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福俊 陸蘇華
學分預警系統(tǒng)中的學生管理研究
● 汪福俊 陸蘇華
學生成長成才是學校和家庭共同關心的問題。學分制度下,學分是否取得,是學生學習情況的體現,是學籍異動的主要依據,也是教育管理重點所在。學生教育管理應從事后管理走向事前管理,對學生學習狀況進行預警管理。本文設計學分預警管理系統(tǒng),對輔導員工作進行細致分析,并提出模型實施注意的問題。
學分預警系統(tǒng);學籍異動;良性溝通;角色定位
學分制是以學生取得的學分數作為衡量其學業(yè)完成情況的基本依據,是高等教育與經濟發(fā)展相結合、教育教學改革的成果之一。同學年制相比,學分制能全面反映出學生的學習狀況,不僅是單門課程,而是全面地反映出學生的學習狀況。正因為如此,學校根據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狀況制定一系列學籍異動方面的規(guī)章制度,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
學生工作是指高等學校通過非學術性事務和課外活動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以規(guī)范、指導和服務學生,豐富學生校園生活,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組織活動。學生工作基本的著手點是每一位學生都能成才,以學生學習為基礎的,學生工作必須變被動為主動,從強制性、命令為主的管理轉向以學生自我管理與自我服務為中心的管理結合。對待學生,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為學生進自我選擇和自我調整提供精神動力和行動指南,通過激勵激發(fā)學生內動力和潛力,規(guī)范其自我行為,正確調整學習、生活的需要。學校對學生的管理主要是依靠學生工作部門,在學分制的轉變中,學工部門沒有完全的做到位,突出表現在,學生管理基本上是從結果入手的事后管理,一味的強調命令、強調制度、強調服從,由此,引發(fā)家長、學生和學校之間的誤會和法律糾紛,給學校的教學管理秩序造成負面影響,讓高校成為承擔不負責任學生行為導致的后果是不現實的。有鑒于此,從學生管理角度講,有效的事前管理在學校澄清責任、家長關心學生學習生活、學生積極學習等方面起到關鍵作用,體現到學生學習中,就是建立有效的學分預警管理系統(tǒng)并由學工部門進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管理監(jiān)督的過程。
學分預警管理系統(tǒng)是對學習成績中未取得學分數量的學生為管理對象的管理活動。學分預警管理系統(tǒng)的實施將會涉及到教務處和學工處兩個部門,需要兩部門分工協作,實現信息的共享,共同做好預警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教務處首要做好信息篩選系統(tǒng),從學生學分資源庫中篩選出符合條件的學生,保證信息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準確性,指的是學生班級、姓名、累欠學分等基礎信息的無誤;及時性,指的是教務處能把準確的信息及時地在學生教務信息管理系統(tǒng)給予該生的警示提醒,并把學生名單及時通知具體負責的院系學生科和具體的任課教師。
教務處對學生管理起到的是警示作用,學生處是管理教育職能的具體執(zhí)行部門,其中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院系學生科把教務處所提供的名單通知負責學生的輔導員,由輔導員對具體的學生進行全程學習管理監(jiān)督。輔導員同學生任課教師聯系溝通,同時與學生家庭聯系,運用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的模式,以達到管理目標。
簡單地說,學分預警管理系統(tǒng)包括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教務系統(tǒng)篩選,篩選出符合給定條件的學生;第二階段,教務處把符合條件的學生名單通知學生處,并在學生教務信息系統(tǒng)給予該生登陸警示提醒;第三階段,學生工作部門根據信息及時地和學生及其家長進行溝通;第四階段,溝通信息的及時反饋給教務處,教務處及時通知具體的任課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習幫助。
學分預警管理系統(tǒng)是以學生所取得學分為基礎,通過教務系統(tǒng),篩選出在一定時間內(一個學期)沒取得規(guī)定學分達到或即將達到學校規(guī)定學籍異動或學校規(guī)定學籍異動一定比例的學生,在其登陸學生教務信息管理系統(tǒng)時,給予警示提醒,同時由教務處通知學生處,由輔導員在與學生及其家長、任課教師深度溝通后,對其進行全程學習監(jiān)督管理過程(具體過程如圖 1)。

圖1 學分預警管理系統(tǒng)模型
輔導員工作是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起學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擔,是學生管理的主力軍,是學校和學生、家長之間溝通的紐帶和橋梁。學分預警管理系統(tǒng)中,輔導員工作是服務教學工作,“以人為本”,為學生提供學習指導,保障其獲取知識,滿足其學習需要;要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監(jiān)督,糾正其錯位行為。
在學分預警管理系統(tǒng)下必須正確把握學生在教學的主體地位,才能對輔導員工作全面系統(tǒng)的認識,是開展輔導員工作的指導思想。現代教育基本點是受教育者的主體性和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由此,輔導員和受教育者利益相關者在工作中要注意的是要以調動受教育者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為主的鼓勵性控制(具體模型如圖2)。

圖2 學分預警系統(tǒng)下學生管理模型
相比歐美國家輔導員工作分工細、制度嚴,我國輔導員工作范圍比較廣,主要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學生事務服務者、德育教師、輔導咨詢顧問、班級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國家和地方黨政后備干部的重要來源等六方面的主要內容。學分預警管理系統(tǒng)下,輔導員工作內容以不同形式表現出來,體現在輔導員和學生、輔導員和學生家長及輔導員和任課教師這三對關系當中。
