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憲文
服務半島藍色經濟區構建高等學校涉海專業體系的研究
● 曾憲文
為了發展海洋經濟,培育海洋優勢產業,山東省制訂并實施了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戰略。與半島藍色經濟區的產業發展要求相比,高等學校專業結構存在著涉海專業設置單薄,科類單一,人才培養層次結構不合理,專業低質同構,優勢不明顯,特色不突出,高校辦學定位、服務面向有待調整,教育資源有待重組等問題和不足。需要在專業設置上突出藍色經濟導向,明確分工,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組團架構,建設優勢、特色專業群,構建梯度清晰、層次分明、縱深厚重的涉海專業體系。
半島;藍色;經濟區;高等學校;專業
為了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培育海洋優勢產業,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中共山東省委山東省人民政府制訂了 《關于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指導意見》(魯發[2009]15號),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發展做出了戰略部署,其中對教育提出了“建立健全人才智力支持體系”的總要求。高等學校要圍繞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創新培養模式,著力培養實用型、復合型技術人才,為藍色經濟區建設輸送高素質勞動力。但是與半島藍色經濟區的發展規劃目標相比較,人才智力支持體系特別是高等教育學科專業結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不足,需要進一步把握文件精髓,分析專業現狀,擬定發展思路,確定規劃目標,明確發展步驟。
半島藍色經濟區既是一項區域發展戰略,又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包括發展思路、發展內容、發展目標、發展階段、發展方法等。其核心內容歸納起來就是“一區三帶八產業”。
“一區”即半島藍色經濟區,是以臨港、涉海、海洋產業發達為特征,以科學開發海洋資源與保護生態環境為導向,以區域優勢產業為特色,以經濟、文化、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為前提,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的經濟功能區。“三帶”就是依托沿海七市,優化涉海生產力布局,形成三個優勢特色產業帶。一是在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規劃建設區域著力打造沿海高效生態產業帶。二是在膠東半島著力打造沿海高端產業帶。三是構建以日照精品鋼基地為重點的魯南臨港產業帶。“八產業”即立足現有海洋產業基礎,著力培植壯大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現代海洋產業,包括海洋生物產業、海洋裝備制造業、海洋能源礦產業、現代海洋漁業、海洋交通運輸物流業、海洋文化旅游業、海洋工程建筑業、海洋生態環保業。
在發展目標上做到“五個突破”:在發展布局上有所突破,形成海陸一體發展新格局;在優勢產業上有所突破,形成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在海洋保護上有所突破,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在科技創新上有所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競爭力;在體制機制上有所突破,形成促進藍色經濟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
半島藍色經濟區的發展分成兩個階段:到2015年,使海洋經濟規模明顯擴大,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海洋優勢產業基本形成,奠定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的良好基礎;到2020年,基本建成海洋經濟發達,產業優勢突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
在發展方法上,強調統籌、錯位、集成。加強海陸統籌、區域統籌、產業統籌。做到優勢互補、產業配套、組團架構、錯位發展,避免產業低質同構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大力實施海洋集成戰略,集成創新實現集成績效。
1.半島藍色經濟區7城市高校和專業分布
(1)高校分布
半島藍色經濟區7城市共有高校54所。其中本科17所,獨立學院5所,高職高專院校32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產業帶(東營、濱州),高等學校有 7所。其中東營片5所,濱州片2所。膠東半島高端產業帶(青島、煙臺、威海、濰坊),高等學校有44所。其中青島片18所,煙臺片13所,威海片2所,濰坊片11所。魯南臨港產業帶(日照),高等學校3所。

表1 半島藍色經濟區7城市高校分布
(2)專業分布
半島藍色經濟區7城市高校共有本科專業870個,專科專業1219個,具體分布情況如下:

表2 半島藍色經濟區7城市高校現設專業分布
與膠東半島高端產業帶的高校相比,黃河三角洲和魯南產業帶的高等教育力量明顯偏弱。如果把三個產業帶比作“一體兩翼”的話,那么高等教育資源配置呈現出體強翼弱、對比懸殊的分布特征。
2.涉海專業布點情況
與海洋相關的專業,如海洋科學、海洋技術、海洋資源環境、船舶制造、港口海岸工程、海洋運輸、海洋漁業等全省共設有26個本科專業,分布在中國海洋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煙臺大學、中國石油大學、魯東大學、青島農業大學、山東交通學院等7所院校。其中中國海洋大學有12個專業,占了將近一半,其余6所院校的涉海專業集中在水上運輸、水產養殖和船舶工程。其他與海洋相關的專業,如海洋經濟、海洋物理、海洋化學、海洋生物、海洋生態、海洋地質等專業基本集中在中國海洋大學。
高職涉海專業主要面向水產養殖、水上運輸、港口運輸、港口水利工程等,與海洋高端產業相關的專科專業基本上是空白。
根據半島藍色經濟區7城市高校的專業情況分析,比照藍色經濟區的發展目標,當前高校專業設置主要存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和不足。
1.現有的專業和“一區三帶八產業”所要求的產業結構不很匹配,專業建設上有一定程度的低質同構現象,涉海專業設置單薄或存在空白,特別是與海洋高端產業相關的海洋生物、海洋裝備制造、海洋能源、海洋生態、遠洋漁業等空白點較多。
2.海洋類學科專業單一,布點較少且過于集中,缺少協同和支持,人才培養的層次搭配不合理。涉海專業集中在個別學校,人才培養也基本上以本科和研究生為主,缺少縱深、厚度,沒有形成專業集群優勢。
3.高校定位、服務面向、專業規劃有待調整,圍繞半島藍色經濟區相關產業的專業群建設有待加強。近幾年高等學校特別是高職高專院校的辦學定位、專業設置,基本上是以建設半島制造業基地、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為導向的,工程類的專業比較多,如數控技術、機械設計與制造、機電一體化技術、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等,與海洋產業相關的專業,則主要集中在水產養殖、港口物流、水上運輸等傳統產業,海洋高科技產業幾乎沒有涉足。
4.半島藍色經濟區內的高校分工有待進一步明確,學科專業有待整合,教育資源有待重組,橫向聯系有待加強,特別是黃河、魯南產業帶的高等教育力量需要進一步加強。
根據半島藍色經濟區對高等學校學科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以及上述分析所發現的問題和不足,全省高等學校特別是半島藍色經濟區7城市高等學校應當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明確分工,突出重點,優勢互補,集成發展,構建符合半島藍色經濟區需要的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體系。在專業發展規劃上,突出四個方面:
1.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專業設置要突出藍色經濟導向
大力發展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培育海洋優勢產業,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是省委省政府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出發做出的重要部署,這一戰略部署為高等學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指明了方向。全省高等學校特別是 7城市高等學校,要深入貫徹落實文件精神,轉變思想,更新觀念,科學規劃,集成發展,突出藍色經濟導向,瞄準“一區三帶八產業”的建設目標,大力發展相關學科專業,占領制高點,鞏固優勢點,培育生長點,填補空白點,調整低水平的重復點,加快學科專業調整,不斷優化專業布局。
2.加強統籌,明確分工,實現專業和人才培養的錯位發展
半島藍色經濟區覆蓋的7城市高等學校要按照“海陸統籌、區域統籌、優勢互補、錯位發展”的要求,明確任務,分工協作。濱州、東營等地高校應緊緊圍繞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產業帶的建設要求,重點發展農業技術、水產養殖、畜牧獸醫、生物技術、精細化工、海洋化工、環境生態、現代物流、食品加工、裝備制造等類專業;青島、煙臺、威海、濰坊等地高校圍繞半島沿海高端產業帶的建設要求,重點發展裝備制造、電子信息、船舶工程、核電技術、港口物流、水上運輸、生物技術、制藥技術、生態環保、文化旅游等類專業;日照及周邊高校圍繞魯南臨港產業帶建設,重點發展機械制造、材料能源、港口物流、交通運輸等類專業。
3.突出重點,集成資源,建設優勢、特色學科專業群
半島經濟區內的高等學校要根據相關產業帶的功能分布、產業鏈條、崗位需要以及錯位發展的要求,科學合理定位,集成優質資源,發揮比較優勢,構建學科專業群,做大做強,做銳做特,增強核心競爭能力,提高人才培養的適應性。每所本科院校重點發展5-8個學科專業群,每所高職院校重點發展3-5個專業群。
4.定位互補,組團架構,構建梯度清晰、層次分明、縱深厚重的海洋學科專業和人才培養體系。中國海洋大學立足于高層次人才培養,重點發展與海洋高端產業配套的學科專業,在海洋生物、海洋藥物、海洋生態環保等尖端技術領域有所突破,引領、帶動海洋高端產業的發展。中國石油大學、青島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重點發展海洋工程、海洋裝備等學科專業,在海洋裝備制造、海洋工程建筑上形成優勢。中國石油大學、煙臺大學重點發展以海洋油氣、核電技術為重點的海洋能源學科專業。煙臺大學、魯東大學、青島農業大學重點發展水產養殖、海洋漁業等學科專業,在現代海洋漁業上形成優勢。青島大學重點發展海洋文化、海洋旅游、海洋經濟等學科專業,在海洋教育、藍色意識、機制研究、發展模式上取得突破,提升海洋軟實力。
在半島藍色經濟區內的高職高專院校根據各自所屬產業帶的要求,大力發展涉海專業,培養大批服務海洋產業的高技能型人才,為藍色經濟區輸送高素質的勞動力。
半島藍色經濟區7城市有本科院校22所(包括5所獨立學院),現設本科專業870個,校均39.5個。如果按照校均50個(按專業年均招生100人計算,相當于在校生2萬人)的發展目標,還可以凈增230個本科專業,這些專業應當主要集中在三個產業帶所涵蓋的專業,尤其是涉海專業。7城市有高職高專院校32所,專業1219個,校均38個。如果也按照校均50個(按專業年均招生80人計算,相當于在校生12000人)的發展目標,還可以凈增專科專業381個。本專科合計,在未來10年,7城市高校可以凈增本專科專業600余個。600個專業的分布應當按照“一區三帶八產業”的要求做出規劃。考慮到人才培養的滯后性,專業設置工作應該在2015年之前完成。也就是說,從2010到2015年,6年的時間,每年應增設專業100個,校均2個。按照當前的專業設置增長速度,這一目標可以達到。

表3 專業數量規劃發展目標和步驟
在具體的專業設置上,根據功能定位和錯位發展的要求,統籌規劃,合理分工,按照突出重點、集成資源、優勢互補、組團架構的原則,建設優勢、特色專業群,以構筑滿足半島藍色經濟區人才需要的涉海專業體系。
曾憲文/山東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
(責任編輯:陳培瑞)