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傳紅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65)
淺談考查課考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鄧傳紅
(武漢交通職業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65)
考查課的形式靈活,沒有統一的形式規定,因此隨意性大,其結果的可信度相對較低,學生的重視程度也會大打折扣。針對此種現象,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提出了若干改進措施,以期使考核結果更加公正合理,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考查課的重視程度。
考查課 考核標準 考核指標
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幾十年,經歷過無數的考試與考查課程的期末成績評定工作。但從總體來說,由于學校對考試課程比較重視,并且也有相應的考核標準,考試結果有相應的評價手段,因此考試課程的考試結果學生比較認可,而且平時也會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考試課程的學習中。相反,由于考查課沒有正規的考試程序,教師對學生的考核成績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隨意性很大。考查課與考試課相比在成績評定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
1、學校沒有統一的考核模式,考核具有隨意性
多年來,學校對考查課的期末評分只給出了評定的等級,但老師究竟應該怎樣就該課程對學生進行評價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或相應的約束條件,教師評定成績的方法五花八門,通常都是按作業和考勤、再加上期末隨堂小測試來給定期末分數。對于平時作業不按時完成,又經常缺勤的學生好評分,但對于平時都是全勤,但作業一個是自己做的,一個是抄襲的來說,老師是很難評出他們的優劣的。因此很多情況下,老師只能憑印象給分,成績的評定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從教育教學的角度來說,這樣的評定成績方法并不能真正考核出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或者說只是從學習態度方面進行了考核,學生能力的考核是無法體現的。
2、由于沒有正規考試,學生不重視
考查就是用一定的標準來檢查衡量(行為、活動)。考試就是考查知識或技能的一種方法,有口試、筆試、現場作業等方式。從概念上來說對課程的考試與考查也沒有嚴格的劃分標準,甚至可以說考試就是考查的一種形式。但現實是很多大學生認為考試課由于要進行期末考試。有試卷(考試內容及評分標準),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來熟悉并掌握相關知識,因此他們比較重視考試課程的學習。而對于考查課,他們大多認為就是寫寫論文,簡單回答一些問題即可過關,學生的期末成績無法通過相應的評定手段來衡量,并且考查課不進行正規的考試,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都理解為副課,因此平時學習投入較少,有的干脆不來上課。這樣的考核方法過于隨意,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3、考查課期末評分不計算課時,不具有激勵性
考查課的期末成績評定如果要做出真正的考核效果,也是要花費很多精力和心血的,但學校根本沒有考慮到給考查課的期末成績評定相應的課時標準,這樣很多老師也就不會花很多精力去組織考核辦法了。有的要求學生寫一篇論文,有的隨堂進行小測試,有的干脆就憑平時考勤、作業和對學生的印象給定期末成績。更有甚者是有的學生已經辦理了休學,居然其這門課程的考核成績為優秀。這種從制度上的不重視,導致考核的辦法過于簡單,走形式。
由于原有的考核辦法都沒有原始的評定依據,對成績的評定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因此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進,本人現就自己多年對考查課的成績評定的具體辦法闡述如下。
1、建立全面科學的成績考核機制
成績評定的公平性決定了其評定的標準不能僅由任課教師一個人來制定,而需要任課教師以外的管理主體的參與。首先由管理部門確定考核的具體標準,然后由各任課老師根據每門課程的具體要求來制定具體的考核內容,對考核內容要有一定的形式(即能夠有可留存備查的依據)。這種自上而下的考核機制更能增強信息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使學生的成績考核趨于科學、準確。具體的來說就是要求成績考核主體應包括學生自我評價、主管部門(包括任課老師、輔導員)的評價、同學之間的評價等。如任課老師主要考核評價學生的學習及運用知識的能力。同學主要考核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包括考勤、作業)、學生自評主要評價其知識的掌握情況等。