1.輔導員和學生
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輔導員的工作就是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確保學生學習不成為其發(fā)展的障礙。預警的學生名單第一時間會通知到相關輔導員,輔導員針對預警中學生工作即時展開,基本上是以具體情況的了解、良性溝通、商討解決方案、監(jiān)督執(zhí)行的步驟進行。學生出現學習問題不能簡單的歸結為學習不努力,主要有學科不對口、專業(yè)不對口、無學習動機、心理障礙等方面原因,輔導員要通過對學生本人及其周圍同學進行了解,針對不同情況進行分類溝通。在此過程中,輔導員要認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學生事務服務工作、德育工作、輔導咨詢顧問工作和班級工作。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學生學習價值觀,樹立正確學習觀,認清學習目的;追根溯源,糾正其學科專業(yè)錯誤分類和認識,幫助其認識現在學習前途,確立學習目標;積極引導,引導學生向社會期望的價值觀去發(fā)展,使學生主動尋求輔導或自覺接受輔導并積極調試自己行為;疏導不良情緒,優(yōu)化心理素質,排除學習障礙,鼓勵其未來成長;提供學習幫助,給予指導性建議,成為學生與外界溝通的紐帶和代言人。同時,對學生進行監(jiān)督,控制學生不良行為,及時糾正。
2.輔導員和學生家長
家長愿望是子女成人成才,是家庭教育的主導,遠離家庭的大學教育使得家庭教育在弱化;同時,學生與家長的溝通在淡化,以至非和諧的血緣關系出現,使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迅速下降。家長得知學生學習不佳的狀況會出現責怪學生和責怪學校兩種極端思想,以至學生學習教育朝著預期的反方向發(fā)展,甚至出現無法控制的事情。堅持學生成長的角度,輔導員從多方位的積極地和家長進行溝通,站在管理角度,指出學生不利的學習狀況及危害;站在教育角度,希望學生成才,推動和鼓勵學生學習;站在家長角度,鼓勵和監(jiān)督學生學習;站在學生角度,明確其愿望和發(fā)展,希望得到幫助。通過與家長的及時有效的溝通,使家庭教育的鼓勵監(jiān)督教育職能發(fā)揮出來,成為學生學習支柱和動力。
3.輔導員和任課教師
輔導員和任課教師都是學校教育的一員,雖側重點不同,但都肩負起知識傳授和德育教育的重擔。輔導員鼓勵學生與任課教師進行溝通交流;把學生的簡要信息同任課教師進行交流,由任課教師協助做好課堂教育;任課教師通過課堂教育傳授給學生知識的同時做好德育教育,監(jiān)督學生課堂學習,對重點同學給予指導幫助。
學分預警管理系統(tǒng)模型實際上是對學生學習管理的一個過程,系統(tǒng)正常的運行需要多方面的理解和支持,這就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教務處和學生處是高校兩個重要的部門,兩者是分工協作的關系,在學分預警管理系統(tǒng)中兩者協作體現出來,教務處作為學生學分的管理者,要及時的把學生情況反映給學生處,同時,學生處要求學生管理者——輔導員對學生管理情況及時的反饋,兩者的相互協作,有助于把學生的學習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體現出學校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
信息共享不僅是兩部門的信息傳遞,更應包括學生、家長、任課教師在內的相關人員。信息只有在相關利益者之間得到充分的共享,才能使他們在良好溝通的基礎上討論問題,共同解決學生學習問題,體現出學校的人本主義、以學生為主的教育思想,得到學生和其家長的衷心擁護。
教育成否的關鍵在于良性溝通,良性溝通是成功教育的基礎。良性溝通并不是多方達成協議,而是準確的理解信息的意義。對于學生工作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輔導員是學校學生管理教育的主導,輔導員和家長的良性溝通就是,在工作中要建立和保持與學生及其家長之間的穩(wěn)定聯系、信息及時和及時反饋的有效渠道;家長是家庭教育的主導,是學生及其輔導員的特殊紐帶,了解學生學習生活情況并予以反饋,從家庭的角度教育學生;任課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負責學生知識的講授,同輔導員一起關注問題學生,從課堂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指導、監(jiān)督;學生是受教育者,是學習的主體,熟知自己的危機,應同輔導員、任課教師和家長共同商討解決危機的途徑。
教育管理是用心去管理,用愛心去管理,應該堅持的“不拋棄、不放棄”的思想,從學生的學習細節(jié)提前著手,努力把學生塑造成合格的人才。高校學生學分預警系統(tǒng)是以學生為本的思想,以學生的未來為著眼點,關心每一位同學的學習,是教育基本——責任心的根本體現。
高校學生管理是一項重要而復雜的工作,主要的教育管理者——輔導員作用至關重要,輔導員是教育管理的指導者、組織者和實施者,目標是學生未來發(fā)展——學生順利畢業(yè),成人成才。在教育管理中,不僅要建立學分預警系統(tǒng),更要盡可能多的從在學生角度考慮,推進學生事務的事前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方式。
[1]徐延平,王康康.美國高校輔導員制度及其啟示[J].石油教育,2009,(6):65-68.
[2]仇道濱.高校輔導員應當扮演好“五種角色”[J].中國成人教育,2009,(2):68-69.
[3]肖亞明.高校學生管理中預警機制的構建[J].中國西部科技,2008,(9):51-52.
[4]夏榕.學分制下高校學生管理新機制的探討[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8,(8):73-74.
[5]陳運超.現代大學管理有效溝通的策略[J].理工高等教育,2008,(6):9-13.
[6]陳欽華,構建學分制下高校學生學業(yè)預警機制的探索[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S2):60-65.
汪福俊 陸蘇華/鹽城工業(yè)學院
(責任編輯:金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