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錫環 周俊朗
溫州試水“股權投資”
■葉錫環 周俊朗

低調籌建兩年時間的浙江省首家“股權營運中心”,將于2010年6月初在溫州掛牌試運行。如果眼光敏銳,市民在家門口就有望買到上市公司的原始股。
企業一旦上市,原始股價格飆升,大小股東身家翻番,這已經不是一個神話。不過,投資者要想成為企業上市之前的股東,往往可望而不可即。
2010年6月初亮相的溫州市股權營運中心有限公司,將搭起民間資本和非上市公司之間的投融資新平臺,有望使許多投資者夢想成真。
樓市“地震”,殃及股市。2010年4月份的最后一個交易日,很多投資者無奈地看著A股市場開盤后繼續下挫。此時,位于溫州市民航路128號的溫州市股權營運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溫州股權營運中心),盡管離掛牌還有1個多月時間,但已成為各路人馬關注的一個焦點。這個被外界稱為“溫交所”的股權營運中心,將成為不少投資者除A股市場之外的一個選擇。
據悉,溫州市擁有6000億元民間資金,如何為這個龐大的資本搭建投資平臺,促使其健康運作,一直是當地政府思考的一件大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溫州市決定籌建股權營運中心,嘗試吸收部分優質企業進行股權托管和轉讓,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實體經濟,促進溫州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溫州市政府金融辦為此開展了大量的調研工作。
由于溫州在全國率先籌備這項工作,積累了一些經驗,再加上溫州擁有龐大的民間資本,以及資本運作靈活等因素,經中國證監會等有關部門同意,溫州股權營運中心被列為全省開展該試點工作的唯一一個特設機構,具備獨立開展股權交易資格。
據介紹,溫州股權營運中心由溫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出資40%、溫州市工商局后勤服務中心和溫州市財政局財務開發公司分別出資30%,三方共同出資1000萬元注冊設立。
該平臺實行公司化操作,面對未上市企業和投資者,目的是立足溫州,輻射全國,建立資源有效配置的公共平臺,不斷促進企業規范運作,積極培育上市公司后備資源。
如果你看好哪家企業的發展前景,就通過這個平臺買下他們的股權,一旦企業上市,你就是手持原始股的資本市場新貴。對于入場轉讓股權的企業來說,則可以通過融資做大產業,優化股權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更好地向上市之路邁進。
如果企業未能上市但發展良好,投資者可以獲取分紅,也可以轉讓手中的股權。當然,股權的價格高低隨市場變化,任何投資都有風險。
溫州股權營運中心負責人說,溫州大部分企業屬于家族式企業,產權不明晰是不少優質企業上市路上的一只“攔路虎”,這個平臺實際上就是模擬上市公司規范運作,有利于改善家族式股權結構。更重要的是,該平臺的設立事先經過中國證監會同意,股權交易從規則到操作都不構成公司上市的障礙,反而有利于加快公司的上市步伐。
不過,區別于股市、樓市投資,股權投資是偏重于中長期投資,主要是一種價值投資。因此,溫州股權營運中心對進場的企業設置了一定的門檻。該中心負責人說,進場交易的企業必須是優質企業,比如連續盈利3年以上等。目前,該中心已組織了一批優質企業,詳細交易規則正在審核之中,相關操作人員均已到位,并赴上海等地接受了系統培訓。
溫州市金融辦上市工作處處長呂金記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核心就是要建立資源優化配置的長效機制,使其有效合理,在流動中實現優化組合,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個平臺可以說是培育企業做大做強或者上市的一個“搖籃”。
基于CMOS平臺的硅光子關鍵器件與工藝研究………………………………趙瑛璇,武愛民,甘甫烷 24-4-08
投資房產的溫州市民孫先生運氣不錯,趕在樓市新政出臺前,賣掉了北京、杭州等地的期房,賺了幾百萬元。聽說過不久可以在溫州股權營運中心“炒股權”,買下公司股份后,如果企業上市,手中的股份就成了價格翻倍的原始股。孫先生對此有點心動,他想做第一批“吃螃蟹”者,但不知道門路該怎么走。
對于股權私下轉讓,溫州一些中小企業老板并不陌生,但對未上市公司股權公開轉讓,許多人都像孫先生這樣摸不著頭腦。
溫州市企業家協會副秘書長倪駿說,以前一些企業要轉讓股份,大都是通過親朋好友私下協議轉讓,股權分割隨意性很大。實際上,很多民企的股權分界不清,私下轉讓后容易引發糾紛。目前,不少企業表示有意參與溫州股權營運中心的股權轉讓。
