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琦雄
滿意度表決帶來新氣象
■徐琦雄

2010年4月30日,寧波市海曙區九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二十四次會議。會上,區政府辦公室負責人受區政府委托作了關于區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意見處理情況的報告。隨后,21位參加會議的常委會組成人員對該報告進行了滿意度表決,表決結果為:15人滿意,6人基本滿意。
對審議意見處理情況進行滿意度表決,在海曙區已實行了4年。
時間回溯到3年半前。
2006年12月19日,海曙區八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十三次會議,常委會組成人員陸續進入會場。他們發現會場有了一個小小的變化——桌子上的表決器被更換了。褐色、簇新的表決器在燈光照耀下,顯得十分醒目。原來長長的電線也不見了,表決信號全部改成無線傳輸。
海曙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的同志表示,之所以更換表決器,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會議設備外在的美觀,而是為了滿足實施審議意見滿意度表決制度的需要。新的電子表決系統專門設置了“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表決頁面和選項,彌補了原有表決器的不足。
審議意見是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聽取和審議本級政府和“兩院”專項工作報告后提出的意見。審議意見的處理,直接關系到人大常委會的監督力度和監督實效。
“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對于落實情況的報告,通常只是作為常委會會議的參閱材料,放置在會議正式文件之后,因而很少引起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議論。”海曙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的同志坦言,由于一般情況下無需“一府兩院”口頭報告,也難以引起相關部門負責人的重視,材料的質量也不能保證,責任擔當更談不上。在這種情況下,審議意見辦理制度難免流于形式。
如何提升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的功效和約束力?海曙區人大常委會的做法是:修改審議意見辦理辦法,建立對“一府兩院”辦理審議意見的滿意度表決制度。
2006年6月,該區人大常委會通過了新的審議意見辦理辦法,規定,“一府兩院”關于辦理審議意見的報告,列入區人大常委會會議議程并進行審議和表決,表決分“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選項。
辦法還明確,“滿意”和“基本滿意”票未過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半數的,為審議意見辦理結果不滿意,區人大常委會向辦理單位發出《海曙區人大常委會監督通知書》。辦理單位應認真研究,重新辦理,并再次向區人大常委會報告。常委會會議對重新辦理情況的報告將再次進行表決。對重新辦理情況的報告表決結果仍為不滿意的,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可以根據《海曙區人大常委會議事規則》的有關規定,就相關問題提出質詢案。

海曙區人大常委會有關審議意見辦理辦法的新規定實施后,常委會組成人員的一個普遍感覺是:“一府兩院”對審議意見的落實更加重視了。
據悉,對于審議意見辦理情況的報告,“一府兩院”都建立了更加嚴格慎重的審核和報告制度。以政府為例,報告由相關部門提出初稿后,需經過政府辦公室的審核,再由分管區長核準后報常委會辦事機構。在常委會會議上,一般由政府辦公室主任受政府委托,向會議報告審議意見落實情況,而“兩院”則由院長或檢察長親自報告。
變化不僅僅是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政府對辦理情況的報告中,一些措施、計劃和目標更加明確、具體和可操作。如針對人大常委會對財政預算執行工作的審議意見,區政府在辦理情況報告中提出:在預算編制和支出安排上,要充分關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確保民生及社會事業的財政投入占全年預算支出的比例達60%,當年新增財力的70%以上用于安排保障民生及社會事業投入。這些明確的表態,表明了政府自覺接受人大監督的態度和決心,也為常委會監督提供了標準和依據。
審議意見表決制度的實行,還促成了政府和“兩院”之間在一些事關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上的相互協作。2008年4月,海曙區人大常委會在審議法院執行工作時發現,法院執行工作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既有法院自身的原因,也有人員保障不足等客觀原因。因此,區人大常委會在審議意見中強調:法院要進一步加大執行的力度,加強隊伍建設,配強配好執行隊伍,加強與其他部門的協同配合,有效整合信息資源;同時,還要求區政府要大力支持法院的執行工作,切實解決區法院事業編制人員問題,發動各部門積極發揮綜合治理執行難工作機制的作用,加強協助執行網絡的建設,形成執行工作的合力。
在常委會的監督下,兩個月后,法院和政府均向人大常委會報告了審議意見辦理情況。法院進一步健全執行工作機制,加強了執行隊伍建設;政府對執行干警配備問題進行了專門研究,為法院增配了科級干部和事業編制人員。對此,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投下了滿意票。
在海曙區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上,政府提交的關于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意見處理情況的報告中,包含有兩方面內容,一是關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的審議意見辦理情況,二是關于代表建議辦理工作的審議意見辦理情況。在分組審議后,各組以及常委會組成人員均未發表批評意見。
從表決結果看,雖然總體滿意,但也顯示出部分組成人員對政府工作尚有一些看法,因此產生了6張基本滿意票。但這些“基本滿意”到底對政府的哪一塊工作而發,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作,還是代表建議辦理工作,顯然,從表決程序中,我們無從知曉。從這個角度看,滿意度表決雖然反映了常委會對“一府兩院”工作的總體評價,但它無法充分、完整、準確地表達常委會組成人員個性化的審議意見,也無法引導“一府兩院”找準工作中的不足,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措施。
從實踐中看,人大常委會在聽取分組審議時,各組匯報的審議結果往往顯得比較籠統,一般只反映大多數組員的意見。一些組成人員或許在小組審議時有尖銳的觀點,但常常被匯報人忽略或有意識地“過濾”。在各組匯報后,會議雖然也為組成人員提供了個別發言的機會,但經常是無人響應。因此,要取得好的審議效果,光設置滿意度表決程序還不夠,最終還要取決于常委會組成人員的監督勇氣。
此外,在表決選項設置上,也有值得商榷之處。海曙區人大常委會對審議意見辦理情況的表決分“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三個選項,這也是各地人大常委會的通常做法,甚至是民眾評議政府工作的通常做法。對此,有人提出,這一選項設置天然地對評議對象有利。因為在這三項選擇中,有兩項——“滿意”和“基本滿意”都是對評議對象的肯定,只有一項——“不滿意”,才是否定性的意見。按照常理推測,如果有人對評議對象的評價是折中的,他也往往只能選擇“基本滿意”。公平的做法應該是在現有的選項上再增設一個“不太滿意”選項,納入結果不滿意的統計范圍,這樣,才能讓常委會組成人員在表決中體現平衡和公正。
但無論如何,滿意度表決制度讓常委會組成人員對“一府兩院”工作多了一項監督的工作機制,也讓“一府兩院”能夠直觀地看到常委會對審議意見辦理工作的評價,從而促進審議意見更好的落實。“人大工作正是通過這些點滴變化,從而推動民主的車輪不斷向前滾動。”海曙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薛忠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