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靜 江漢大學
美國壓人民幣升值已成為其既定戰略
何 靜 江漢大學
1994年前,美國就曾經把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名單,此后盡管再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被列入“匯率操縱國”名單,但美國針對人民幣升值施壓并沒有放松,而是一直想在中國頭上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簽。如果說開始對人民幣升值吵吵嚷嚷還只是少數美國政客的愿望,現在可以說已經變成了美國整體戰略的一部分。我們需要對美國這一既定戰略有新的認識和應付。
2010年9月29日,美國國會眾議院以壓倒性的多數票通過了針對人民幣升值的特別法案,即《匯率改革促公平貿易法案》。該法案的實質就是要用美國的強權壓迫人民幣升值,否則美國政府就有權以“匯率操縱國”的罪名給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普遍征收高額的反補貼稅。這說明美國壓迫人民幣升值已經從打“口水戰”上升到了實實在在的法律行動,甚至可以說變成了國會兩黨一致的行動。
美國眾議院通過這一法案后,國內外仍有學者或媒體認為,法案雖然在眾議院通過了,但在參議院恐怕過不了關,即使參議院也通過了,美國總統奧巴馬未必肯簽字,仍有可能成為廢案。持這種看法有可能只是出于以往美國多次向人民幣施壓都不了了之的邏輯思考,但也不排除奧巴馬政府要在中國頭上多懸上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事實上,奧巴馬本人在對人民幣匯率問題上一直持公開批評的態度,財長蓋特納也曾威脅稱:“如果人民幣不升值,就將把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現在,美國府院并無分歧,只不過采取了黑白臉的雙面策略:一方面讓國會發起壓迫人民幣升值的強大攻勢,另一方面則讓總統奧巴馬更加輕松地與中國政府討價還價,以索取更多的好處。如果中國政府不讓步,美國最終在中國頭上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簽只是遲早的事。
而且,美國還不會就此罷手。他正在著手策劃把“人民幣升值”變成世界的統一口號,籌組統一戰線。10月8日至10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的年會在華盛頓舉行,美國企圖煽動參會的成員國代表共同向中國施壓,結果未能得逞。接著,美國很有可能在今年11月份的20G峰會上或者以后的多邊會議上,進一步拉歐盟、日本、加拿大及一些新興經濟體國家向人民幣匯率施加更為廣泛的壓力,將中國置于更加孤立的地位,包括再組織一個針對人民幣匯率的“新廣場協議”也不是沒有可能的。美國政府這樣做,是要將人民幣匯率作為一張戰略牌來打,是基于維護美國在國際金融危機之后繼續謀求霸權主義的需要,是基于維護美國國家利益的戰略使然。
美國自冷戰結束后,在全球推行霸權主義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但經歷過發生在美國本土的全球金融危機之后,美國這駕機器突然運轉不靈了,發現世道有了變化:一是美國的經濟實力受到重傷,奧巴馬政府承諾的“恢復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也要大打折扣;二是中國的崛起咄咄逼人,轉身就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出口貿易國。由此,中國也就自然地變身為美國眼中的戰略對手,中國的崛起自然地結成了美國的最大心病。美國要繼續維護其世界霸主地位,要繼續獲取和增進美國的國家利益,就必然要選擇遏制中國崛起的戰略。這不是我們單方面讓步或示弱就能改變的。
現在,美國政府為了推行其既定戰略,已經開始調整其對中國的政治外交政策、軍事政策和貿易政策,目的就是要把中國作為戰略對手打下去。我們對此要有清醒地認識。雖說當前美國的經濟復蘇困難重重,債務危機巨大,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美國并不懼怕向中國出招,并不真正愿意看到一個穩定和強大的中國存在。所以,美國國會要通過《匯率改革促公平貿易法案》,要不惜與中國打一場“匯率戰”,甚至不惜引發全球的貨幣戰爭,其主要目標很清楚,就是要從亂中獲利,就是要擾亂中國國內的貨幣金融環境,阻斷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不斷上升的國際競爭力,從而遏制中國的和平崛起。這是美國現階段整體戰略的一部分,美國拿人民幣匯率說事絕不是只做做樣子,對其戰略意圖不能低估。