據介紹,股權交易采取會員制,要想參與交易的投資者,只要前往溫州股權營運中心開戶即可進行。投資者按照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購買股權。溫州股權營運中心負責人表示,具體交易細則尚在審核中,但原則上參照浙江省產權交易所相關規則執行。
從浙江省產權交易所獲悉的情況來看,投資者進場條件設立比較寬松,省內外公民個人和企業法人、具有經營業務的事業法人均可進場投資。但投資者參與股權交易需要一定的資金,投資風險承受能力不低于50萬元。由此可見,“炒股權”的門檻要高于炒股。
投資者買到股權后,可以通過信息平臺了解企業的財務情況,獲取企業股權分紅,也可以按市場價轉讓手中的股權。
呂金記透露,屆時將引進國內數家創業投資機構,搭建企業與戰略投資者之間對接的平臺。作為散戶,則可以購買公司股權,一旦企業上市,手持的股權就會成為原始股,從而滿足許多投資者“潛伏”原始股的夢想。
半年來,浙江浙南律師事務所主任周慶春一直關注股權營運中心的籌建事宜,積極準備涉足股權交易方面的相關法律業務。
周慶春認為,經營規模較好的企業之所以愿意走進股權營運中心,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富二代”不愿意接班的問題。第一代創業的企業家差不多五六十歲了,由于生活方式和管理理念的不同,他們的子女并不愿意接班,10個法律顧問企業中有7個存在這樣的問題。企業上市難度大,尋求股權交易,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此外,許多企業家想改變家族式經營模式,引進外來投資者,進一步做大做強產業。與之對接的是,溫州民間資本雄厚,尋求投資渠道意愿較強,尤其是在外溫州人,手頭有大量的資本,想在家鄉投資發展。因此,周慶春看中了溫州股權交易市場的廣闊空間。
至于目前有多少家企業有意參與股權交易,溫州股權營運中心負責人顯得很低調,稱大概有10來家,同時不愿透露具體企業。
記者從有關渠道獲悉,溫州市一家知名企業有意參與股權轉讓,但該公司總裁接受采訪時出言謹慎,稱這是好事情,政府支持企業,企業也要支持政府。
事實上,溫州市早在兩年前就開始籌建溫州股權營運中心,但一直鮮為人知。呂金記表示,對于試點的東西,溫州人喜歡少說多做,最近消息透露后,不少企業老板和投資者來電咨詢,對此顯示出濃厚的興趣。
據悉,有關部門之所以低調籌建股權營運中心,除了試點本身尚在探索階段外,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外地一些媒體報道經常炒作溫州資本話題,把溫州資本正常的投資行為異化為投機行為,使溫州資本雖有較高知名度,但缺乏美譽度。未上市企業股權交易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引導方向,希望這種實業投資行為既能讓投資者喜歡,又能改變溫州人的投資名聲。
溫州股權營運中心掛牌運行后,意味著溫州民間資本將有一個全新的投資渠道,同時也為需要資金的企業“輸血”,幫助企業做大做強,為溫州龐大的民間資本尋找出口。
“商業嗅覺最敏銳的溫州商人,又走在了中國的前面?!睂τ谶@個即將誕生的新事物,外界這樣稱贊。
2010年3月,國務院研究部署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提到要“進一步拓寬民間投資的領域和范圍”,“建立健全民間投資服務體系,加強服務和指導,為民間投資創造良好環境”。5月13日,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正式公布,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
種種跡象表明,溫州股權營運中心也許會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但也有人表示擔憂,溫州人投資的眼光敏銳而挑剔,具有很強的個體自主性,會認同這個新生事物嗎?這或許是有關部門一直低調行事、一些企業持觀望態度的原因所在。
溫州市金融辦相關人士認為,政府利用資源搭建平臺,促進本地實體經濟的發展,為投資者創造一個投資渠道,這是應該有所作為的事情,并非刻意引導民資流向。目前相關部門為推進試點工作花了很大的力氣,積極組織宣傳發動,深入企業調研講解,動員一些好的企業參與股權交易,這是試點工作的需要,凡事總要有人帶個頭。至于投資者會不會對此買賬,如果股權交易對企業、對本地經濟發展有好處,投資者又有回報,何樂而不為呢?
業內人士分析,溫州“炒房團”、“炒煤團”的背后,其實反映了民間投資渠道的極度缺乏。股權交易對民間資本“開閘”后,許多溫州人會把錢投給真正懂股權投資的人去操作,這是市場經濟成熟的一個表現。
從這個層面上來講,政府還需要加快推出更多適合民間資本投資的項目,讓廣大投資者多一個選擇。
攝影 蔡榮章

題圖:溫州民間資本雄厚,如何為民資搭建投資平臺是當地政府一直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