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望劭
即將在南昌舉辦的首屆鄱陽湖國際生態文化節,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后,江西省委、省政府為推動生態經濟區建設而推出的一臺文化大戲。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大背景下,這一生態文化盛會無疑會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中,文化建設是重要組成部分。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戰略構想中,不僅有可資持久利用的生態自然,更有科學發展的生態經濟和繁榮和諧的生態文化。鄱陽湖國際生態文化節的舉辦,無疑會對整個環鄱陽湖生態經濟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關鍵作用。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是以生態、經濟、文化、社會為一體的功能區。這次生態文化節以“生態中國,綠色江西”為主題,把生態跟文化聯系在一起,是一種理念創新,其間大有文章可做,但生態文化能夠向世人展示什么,需要人們不斷去思考、去探索。畢竟,要展示江西良好的生態,必須要有江西的深厚文化作為底蘊。文化的表現形式要追求綠色、健康的方式,充滿創意和創新。在這次文化節上,一大批獨特的江西生態資源將得以展示,海內外更多的人將會更生動地感受江西的文化魅力,而江西也能借機擴大對外界的文化交流,順應文化產業發展趨勢,提升文化產業在經濟建設中的比重,提升江西的文化品位和內涵。
參加本屆文化節的將有許多國內外知名文化企業,以及一些有實力的廣播影視制作機構。文化節的舉辦,對于處于中部的江西廣電人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更是一個實現有效走出去的平臺。如何利用生態文化節的平臺,把江西有特色的生態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向世人展現,同時利用這些獨特的生態文化資源,吸引外來優質文化企業和資金,共同將這些江西獨有的文化資源向國內、國際傳播出去,這是每個從事廣播影視工作的人應該思考的問題。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有自身獨特的文化資源,如果一味“養在深閨”,無疑是一種浪費,有違科學發展的理念。但如果不加以科學利用,盲目開發,則會破壞文化資源的有序傳承,擠占后人生存的空間。因此,我們應當更多地思考,怎樣用生態文化資源吸引優質的文化企業來開發、生產出有特色的文化產品,讓文化因素在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時,本地的文化企業又應如何生產出具有優勢競爭力的產品?
坐擁生態文化資源的本地廣播影視機構,更需要去思考一些走出去的方式。首先,借勢造勢,擴大知名度。國內不乏一些已經成功的廣播影視機構,通過這次文化節,可以近距離地學習和感受他們成功的做法,甚至可以有選擇地進行移植、復制,大大節省自己探索的進程。其次,直接與別人合作。生態文化資源有個特點,它不同于自然資源的不可再生,只要開發合理,它可以永續開發,并且是愈開發愈豐富,并且能夠使文化得以有效傳承和發揚。這次生態文化節不僅要吸引他人過來,還要留得住,更要讓自己用得上。以文化資源吸引資金、吸引技術,帶來的不僅僅是文化的繁榮和發展,而且會促進文化更有效地為經濟服務。實踐證明,一個國家或地區,只有當文化表現得比物質和貨幣資本更強大的時候,這個國家的經濟才能進入更高的發展階段。
江西優質而豐富的文化資源,是江西廣播影視事業產業跨越發展的良好資本。通過此次鄱陽湖國際生態文化節,我省各級廣播影視部門應積極主動,勇于創新,充分調動各種資源,吸引國內外一流的影視機構、文化企業和媒體人才參與開發文化產業,并努力探索推動自身積極走出去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