美國一直指責人民幣幣值“被低估”,三番五次地要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說起來好像是為了減少美國對華貿易逆差,實際上,讓人民幣升值根本不能平衡美國的逆差。2005年人民幣匯改后,到2008年底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上升了20%,但這段時間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卻下降了 18%至23%,這就是事實。美國如此大動干戈地壓迫人民幣升值,絕不僅僅是為了平衡貿易逆差,從其戰略意圖分析,居心叵測、昭然若揭,難掩其背后“以鄰為壑”的利益訴求。
(一)為美國國內經濟問題尋找“替罪羊”
當前,美國經濟依舊疲軟,失業率居高不下,奧巴馬總統面對國內的高失業率束手無策,而又要面對11月份的中期選舉,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國會通過的特別法案,把人民幣匯率政治化,就是要為美國國內的經濟問題找到“替罪羊”。本來,人民幣匯率與美國的失業率搭不上界,2007年是人民幣上升最快的時候,卻也是美國失業率增幅最快的年份。但美國參議員舒默大言不慚地說:“沒有任何其他辦法能比人民幣升值更有助于推動美國創造就業崗位。”這不是因為參議員先生無知,而是因為作為法案設計者之一的舒默明白,通過這一法案至少有助于轉移美國民眾對經濟復蘇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的不滿,為中期選舉乃至連任拉到選票。舒默本人也可以因為法案的通過在參議院積累更多的政治資本。
(二)為美國轉移債務危機打通逃命出口
美國金融泡沫的破滅,使美國變成了全球最大的債務國,僅國債就已經累計到近 13萬億美元,占到美國GDP的90%。在財政上,美國早已破產,美國一些頭腦清醒的政客和學者完全清楚美國到底發生了什么,也知道無力再平衡債務。對美國來說,向世界轉移債務危機除了濫印美鈔,加快美元貶值之外,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債權國手中持有的美國國債或美元資產“賴掉”。而中國是美國最大的債權國,手中有超過1.48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機構債和金融機構股權,按照美國議員要求人民幣升值最高達到 40%,那1.48萬億美元的債務額就被“賴掉”掉近6000億美元,超過了我國去年中央財政收入的規模。美國的如意算盤是先收拾中國,再照此辦法收拾其他債權國,由此就能打通美國轉移債務危機的逃命出口。
(三)為美國商品占據中國市場開辟通道
今年3月,奧巴馬總統提出未來五年內美國對外出口要翻一倍,并由此創造200萬個就業崗位。有美國經濟學家預測,要實現這一“國際出口計劃”,美元至少要貶值30%。同時,美國的出口計劃在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中國市場,因為通過人民幣升值就能達到美元貶值,美國的出口就可以獲得兩方面的好處:一是刺激美國企業對華出口的欲望;二是比較歐盟、日本等國商品對華出口更具有匯率優勢或競爭力。其實,美國商品能不能進入中國市場,主要障礙不是什么人民幣“被低估”,而是美國對華出口商品的結構問題,是美國政府長期執行的高技術產品對華出口的限制政策。這些問題不解決,只是不顧后果地壓人民幣升值,挑起貿易保護戰,最終得到的只能是使得其反。
(四)為了挫傷中國出口產品的低成本優勢以加劇工廠倒閉
中國雖說已經是第一大出口國,但除少數自主品牌的產品外,出口產品的競爭主要靠低成本優勢,出口企業的利潤都被壓得很薄,大多數企業只有2%至3%,或者為5%。美國壓人民幣升值,按照美國議員的要求,很容易蕩平中國出口產品低成本優勢,使大量的出口企業無利可言而被迫關閉。由于中國對美出口的大多是勞動密集型產品,工廠倒閉后,失業工人就不只是美國的上百萬,而是有可能上千萬,其影響非同小可。據統計,自2005年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實際升值21%,截至2009年底,中國就有8萬家中小企業倒閉,2000多萬工人失業下崗。中國的實際情況表明,人民幣一次大幅度升值背后必定是中國工廠的大量倒閉。
(五)為了催生中國本土的金融泡沫危機以破壞社會穩定
這次美國國會通過針對人民幣匯率的特別法案之后,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必將會再次被放大,世界各地的熱錢將會加速進入中國,尤其是將進入中國的金融和房地產領域。這樣不僅會沖擊中國的貨幣金融市場,助漲中國的資產泡沫,同時也必然會加劇中國的通貨膨脹,甚至迫使外國在華資本的加速撤離,導致最終出現以房地產泡沫破滅為特征的中國金融泡沫危機。這不是猜測,美國上世紀80年代正是用類似的手法引爆了日本金融泡沫危機,而現在中國如果象日本一樣出現了金融泡沫危機,那就不僅僅是經濟停滯的問題,還會出現大量的社會問題。如果真的出現社會動蕩,就會動搖中國改革開放的根基,對中國社會和世界都是巨大的災難。