2、加強考核過程透明化
學生成績的考核是對學生在校期間學習該門課程結果的評定,因此對考核過程一定要公開、公平、公證,避免暗箱操作。特別是不能根據老師的喜惡隨意給定學生成績。實現公開考核是建立民主考核機制的前提條件。要做到公開考核,首先要建立公示制度。即要求考核的過程及結果對全班公示,整個考核過程應是在各方監督下進行。如考核的主體是誰?考核的程序如何進行?考核的指標如何確定等?都應該對考核對象作出公布,以促進考核主體與被考核者之間的信息溝通,保障考核的客觀性和公正性。杜絕那些為了獲得高分,故意跟老師拉關系、送禮和請老師吃飯等歪風邪氣的滋長。
3、建立客觀標準的考核指標體系
考核體系一般都是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指標考核體系,但由于定量化的指標比較明確,便于比較,客觀性強,更有說服力,所以應該在設計考核指標體系時以標準化的量化指標為主。在操作上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制定考核指標體系。所謂的考核指標,即通常所說的考核要素,對課程考核來說主要應包括這四個方面的指標:知識(Knowledge),即通過學習可以獲得的認識和積累的經驗;能力(Ability),即能夠運用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態度(Attitude),即上課與老師配合、與同學之間的協作、出勤率,完成作業的態度等;個性(Personality),即在學習過程中的精神面貌等。這四個指標之間的關系如圖l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在知識、能力、態度三要素的作用下產生的是業績(Performance),即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所達到的學習效果。而知識、能力、態度三要素往往是性格等深層次元素的外在體現。因此制定一套完整的指標體系才能真正地反映出一個學生學習的全貌,而不能簡單的隨意評定。
圖1 課程評價指標關系
(2)確定考核指標的權重。指標權重的確定,主要依據是考核的目標與價值取向。考核目標主要是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體現本學校對學生的總體要求,滿足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價值取向是教師為完成自身考核目標,對學生素質特征和行為取向的總體要求。一般來說學生的學習效果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最能體現出教育教學的目的,因此這些指標體系中的權重較大。其權重設置如表1所示。
表1 進行指標權數分配表
(3)建立考核標準體系。所謂的考核標準,是指表達考核指標狀態特征的規范化語言和數據。對學生成績的考核標準,首先要基于該課程的要求,而不是僅針對學生個人而設立;標準要按多數人可以達到的水平進行設立,具有普遍的適用性;標準的制定要明確而且具體,并且要讓所有人都能夠理解。標準的制定需要通過領導和教師協商,或教師制定后需經領導滿意和認可。具體的課程考核標準見表2。
(4)確定考核指標的等級分值。確定考核指標的等級分值,是指將所有的考核指標。按照統一的規格分為若干檔次,并對各個檔次賦予固定的分值。目前。對學生成績評定主要分五個等級,即優、量、中、及格與不及格,如表3。
表2 課程考核標
表3 指標等級及對應分值
4、完善課程考核體系的激勵機制,為課程考核的良性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嚴格意義上來說,課程的考核比考試對學生的評定范圍更廣,涉及到學生學習該課程的方方面面,因此教師對考核標準及內容的設計就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心血。但事實上,出卷及改卷在制度上都給予了課時,但考查課卻沒有體現老師的勞動,因此導致很多老師的評定方法就是一篇論文或者回答幾個簡單的問題,根本無法體現學生對該課程掌握的真實狀況。由于教師的不投入,對學生成績的評定必然帶來不公平的評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學生對該課程學習的不積極和不主動性。
為了完善考核,必須要完善考核的激勵機制,并以制度的形式加以保障。有了激勵,教師就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對學生進行考核,也會對學生進行公平評價。同時由于考核的標準涉及到知識、能力、態度及效果,學生也會投入更多的時間來培養自己的這種綜合能力。只有這樣,才會形成學生投入學,老師用心教的良性循環。
總之,學校考查課程的考核需要進一步加強考核的管理力度,充分運用標準化的考核體系和考核手段,著力解決已有的困難和問題,徹底改變考查課學生成績評定的主觀化和隨意性,提高考核的公信度和效率,增強考核的權威性。切實使考查課考核的準確性、有效性、激勵性得到充分發揮。
[1]聶志堅:公務員績效考核的問題和對策分析[J].人力資源,2009(6).
[2]陳斌:中糧集團人力資源管理[J].人力資源,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