級學生的分數明顯高于2006級,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②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激發學生思維,寓教于樂;③活躍了課堂氣氛,實現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互動;④提高了學習的針對性、實用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⑤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學會了查找資料的方法,加強了獨立思考問題的鍛煉,對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3.2 PBL教學模式的制約因素、存在問題及解決方案
由于PBL教學要求較高,與目前的教學條件、師資、學生素質之間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①教師經驗欠缺,知識面不夠寬,因此教師要不斷充實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②問題設計可能不合理或超出學生的研究能力,當前中職衛校護理專業學生素質普遍低于20世紀90年代學生,因此在設計問題時盡可能適合學生水平,緊密聯系臨床工作實際。③在課程教學中,對問題要有選擇性,純理論的教學還是運用傳統講授模式為好,在病例教學時選擇性地選取幾個結合臨床的問題,寧少勿多。④PBL教學花費更多時間,需要更多課時,可能影響整體教學計劃。⑤課堂討論時學生積極性不高,中職衛校女生普通存在從眾心理,一旦有一個學生踴躍發言,就會有大批學生跟進。為此要求學校在平時能經常性地組織開展演講等一些集體活動,鍛煉學生演講表達技能。⑥課堂討論時,討論內容容易泛化,教師應牢牢把握、時時提醒,避免跑題。⑦學校圖書館、網絡資料等教學配套實施不足,中職衛校圖書館書籍不夠豐富,學校為方便學生管理,嚴格限制學生上網等。
總之,在醫學遺傳學教學中,遺傳理論章節用傳統講授模式,有選擇性地在典型的臨床遺傳病例中用PBL教學模式,取長補短,合理安排教學時數,能提高學生成績,提升學習興趣,拓展學生多種技能,提高教學質量,為培養未來優秀的醫護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1]侯一蜂,周艷春.PBL與能力培養[J].醫學教育探索,2007,6(2):111-112.
[2]楊海蓮.以學生為中心進行基礎生物化學研究性教學[J].中國大學教育,2006(2):35-36.
[3]郭紅霞,蔣永東.PBL在我國護理教育中的應用研究現狀[J].護理學報,2007,14(1):25-26.
[4]吳應鋒.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比較[J].國外醫學:醫學教育分冊,1995,16(3):1-4.
[5]劉旭東,封木忠,劉曉群.PBL在內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2008,15(24):73-74.
R640.2
C
1673-7210(2010)02(b)-119-02
方維達(1966-),男,浙江慈溪人,學士學位,浙江省慈溪衛校講師,研究方向:中職衛校醫學遺傳學教學及學校教學管理。
200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