既然美國壓人民幣升值已經打出了戰略牌,我們就不要指望美國政府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的糾纏和強勢打壓會主動停止,這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我們要針對美國的既定戰略,制定長遠的戰略部署,采取積極主動的應對策略,主要的應對措施或建議如下:
第一、做好應對中美“匯率戰”的長期準備,要有打持久戰的戰略性思考。美國政客對人民幣升值提出的無理要求是別有用心的,即使人民幣升值達到了20%-40%,他們也不會輕易善罷甘休,中美之間的“匯率戰”恐難避免。我們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要有應對美國實施惡意貿易制裁的戰略策劃,并要在全世界面前揭露美國向人民幣匯率施壓的陰謀。中國政府要義正嚴辭地向國際社會表明: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不會屈服于美國的壓力,而只會依據中國的國情和發展需要做出決策。
第二、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適當增強人民幣匯率的彈性。當前,為了舒緩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短期內可以采用盯住美元的形式或小幅適度升值的策略來維護人民幣幣值的相對穩定。但要長期應對,必須加快推進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包括進一步推進國際一攬子貨幣匯率浮動制度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和浮動的市場化;包括改革國內強制結售匯的政策,放寬民間外匯資金的用途等。以加快實現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第三、強化與美國的雙邊談判,有條件地擴大美國商品進口。未來5年內,美國能否實現出口倍增計劃,在一定程度取決于對中國的出口增長,這也是中國手中的一張牌。我們要充分利用國內市場的需求優勢,強化與美國的雙邊談判籌碼,不能因為美國施壓,就無條件地提供大量的政府采購清單。要通過談判,敦促美國政府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放寬對華出口限制,讓雙方都能得到實惠,互利共贏。如果美國以人民幣匯率為由,通過惡意貿易制裁來關閉中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中國也應該表明態度,采取相應的反制措施。
第四、著力推動國內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快實現擴內需、調結構的戰略布局。我國外貿順差的成形及巨額外匯儲備的積累,主要靠的是“打工經濟”。事實上,我國出口到美國的商品中,有接近70%是由美國和其他外國跨國公司在華生產的產品,中國只從中賺了一點點加工生產的勞動所得。我們急需要轉變這種出口依賴性的發展方式,把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由加快出口轉變為擴大內需。尤其要減少加工貿易型產品出口,提升傳統出口產品的高技術含量,擴大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產品出口的比重,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經濟依賴于外需市場的特征。
第五、利用人民幣的強勢預期,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美國壓人民幣升值與人民幣隨著經濟增長存在升值沖動完全是兩回事,盡管人民幣存在走強的預期,但現在卻成了美國想要宰殺的“羔羊”。因而加快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也是一項重要的對策。我們要充分利用人民幣的強勢預期,進一步擴大與貿易伙伴之間的貨幣互換規范,擴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范圍,實現用人民幣計價的價格指數;同時,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允許符合條件的境外企業到國內發行以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和債券,并鼓勵境外企業將由此募得的資金以人民幣或者以兌換為美元的形式投資境外業務。這樣不僅加快了人民幣國際化步伐,也必然會有效地降低人民幣匯率壓力,以實現國際收支的整體平衡,確保國民經濟的安全運行。
10.3969/j.issn.1003-5559.2010.1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